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 | 梁启超看完一本书就能背诵,梁漱溟24岁当北大教授!

民国是一个文坛巨匠辈出的年代,那个时期真的算上是群英荟萃,大师们的狂傲有底气,那是有真本事,那个时期的文人风骨真的是一个巅峰了。

梁启超读书分享(梁启超看完一本书就能背诵)(1)

梁启超:我买不买这本书无什么相干,反正我已看完了,你能从头到尾背诵出来,梁启超到三江东胜不购书。在翻看完一本书后梁启超决定买下,但价格却与卖主谈不拢,见僵持不下,梁启超如此和卖主砍价,卖主自然不答应,于是对梁启超说,如果能背出这一页书,便亲手奉上,梁启超果然背出,梁启超博闻强识。一次,胡适说中国古诗很多诗人都吃肉,就是没有人写过猪,梁启超马上反驳,清朝乾隆皇帝就写过夕阳芳草见游猪,乾隆一生作诗数万首,少有名作因而无人问津,梁启超居然信手拈来。

辜鸿铭,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传统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如此说,抱定此种目的,辜鸿铭自然要求学生像他一样掌握优雅古典的英文,不然何以在翻译中国名著时体现中国文化的高雅,他自然会认为胡适之那个懂点美国通俗英语的人,居然能当上北大英文系主任,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梁启超读书分享(梁启超看完一本书就能背诵)(2)

詹天佑: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工程人员开始勘探选线。一次,詹天佑问测量人员数据准确吗?队员回答说差不多,于是詹天佑如此说道,詹天佑自己背起仪器,冒着卷着沙石的西北风,吃力的攀到燕山崎岖的山岭上,一遍遍认真的重新勘测数据,修正误差。

柳亚子:曼殊的文学才能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全靠他的天才,柳亚子如此评价苏曼殊的艺术天才,苏曼殊自幼生长在日本,没有汉语学习环境,20岁时写汉字还常常缺笔少划,押韵、平仄就更难提及了,可经过陈独秀章士钊的朋友点拨,不假时日他即成了文学大师,在文学史上诗歌小说都有重要地位,他学习外语绘画音乐,莫不如此,被评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天才。

梁启超读书分享(梁启超看完一本书就能背诵)(3)

梁漱溟: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报考北大落榜,梁漱溟愤愤的如此说,梁漱溟14岁时入顺天中学堂,和张申府汤用彤是同学,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后报考北京大学,结果名落孙山,随后他转投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也就是个中专生,最终只有中专毕业文凭的他真的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去教印度哲学了,那年他只有24岁。

刘文典:国难当头,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在西南联大时刘文典住的离学校较远,日本飞机经常空袭,刘文典每次去教课路上都很危险,但他从不缺课,别人问他原因,他如此说道,而黄侃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和校方约定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生三不来,教授学生戏言今天天气黄不到,以此来代指天气不好,两位同时代的狂人狂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