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字面上的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和光同尘”出自《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这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褒义词。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在开篇引用这两个成语结合到一起意在表达艺兰心态,以及在过程中面临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
兰界是个小社会,群体量大,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涵盖各行各业的所有特征,因此能否包容很重要。反观近代与古代艺兰既有相同亦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无性分株法一直在延用,瓣型学说的理论亦在弘扬;不同之处就是,艺兰不再是有钱人与官宦人家的事,门槛低了参与的人亦就多了起来。随着科技手段的干预,兰花的组培与杂交草纷纷上市,兰花爱好者选择就更多了。
百年之前兰花叶片上有各种艺向显性的草是不被接受的,对于色花的普通竹叶瓣亦不被接纳,奇花更是被打入冷宫。春兰“绿云”是个特例还是沾了荷瓣的光,后面的春兰多瓣奇花像“四喜蝶”、“和合”、“余蝴蝶”以及正格蝶花“笑蝶”、“簪蝶”,蕙兰“翠蝶”的选育命名与认可,时间也并不太久远。可见包容性正在慢慢地扩大,门槛正在逐渐地降低。门槛太高很多人就会被拒之门外,从山西阳城蟒河的《绝兰碑》上的文字记载,可查证于清代嘉庆年间兰花还是被当作贡品进贡朝廷的,这还是竹叶瓣子的蕙兰当今认为的普草,如若是细花开品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可见那个时候被选出的蕙兰“大一品”珍稀程度了,在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江南省交易曝出三千金得此花魁,令人唏嘘不已,这是超级富豪才有财力收藏,实力不允许的只有望兰兴叹了。
蕙兰“大一品”,乾隆末年产自浙江富阳山中,由嘉善商人胡少梅先生以黄金三千两购得。据赵令妹《中国养兰集成》介绍:清嘉庆年初(1796年),浙江富阳兰农付炳年在富阳山中寻得荷形水仙瓣蕙兰,后卖给浙江嘉善魏塘镇胡少梅,后来胡氏将此花送往富阳金桥毛大挺家种植。复花时恰偶姑苏(苏州)花会,参展时受到一致好评,花会以“大一品”称之。同时被花会推崇为绿蕙荷形水仙之冠。浙江嘉兴秀水许霁楼先生的《兰蕙同心录》也有记载:“‘大一品’:绿蕙荷形水仙之冠。嘉庆初,为嘉善胡少梅植,富阳篓出,就姑苏花会,咸以‘大一品’呼之,遂名。时富商周怡庭以三千金易,不许,明年,仍归周”。
就在今天顶级可以传世的自然稀缺资源一旦面世只要被大众知晓,依然是凭借财力与运气才能够结缘的,实力不允许的爱兰者只有观望的份。为什么我要把财力与运气加到一起,现在有钱的人多,自然资源极为稀少,加上信息传播迅速,财大气粗者就占了很多优势。如若运气不佳,光有钱也没有用,刚下山时就被有远见的人慧眼识珠,做品牌不被短暂的利益所诱惑,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经济实力从明面上得到,就有人暗地里使用非法手段巧取豪夺,蕙兰“迎驾荷”就是一例,当然这并不是值得宣扬的美事,题外话忽略。
品级高,存量少,能够参与的人自然就少,如定位在高端收藏上,与之往来的也就多不起来,反观定位在中、低消费上受众群体就多,曲高和寡也就成了必然。
古兰谱,叶艺草在宋代被提及,可见那个时候包容性还是非常大的,只可惜朝代离得太远可查证的文献太少,无法获知当时的铭品状态。在明代当道德体系与欣赏美学发生改变时,不知道对兰花的欣赏是否也产生了大的改变?到了清代如本文前面所说,兰花的鉴别鉴赏定位在正格与素雅上来了,例如以嫩绿为上。像朱克柔在其《第一香笔记》上所记载蕙兰色花朱砂素,就是一大突破。另外,后面兰谱上所记载的春兰五公座中排名第二的“红梅”顾名思义,应该是只瓣型色花。可以见得,带色与带奇的一定瓣型要佳,否则亦不取。朱砂素可能亦是在素无下品说中被提升上来的,可见那个时候欣赏点与要求还是非常严的。
多形体、多色彩、多种多样,共创繁荣,让大家融入到一起来,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基于现状想让兰花由小众变为大众,要走的路还是比较长的,未来更要体现在包容上,不要刻意地去打压与自己风格或意见不一致的,凡是剪除异己,顺者昌,逆者亡,这都是要不得的。未来也只有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才是兴旺之道,兰市才会越来越好。凡是搞垄断搞排挤,都是不利于业界发展之举。
PS:艺兰要面临现实,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财力雄厚的也不要不识人间烟火,这样与你互动的人才会多,当然,如若你一定非要活在孤独求败中的氛围中,别人也拿你没有办法,总之,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控,其实曲高和寡与和光同尘都是由心而造。2021年06月03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配图是莲瓣兰“三江彩锦素”新芽。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06月03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