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

 为什么要读“整本书”?

让孩子成为“成熟阅读者”

“信息提取”

是指学生阅读完相应材料之后,能够提取出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具体信息。

“整合分析”

是在信息提取基础上,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主旨、事件的详细过程进行整体理解的过程。

“阐释说明”

是读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中信息、内容进行的基于理解基础上的解释和说明。

“推理判断”

是读者能够根据文本关键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推测。

“反思评价”

是读者结合一定的价值标准和生活经验对所读文章内容、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和判断。“创造应用”则是读者在作品的启发下,基于作品部分内容和整个作品基础上所开展的创意性活动,也是对作品内容的迁移和应用。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2)

整本书阅读主要目的

整本书阅读主要目的不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而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成熟阅读者,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3)

家长

读整本的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4)

教育专家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好处

01

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02

应用阅读方法

叶圣陶重视方法应用。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这样看来,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

03

养成阅读习惯

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同时单篇短章对于培养习惯似乎还缺少点力度。那怎样会效果好些呢?如此看来,多读整本书对于养成读书习惯,有效得多。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5)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现实中,我们每天都身处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每天只沉迷于浅表化的碎片阅读,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坠入一个阅读的坏时代。

反之、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并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那么我们拥抱的将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6)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7)

主编简介 Chief Editor

王蕾

博士,中文分级阅读教育领军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兼具阅读教育研究者与创作者双重身份。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全国儿童分级阅读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8)

自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式使用以来,“阅读”成为了语文教育的“热搜词”,“强调阅读”成为了部编语文教材的亮点与重点。部编教材为我们指出了开展阅读教育的方向:课外阅读课内化;不同文体的阅读区别化;阅读课程化;家庭阅读常态化;传统化阅读体系化;儿童阅读海量化等。教材指明了方向,但接下该如何朝这些方向努力呢?这正是当下困扰教师与家长的问题所在。

“书香少年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丛书(以下简称“整本阅读”)的编写力求为大家提供一套体系化的阅读工具,帮助们达成新教材与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更重要的是用一套专业的方法体系帮助儿童学会阅读,从而使他们真正爱上阅读。

“整本书阅读”

既是一套配合教材的同步学习读物,也是一套学方法开眼界的拓展读物,它有如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PART-1

紧贴教材阅读要求,让学生轻松完成新课标的阅读达标量。

我们知道,部编版教材明确提出课外阅读要课内化,学生要达成新课标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量,如何实现呢?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针对各个学习阶段给出了相应的阅读书目,但是这些书目如何读?在哪里读?读了如何评价?教材并未给出具体方案。

“整本书阅读”选用教材要求必读的整本书作品,文体丰富、涵盖童话、小说、诗歌、寓言、散文等不同体裁,中外名家,名著也均有涉及。以小学阶段的入选书目为例,共48本作品,均为教材在“快乐读书吧"里要求阅读的必读书目,既有经典名作,如《安徒生童话》《童年》 《稻草人》 ,又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当代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孤独的小螃蟹》《小鲤鱼跳龙门》等,阅读总量达到了近300万字,让学生跟着这套节就能轻松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基本阅读量。

PART-2

体系化的阅读工具让学生循序渐进发展阅读素养。

儿童阅读除了要紧贴教材的作品阅读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学阅读方法。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提出的共性问题: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读书?还是不会写作文?还是不会表达?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关键点:阅读方法。

“ 整本书阅读”为每本书所配套的《阅读活动手册》,就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阅读工具。教给学生每个阶段要学会的阅读策略与要养成的阅读习惯。有了这些阅读工具,学生掌握了成体系的阅读方法,便会用这些方法逐步学会独立阅读,这样才会真正爱上阅读,才有可能主动去拓展阅读,从而达成海量阅读。所以,学会阅读是关键,而更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阅读工具,让他们阅读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阅读素养是可以而专业的训练面收获的,“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几百个阅读工具,同时,每一个阅读工具均以教材与课标的要求为依据,比如二年级的阅读工具之一“看看上面,看看下面",便是以教材提出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为依据,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9)

读封面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0)

导读列车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1)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2)

"整本书阅读"

配套

阅读活动手册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3)

读目录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4)

读封面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5)

PART-3

游戏化的阅读测评体系让学生阅读学习更高效。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游戏。阅读测评如何游戏化才能让孩子更有兴趣呢?“ 整本书阅读”选用的每一个阅读游戏均采用笔者所主持的教育部阅读课题所研究出的有趣有益的游戏模式,每一种模式背后均指向相应阅读求养的测评与学习。同时,阅读游戏在本丛书中安排在阅读工具的讲授之后,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了阅读策略后。能够现学现用。直接参与后面相对应的阅读游戏,这样既测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让学生马上运用刚学会的阅读工具来加深阅读理解。

PART-4

分级阅读理念支撑丛书整体选入作品与助读系统,让阅读教育更精准地指导每一个学生。

本套丛书依托笔者所主持的教材部分级阅读课题组提出的相应分级阅读理论与分级阅读教学法,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匹配适宜的读物与阅读指导。比如,“提问” 作为-种有效的阅读工具会以不同层次的设计呈现在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策略学习中。再比如,作品阅读的难易程度也会循着年级水平连级推进,同样是中国神话故事。不同阅读水平,提供的字词。句法、主题等均有所不同。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6)

阅读教育需要有方法、有步骤、循序渐进来推进,从教材出发。拓展课外阅读,加强阅读策略的学习,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当然,你还需要具体的“抓手”,“整本书阅读”即是这样“接地气”的抓手。我们相信:教师使用它。校本阅读有了依托:家长使用它,家庭阅读有了帮手:学生使用它,学会阅读有了可能。只有学会阅读,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就像学会游泳之后才会真正爱上游泳,当阅读成了学生所爱之事后,海量阅读、终生阅读才会真正实现。

怎么样教孩子去读一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书)(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