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在社会搞笑新闻里,有一个固定的主题,热爱异宠的主人买了一只号称长不大的“迷你猪”、“袖珍猪”,结果小萌猪养了几年后,很快长成大肉猪。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

这样的新闻多了,常常让人怀疑,“袖珍猪”真的存在吗?

其实,是真的有这种动物的,只是完全不可能给人类家养——

它们一度濒临灭绝,好在最近,整个族群又兴旺起来。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2)

这种猪名叫姬猪,也叫侏儒猪、迷你猪,它身高仅有25厘米,体长60厘米,是全世界最小的猪,也是最稀有的野生动物之一。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3)

曾经,姬猪遍布在喜马拉雅山麓以南狭长的高湿冲积草原上,从印度北方邦到阿萨姆邦,尼泊尔特莱平原到孟加拉国,都能看到这种小猪的身影。

它们躲藏在茂密的草丛中,到处嗅来嗅去,寻找昆虫和块茎。

在交配季节,成年公姬猪会加入到母姬猪的群落,组成4到6只的家庭,用鼻子在土地上挖坑填草建巢穴。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4)

因为体型小,姬猪难被食肉动物找到,存活率不低。

加上它们的生育能力也不错,1到2岁时就性成熟,孕期三个月,一胎能生3到6头猪宝宝。不出几年,就能有一大群小猪。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5)

但是,在过去一个世纪,姬猪几乎灭绝。

原因很简单,就是人类不断开垦农田、建居住地,侵袭了姬猪的栖息地。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6)

这片高湿草原被人类用火焚烧,改成农田,栖息地的消失使姬猪、印度犀、孟加拉虎、泽鹿、野生水牛、南亚鸨、沼泽鹧鸪都成为濒危物种。

在1964年出版的《印度野生动物》中,博物学家爱德华·吉(Edward Gee)写道,他“正在努力寻找姬猪是否还存在”,但怀疑它可能已经灭绝了。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7)

到1971年,一场偶然的火灾,才让人类重新发现了它们。

那年,阿萨姆邦的一个茶园里发生火灾,茶园农夫在灭火时,意外看到一小群长相奇怪的动物在四处逃窜。

他抓住了12只在当地市场上叫卖,茶园的经理听说后,买下它们,献给自己的老板约翰·杨德尔(John Yandel)。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8)

杨德尔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

因为不确定这到底是什么,他把这种动物的信息告知自然学家杰拉尔德·达雷尔(Gerald Durrell),后者一看,惊呆了,这不就是学界认为已经灭绝的姬猪吗?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9)

达雷尔是达雷尔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的创始人,他赶紧从全球各地找来科学家,研究繁育姬猪的方法。

研究小组的组长是英国菲裔动物学家威廉·奥利弗(William Oliver),他一生都在研究如何人工繁衍濒危动物。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0)

看到姬猪后,他马上设计好整个方案,打算先将姬猪在条件良好的猪舍里饲养到6个月大,再把它们转移到野外保护区,作为放生预备中心。

之后六个月,人工监测它们,确保它们生活正常。

等它们的族群开始繁衍后,让它们真正地回归自然,不加以人工干预。

为了养好姬猪,奥利弗在寻找野外草地上花了很多心思。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1)

养姬猪最大的难点在于给它们提供茂盛的草原,那里必须有着冲积土(河流冲刷带来的土壤,充满矿物质)、特定种类的草(河八王、甜根子草、白茅),和至少两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积。

这样的草原是非常难找到的,因为人们不断焚烧草,给牛和农田制造空地,使阿萨姆邦的草原支离破碎。持续的焚烧还会促使杂草生长,就算不种田、不养牛,那里的原生草也被杂草取代了。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2)

自1971年至今,姬猪原本的栖息地面积从4平方英里,缩小到不足半平方英里。几乎是每一年,它都在不断减少。

为了把姬猪安置好,奥利弗好不容易找到纳梅里国家公园附近的一片草地,整个保护计划书也早早在1976年写好了。

但是,一直到1995年,他才得到阿萨姆邦政府和印度政府的同意,当时他们手头上已经没有姬猪了。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3)

幸好,在1996年,有人捕获到6只姬猪,很快送到保护小组那里。之后整个人工繁衍过程都按照奥利弗的计划来。

为了促进对姬猪的保护,奥利弗建立了全球第一个野猪专家组,领导了32年。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4)

他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的姬猪保护计划,说服政府建立了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定期往那里投放6月大的姬猪。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5)

在对姬猪的不断研究中,奥利弗还发现姬猪不属于普通的猪属(学名Sus),而是需要单独划分到姬猪属(学名Porcula)。

姬猪是姬猪属唯一的成员,这次划分也让姬猪们显得更加珍贵,因为如果灭绝了,整个属都没了,随之消失的是它们几百万年的进化史。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6)

奥利弗在2014年去世,他死后,整个姬猪保护计划还在继续。

2008年到2020年,科学家们在两个国家公园和两个保护区投放了130只姬猪,到现在,已经有300到400只姬猪生活在野外,76只生活在人工饲养的猪圈里。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7)

姬猪保护计划现任的组长帕拉格·迪卡(Parag Deka)说,姬猪在野外的种群已经实现了稳定繁殖,整个物种都在复苏。

未来5年,他们还会放生至少60头姬猪,恢复至少11平方英里的草原。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8)

到那时候,姬猪将能在草原上更安稳、自在和自由地生活着,一如它们遭遇灭绝危机前……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article/worlds-tiniest-pig-returning-to-the-wild

https://pygmyhog.org/the-worlds-smallest-hog/

https://www.goodnewsnetwork.org/a-tiny-pygmy-hog-is-coming-back-from-extinction-into-north-india/

https://www.conservationindia.org/articles/rewilding-the-rare-pygmy-hog-in-assam

https://www.economist.com/obituary/2014/09/29/william-oliver

--------------------

抱歉你没有访问权:科学家真是太不容易了 猎人花几秒钟就可以杀死的生命他们得花25年来恢复族群

十万伏特薄荷:母姬猪仿佛某种不标准的普通话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19)

奇数朋友的友谊太拥挤:要不是有猪猪典型的鼻子 猛地一看还以为是老鼠呢

世界上最会来的袖珍猪(灭绝边缘救回来)(20)

命運之藍:好…好可愛

Ppuing酱:好可爱的小猪!感谢把它保护好了

各位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

事儿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与大家继续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