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

文|寒士

编辑|寒士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2)

«—前言—»

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的爆发,在激发人们对现状的不满情绪,进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热潮中,对19世纪的文学艺术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那个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们汇聚一堂,谱写出无数卓越的歌剧作品。其中包括韦伯的《自由射手》、比才的《卡门》、瓦格纳的《汤豪舍》,以及威尔第的《弄臣》、《茶花女》和《阿依达》等等,无不闪耀着伟大而永恒的光芒。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3)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分为独创曲和改编曲两大类。他独具匠心地打造《十二首超级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经典之作,并因此受到广泛赞誉。除此之外,他对歌剧的热爱和执着,促使他改编了《游吟诗人》、《弄臣》、《埃尔南尼》等多部经典歌剧作品,晚年时更是致力于歌剧主题的改编工作。除此之外,他在交响曲、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等领域的杰出创作,更让他享誉“改编大师”的美誉。

1859年,李斯特根据威尔第的著名歌剧《弄臣》第四幕中的四重唱《赞美你,爱情女神》改编了一首钢琴曲。他在改编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弹性结构与抒情、音乐自由的特点,还加入了自己惯用的炫技手法。相较于歌剧本身,这首钢琴曲更具有器乐性,可使听众在情感上得到更加强烈的共鸣。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4)

«—弄臣的故事情节—»

《弄臣》歌剧讲述主人公里戈莱托,他在公爵府中是一名卑躬屈膝的弄臣,用逢迎拍马形容他再贴切不过。剧情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放荡玩世的曼图亚公爵,他常常以把玩女性为乐。为了讨好公爵,里戈莱托不惜施计谄媚,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处洁净温暖的角落,这就是他珍爱的女儿吉尔达,一位纯洁善良的小姑娘。里戈莱托竭力保护心爱的女儿,不让她接触外界,将她关在郊外的家中。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5)

一天夜晚,吉尔达去做晚祷的途中,遇到了装扮成贫困大学生的曼图亚公爵。当时单纯善良的吉尔达以为自己遇上了真爱,但公爵并非真心,他只是想玩弄她。然而情窦初开的吉尔达已经深深爱上了公爵。当公爵骗取吉尔达的信任,并对她做出不当行为后,里戈莱托获悉此事,心中燃起了复仇之火。为了报复公爵,他利用玛德琳娜的美色来引诱公爵,并密谋请杀手计划暗杀公爵。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6)

然而吉尔达无法自拔地深爱上了公爵,甘愿为他赴死。后来里戈莱托获悉自己所聘请的杀手竟是女扮男装的女儿,伤心欲绝。整个故事通过塑造里戈莱托、曼图亚公爵、玛德琳娜和吉尔达四个鲜明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历程。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7)

«—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开头的引子长达17小节,被赋予了前奏舞曲的称号,三个主题呈现变奏形式作为开篇,展现了歌唱素材。这一素材被巧妙地重复了两次,引出了其后华丽的乐段。

在此段中,两种人物音乐素材通过高低八度的转换,相互呼应,将他们不同的音乐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以对话的方式相继展现。引子中的高低八度转换和强弱变化,赋予整首乐曲戏剧化的特点,使听者一开始就能够被其所吸引。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8)

原本在歌剧中并未出现的前奏部分,即引子段,被李斯特改编为更具戏剧性和情感对比的形式。李斯特以吉尔达和玛德琳娜的唱段作为参考,将其引用于钢琴改编曲的前奏部分,以营造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

主题一以优美的行板形式呈现,灵感来源于原歌剧中公爵的主题素材。这段旋律的创作是基于公爵对美丽的玛德琳娜所唱的情歌,他用温柔婉转的嗓音赞美她的美貌。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浓重的歌唱感。李斯特则通过装饰性的加花处理,强调公爵男声中音区浑厚饱满的音响效果。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9)

在这时,杀手的妹妹玛德琳娜早已看穿了公爵花言巧语、在场作戏的真面目。玛德琳娜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女子,对于公爵的伎俩早已习以为常。这段旋律由八度高音的小跳音构成,体现出玛德琳娜个性的活泼开朗,同时呈现出她对公爵的不屑一顾。特别是最后的两个八度小连线,生动地再现了玛德琳娜甩头离开的形象。整段旋律轻巧灵活,令人耳目一新。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0)

在原歌剧中,这一段是吉尔达角色的关键素材,并通过前面的铺陈,成为了整部歌剧的矛盾点,冲上了高潮。然而在李斯特的改编中,虽然轻柔,但这段旋律的每个音符都要饱满深沉,所有的八度和弦低音都要用踏板踩住。这一段叙述的是,吉尔达亲耳听到公爵对她失信、背叛的事实,她心中充满了伤痛、绝望和无助;与此同时,里戈莱托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深受伤痛的样子,对公爵充满了愤恨之情。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1)

«—演奏技巧—»

提及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技巧,不禁让人想起他被誉为“钢琴之王”和“炫技大师”的美誉。他经常使用八度跳音、轮指、颤音、琶音、双手敲击和弦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在各种曲子中流利使用,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技艺。

李斯特行家里手的一种炫技技巧是“双手轮流击键”,就是让双手轮流使用这种方式敲击琴键,速度不仅要快,更要准确。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2)

演奏时要注意手指与琴键之间的连贯衔接,以达到迅速触键和离键的效果,发出的声音要短促、有力,就像是玉珠滚落地面上跳跃的声响一样。特别是在练习时,不能使用高抬指,这与作品本身所要求的触键方式相冲突。

