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词句琐谈

篆刻词句,大有学问。

前贤造句各殊。吴昌硕重哲理爱引子书句,如“能亦丑”、“钩有须”之类,而绝少引唐宋以降的句子,故而显得高古莫测,但也因此有迂腐气。赵之谦雅俗共赏,在书画上用了诸如“如梦方觉”、“人生到此”一类的词句章,确是雅趣盎然;齐白石的印语我最喜欢,有景有情,如“也曾卧看牛山”、“梦想芙蓉路八千”、“西山如笑笑我耶”等等,然而曾有人讥之为“薛蟠体”。

我认识一位旧文人,他就说“中国长沙湘潭人也”,不通!长沙只中国有,此首二字多余,“也”字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他颔首反问:“难道是‘英国长沙湘潭狗也’不成?”但齐白石还是令我倾倒不置:曾经有位名菊影的女士欲与齐氏作妾,齐“刻一印印于笺上以慰之”,印文为“最怜君想入非非”,真是文采风流。

篆刻石开(石开篆刻词句琐谈)(1)

吴昌硕“破荷亭”与“明月前身”印拓

如今成就文人雅士的土壤似不太肥沃,所见印语或不通,或废话、或陈词滥调、或不知所云,能见到的好句实在不多。举例如下:“龙之传人”铺天盖地。龙固然有代表华夏民族古文化的意味,但它是历代封建帝王的象征,权势、自大、好斗是其属性。依我的拙见,“龙之传人”不过是封建余孽的雅号,不知曾几何时,全国青年印人几乎都刻有此印,揣在怀里以示身份,不是有点滑稽吗?

有一位美术院校的教师要我刻一方印,内容是鲁迅遗言中的一句话:“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刻上这整句话倒也可以明志,奈何他只要其中的“吃的是草”四个字,岂不成了笑语!还曾看到一张画着熊猫的画,压脚印为“国宝”二字,那么这印是指熊猫呢?还是指这张画?真叫人费猜疑。

西泠印社举办过一次征稿竞赛,其中有一个命题是“文采风流”。征稿启事中特别注明,凡入选得奖者有被推荐入社的机会。于是我这个射名逐利之徒见此肥饵高悬,即刻捉刀制印。印成之后却发:此印除了寄杭州外别无他用,苟以之歌颂当今文坛,似乎没有这种提法;如果铃于自己的书画之上,我还不至这么厚的脸皮,要是持以赠人,人家已够风流何须我多事鼓吹?另一个命题为“于今铁笔更宜坚”,我不知所云。

篆刻石开(石开篆刻词句琐谈)(2)

石开 文采风流 印拓

我有幸参加全国二届篆刻展的评选工作。当有一方“出门便有乐”的印章出现时,所有的评委都笑了。平心而论,此句造得挺顺口也无语病,只是不知说些什么。幸好我还善解人意,试作如斯解:作者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或是男儿,每当作者出门办公,便享受到小宝贝倚门喊“拜拜”的乐趣。确实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还有一位年龄较大的作者刻了一句“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下我可猜不出典故了,更不知出于哪家的逻辑。另一评委读后不尽然争辩,说那“天”字明明是个“而”字,我们一读,一起大笑。

说人容易评已难。戍辰那年元月初三,我母亲病逝,甚是悲痛,做“七”那天我记得了“戍辰有泪”四个字,不料那年夏天父亲也患病去世。现在想起来,这类文辞确确要慎用,前人谓之印是也。说到好句,当然也有。画家曾密用了“容我求索”的句子,不卑不亢,自然与常见的“上下求索”不可同日而语。此类例还有,不再多举。

篆刻石开(石开篆刻词句琐谈)(3)

石开 算来一壑最关情 印拓

我曾在《书法报》上写过一小文,说刻印择句自订有六不刻

一是口号、警句、劝世语不刻,因为我不是贤者,自己做不到的没有权利教人;

二是俗句不刻,所谓俗句指类似相命签条上的文句,可当今的“书山有路学海无边”这样的句子连薛蟠都自叹不如;

三是流词不刻;

四是古典名句不刻,古典名句好是好,可惜老掉了牙;

五是穿酸学究句不刻,因为我学问不够,不能真懂好些词的含义;

六是华丽不着边际的词不刻,盖其不合敝人脾性也。我之所以如此挑挑捡捡,作茧自缚,是因为平日好挖苦人,怕也遭到相同的回报,故多加检点而已。

小谈金钱

我认识的所有老先生,对金钱都有想法,都喜欢金钱,我没有认识一个老书画家对金钱如粪土。我所认识的,谁要是跟他谈起是可以换钞票的事,人家两眼都放光。因为当时社会很贫穷,书画家也都生活在贫穷线左右,当然这个钱要是正当得来的,一点也谈不上脏,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但那个时代收获跟付出有些没有理顺,老先生在那个时候也谈不上有收入,我认识的那些老先生是七十年代。现在交往普遍了以后,全国都在交往,甚至跟世界都有交往的时候,不稀罕,人就变的懒惰了。现在回想这些事情,林先生在收获跟劳动没有理顺的时代,他对金钱跟物质观的处理方式让人油然起敬。

篆刻石开(石开篆刻词句琐谈)(4)

石开 已无真相 印拓

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特别是艺术品被金融所利用以后只能按照金融方式来走。比如说我,已经脱离贫困,并远远抛离贫困,艺术家不应该去追求艺术品的价值,与人家斤斤计较如何如何,但艺术品与金融挂钩以后,先期的一些朋友在我们身上投了注,用大量的金钱买我们的东西,我们就在定价上就要考虑先前投资者的利益,要保持价格稳定性,只能跟金融走,这个非常无奈。现在我的亲弟弟都不敢向我要一张半张的艺术作品,我有时候觉得人生做的太失败了,金钱在其中阻碍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让艺术品有一定的价值,叫做价值保存,有人认为价值稳定更有利于流通。前段时间艺术品作为礼品,最近社会整顿礼品市场大大萎缩,萎缩到正常情况下艺术品可以作为礼品来赠送的,任何事情做到正常就比较好了,社会也就理顺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书画家受到时代赠予是最多的,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是最容易赚钱的,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很荣幸。

篆刻石开(石开篆刻词句琐谈)(5)

石开 梦中也居花之寺 印拓

现在来北京做艺术的艺术家多如牛毛,有一整个地区居住着都是艺术家,这个现象不太正常,也是没有理顺的原因。作为艺术家不应该花太多心思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我在金融方面或者在书画交易上我的投入还是比较多的,我要自我检讨。做艺术家不应该把太多精力去研究这个,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提高自己艺术作品的质量,既然衣食无忧的时候就要更好的将艺术品做到真正名副其实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这才是正道才会抓到本体,这点很重要。

石开(1951— ),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