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最早接诊、仔细盘问的护士,

有效阻断疫情扩散。

市一医护士,好样的!”

急诊一个月接诊20多例(天门首诊护士刘杰讲述接诊细节)(1)

急诊一个月接诊20多例(天门首诊护士刘杰讲述接诊细节)(2)

急诊一个月接诊20多例(天门首诊护士刘杰讲述接诊细节)(3)

连日来,随着2例外省输入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公开,最早是谁接诊、质疑、上报等环节,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首诊”护士被大家点赞,如果没有她的职业敏感、专业素养,可能将新增一条疫情传播链。

10月23日,记者连线正在接受隔离监测的市一医“首诊”护士刘杰。

急诊一个月接诊20多例(天门首诊护士刘杰讲述接诊细节)(4)

刘杰在隔离场所学习

克服语言障碍,刨根问底,打消患者顾虑

“那是10月20日11:20,我在医院核酸检测一站式服务中心导诊卡口处值班,一位操着浓重广东口音的老年男子来询问做核酸检测是不是这里……”刘杰说,这名男子表示,打算做核酸检测后返回广东,并指了指不远处的一辆车,说车上有一同伴,也要一起做核酸检测后返回广州。

按流程,刘杰认真查看来者健康码、行程码,严格进行流调表调查。当时老人体温监测正常,健康码是绿色,行程卡带星号。但是因为行程卡后带星号表示某人途经或到访的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一定表示某人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刘杰只好耐心询问。

“在流调过程中,因为老人广东方言很重,语言沟通不是很顺畅,加上他本意并不想告诉我有发热病史等情况,每次问他,他不是盯着手机看,就是支支吾吾,不太配合流调,所以沟通起来有很大困难,好在我没有放弃。”刘杰说。

本着应检尽检原则,她陪着老人去缴费(核酸检测的费用),缴费途中,她发现老人有咳嗽现象,经过反复宣传防疫政策,打消了老人思想顾虑,老人意识到严重性,表示曾有发热病史,还有高风险地区旅游史。刘杰立即决定护送老人到发热门诊。

“当时心里一个激灵,但没有慌乱”,刘杰一边上报科室负责人,一边护送患者去发热门诊就诊,做好相应交接后才离开。

护理本科专业,训练有素,临床经验丰富

广东患者核酸结果出来后,当晚医院密接者第一时间都被隔离。 在隔离场所,刘杰等密接人员每天都要做鼻拭子的核酸。

“幸亏首诊护士耐心细致,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循循善诱问出关键点,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医院负责人表示。

今年36岁的刘杰,2008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五年制护理本科专业,同年进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7年入党。工作十多年来,陆续在儿科、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工作,曾担任消化内科、感染科护士长,今年4月,因疫情防控需要,调入医院核酸采集组工作。

急诊一个月接诊20多例(天门首诊护士刘杰讲述接诊细节)(5)

“她业务知识过硬,操作经验丰富,不管在哪个科室都爱岗敬业,表现优秀。”市一医副院长王春秀介绍。

怀疑来者高度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后,害怕吗?面对记者提问,刘杰表示,此前因为天门没有确诊病例,当时只是穿着工作服,戴普通外科口罩,没有更高级别的防护。“隔离当晚心里确实挺害怕,几乎一夜未眠,主要是因为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家里啥都没安顿好,有些焦虑,所以睡不着。”

“我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医院经常组织我们培训,院领导每天都会到科室进行督查,让我们形成了职业敏感。”刘杰表示,要感谢医院组织有方、训练有素。

刘杰等有关医护人员被隔离后,医院领导、护士长都很关心隔离人员,给他们送去生活物品等。“平时工作忙,这回就当是放个长假休息一下,让家人送了几本育儿的书过来,学习一下怎么教育孩子、跟孩子交流。有时对着手机做做锻炼,请大家放心!” 刘杰说。

为“首诊”护士刘杰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