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些诀窍,背诵文言文小菜一碟

背诵文言文,有大局观念很重要.一篇文言文拿到手里,背诵之初,首先要通晓文意.比如背诵<桃花源记>,文章是以渔人的游踪为线索.渔人先是在桃源村外发现桃林,产生好奇,之后循河水追溯源头,发现山上的小洞.这部分可以孤立的作为一个单元来背诵.下文便是渔人闯入桃源村之后的所见所闻.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时间分配上当然要侧重一点.渔人离开桃源后,违背誓言,处处做标记,禀告太守,领人再进桃花源而迷路,南阳刘子骥无果而终这是文章的尾声.总体而言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在逻辑层次上条理清晰.就像庖丁解牛,牛的纹理清晰了,知道何处下刀,背诵文言文便有章可循,会大大提高背诵效率.

文言文背诵技巧(掌握了这些诀窍)(1)

背诵文言文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许多学生背诵文言文容易高估自己的背诵能力,犯”贪多嚼不烂”的毛病。上手就将文言文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合上书就奢望能够从头背到结尾.这样的方法对待像<答谢中书>,<陋室铭>这样的短文也许还有效,但是用来对付《出师表》,《岳阳楼记》一类的长文就未必奏效。对于比较长的文言文,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根据文意,分成若干个逻辑层次,步步为营,逐个突破。比如《出师表》,我们可以按照诸葛亮给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一个一个的背诵,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诵的难度。

利用关键词提示。能够熟练地背诵整篇文言文,脱口而出就像顺畅的语流,但是往往因为极个别关键词,语句的磕绊,阻塞了语流,导致学生中途卡壳。这个时候提示很重要。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背诵的时候容易忘掉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写到纸片上。卡壳的时候,可以看看作为提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背诵最后的攻坚阶段,但是也不能让学生一味依赖手中纸条的提示,就像孩子学走路使用的学步车,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快要摔倒的时候可以借助它渡过难关,等到步履稳健了,就可以弃之不用。

文言文背诵技巧(掌握了这些诀窍)(2)

对古文的字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有所了解对背诵来说也很重要。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二者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习惯用现代汉语的学生,长期养成的表达习惯也对正确背诵文言文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例如在《伤仲永》中有一句“余闻之也久”,有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就背成了“余闻之,也久”,把也当做了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其实这是一个语气助词,逗点应该放在“也”之后,意在停顿以表示强调。再比如一些宾语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宋何罪之有)也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不熟悉它们也极容易在背诵的时候出现颠倒错乱的现象。另外古汉语因为省略使得他的语言简洁之至,篇幅更加短小。但是古汉语中的省略句式也让学生在背诵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将省略成分补足,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的时候要时时注意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看着译文背原文。课文已经熟读,但是背诵把握还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把译文抄下来,看着译文背古文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看译文一者可以提到提示的作用,再者也可以让学生背诵的时候有意识地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使得背诵更加精确。

把检验背诵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有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当做检验文言文背诵的权威。检验的时候,学生把老师围得水泄不通,老师面无表情,学生胆战心惊,氛围相当紧张严肃。可是检验文言文背诵实在不是一个技术活。检验学生背诵,学生彼此之间就可以。在实行小组教学的班级里,我们完全可以把检验权利下放到小组。学生间彼此提问检验,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提高背诵效率。

文言文背诵技巧(掌握了这些诀窍)(3)

背诵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背诵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背诵可以因为采取多种方法而不再变得那么单调枯燥。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竞争。背诵可以在小组间进行分工,各自背诵一小段。背诵可以实行接龙,你背完上段,我接着背诵下一段。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课文背熟了,可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很多,所谓殊途同归。

集思广益,征集学生的金点子。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的智力结构不一样,背诵的手段方法各异。有的学生喜欢默背,有的喜欢出声背诵,有的喜欢边写边背,有的背诵的时候还辅以一定的肢体语言,有的在背诵的时候喜欢变换着语速。上述方法只要有效,只要对学生有针对性,未尝不可以尝试。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征集学生中的金点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文言文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第二语言,不必要抱有畏惧心理。我们有多年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只要注意语言古今的差别,方法得当,背诵文言文实在不是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