例如在《弄臣》中下行六度音程半音阶的部分,需要双手快速轮流敲击琴键,这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颇高。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3)

在《弄臣》中,音阶的手指跑动十分频繁,既有旋律音藏匿其中,也有音阶作为伴奏声部。在钢琴学习中,音阶琶音手指的练习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除了指法的设计,每根手指的颗粒性、均匀度和连贯性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在《弄臣》这首曲子中,不乏小音符节奏型和琶音半音阶的手指跑动,因此在练习时应注意让每根手指感受到独立存在的感觉,以便单独发力。练习时可先用高抬指弹出每个音符,确保精确性,再分组练习。可以逐步添加音符,分别以4、6、8、10为组,由慢到快,直到能够连接在一起,注意整体力量和音与音之间的均匀性。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4)

当音阶处于伴奏声部时,声音、力度都非常重要,需要有效地掌控。特别注意手指的触键力度,不能过硬,也不能过软,尽量不掩盖住旋律声部。

在创作《弄臣》时,李斯特大量运用了“八度跳音”来展现人物形象特征和抒发内心情感。在引子和高潮部分,他广泛地使用低音八度和高音八度,这一技巧让旋律显得更为紧张,情感更加鲜明,整首曲子的戏剧性大大增强。此外这种运用手法也使得曲子更具有感染力,情绪更加突出。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5)

然而对于演奏者而言,这也是一个技术上的难点。要在演奏过程中轻松地跨越八度,需要全身、手臂和手腕都处于放松状态,并集中所有力量于指尖。最佳的放松状态是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弯曲腰背,这样整个手部便能保持松弛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弹奏者会感受到指尖充盈着血液,逐渐开始变得麻痹。这样的状态帮助把力量完全集中于指尖,弹出来的声音富有弹性、干净利落,而不是松散、零散的声音。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6)

当演奏一个音区短且速度快的八度时,可以将手肘作为支撑点,使力量得以转移,手指尽量贴紧琴键,并保持平稳的手部运动。

当演奏一个音区较长且速度快的八度时,需要先充分了解琴键布局,保持上肢的放松状态。在弹奏第一个八度时,需要使用手指推力发音;后面的八度则靠手肘的惯性完成,此时要在弹奏中抬高手腕,使臂肘的力量直接传输到指尖。在准备弹奏八度之前,需要保持小臂和大臂处于放松状态且处于备战状态。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7)

在18世纪晚期,文学与美术的兴盛带来文化艺术的焕发,同时,政治背景的转变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浪漫、自由、激情成为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核心精神,在此认知框架下,音乐艺术也逐渐被赋予了另一种内涵。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欧洲作曲家开始追求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与古典主义时期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差异。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8)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斯特成为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先驱者。他的音乐美学主要受到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思想的深入影响。黑格尔主张,音乐情感的表达主要源于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在音乐中,不同种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导着音乐情感的表达。李斯特深谙此道,并在一生中不断汲取各个领域的文化滋养,感受异域风情。他认为,音乐的表达并不是源于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对立,而是两者有机统一在一起。只有相互交融、互为依托,才能创造出音乐的真正魅力。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19)

«—弄臣的音乐情感—»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情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强调理性的审美观点,浪漫主义时期追求的是情感上的真实性与深度。在此艺术观下,李斯特的音乐美学与创作理念完全符合浪漫主义的宗旨。

根据他所述,音乐表达情感的前提,是音乐必须有实质内容。音乐的情感生发和表达,取决于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在他的钢琴改编曲《弄臣》中,保留了原歌剧曲目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高难度的作曲技巧和技术细节。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20)

然而这些高难度技巧并非他的终极目的,李斯特的主要目标是营造出演奏效果的更佳表现。在这首曲目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八度大跳和六度双音音程的转换,以及迅速变换的音阶和半音阶等技术难点。 他充分利用左右手在不同音区的快速移动,以增强音响效果,从而使音乐的情感更加丰富繁复,更能贴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需求。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21)

李斯特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音乐表演是整个表演活动的核心,表演者则是整个活动的灵魂,而非音乐创作者。在演奏过程中,李斯特常常根据自身状态和演出形式即兴发挥,以展现高超技巧。观众们都享受着他展示的非凡技艺,这正是李斯特独特的表演美学。

他还对其创作的钢琴作品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包括演奏技巧、速度、弹性处理、踏板运用等方面,他要求演奏者达到空前的高度,完全掌控钢琴演奏的技术和表现力。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22)

«—结语—»

在改编这首歌剧作品时,李斯特不仅注入了全新的钢琴语汇,还通过对曲式、内容和结构的加工处理,赋予了改编曲新的面貌,延续了原作的艺术传承。

李斯特既是一个英雄主义者,也是一个创新者。他的钢琴曲《弄臣》中并非一直揭示吉尔达的悲伤,而是借助自己的独特手法,突破原歌剧的局限性,让这首曲子更具有深远的内涵。

李斯特名曲有哪些(李斯特的音乐美学)(23)

参考文献

[1].李斯特和他的同时代人(第一卷)。牛津大学出版社。

[2].库克博士(1988)。李斯特的歌剧《复仇者联盟:音乐会版和评论版》。密歇根大学出版社。

[3].纽科姆,A.(1997)。巴黎歌剧院和民族主义。剑桥大学出版社。

[4].沃克,艾伦。弗朗茨·李斯特:《最后的岁月》,1861-1886年。伊萨卡: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德里克,华生。李斯特。伦敦:J.M.Dent,19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