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学生最最重要的核心思维——影像化思维。
- 为什么说它是最最重要的核心思维呢?
因为这个思维是学习的第一步,这是理解知识的基础思维。
我们经常听说,学习一定要先理解,记忆知识不要死记硬背,要做理解型记忆。
很多老师也在课堂经常问学生,这里大家能不能理解?理解这两个字是学习中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但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理解吗?
真的知道怎么理解知识吗?
真的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吗?
恐怕能回答的学生不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 首先我们先来说,什么是理解?
其实我们很多人对于理解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不信可以试试问问学生,有几个人能说出理解的定义的?
很多人以为的理解,就是知识字面的意思能懂,而这个懂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所以,很多人是感觉自己懂了,而不是知道自己懂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感觉懂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理解了,感觉好像每个字和词都认识,就是理解了,其实这不是理解。
例如:很多同学遇到过感觉上课内容能理解,但是做题不会做的情况,或者是一道题怎么做能听懂,但是换一个同类型题目就不会做了。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我们对知识和题目,还不是真的理解。
-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解呢?
首先告诉大家理解的两个基础定义:
“理解”是由理和解两个字组成的,理代表道理,解代表了解,所以最基础的含义就是从道理上了解。同时,还有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的意思。
大家可以看看,理解本身就没有说知识本身含义的意思。说的是知识蕴含的道理,知识中的脉理和条理。
这里用一个常见的词,就是规律和逻辑。
所以我们理解知识,其实是要去剖析了解知识中的规律和逻辑,而不是知识本身的字面的含义。
对于如何发现知识中的规律和逻辑,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里讲解。
这里大家先知道,我们理解知识,并不是要理解知识中字词的含义,而是要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规律和逻辑。
对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给重新做了一个理解的原则:把抽象的、不熟悉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熟悉的画面或场景完整比对的思考方式。
这个理解的原则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以后我们会经常用到,这句话是一个贯穿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句话。
这也是影像化思维的基础,影像化思维通俗来讲,就是一种清晰、稳定、细节完整的想象力。想要想象什么,要能够想象的出来才行。
- 而我们对知识是否理解,是有标准的,现在网上对理解的标准是这样的——
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包括对语言材料能加以改组,改变其表达方式。
对某事物理解不确切,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或仅能背诵原文,这说明对文句或事物并未有真正的理解。
看起来这样说很对,但是其实问题很大,或者说可执行性不强。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同学让他用这样的方式做效果不好。
为什么效果不好呢?
我们可以实际去试试,很多同学实际做的时候,做的是把原来的语言记住,类似于背诵的表现,或者是把原来的语言某几个词换个类似的词说出来。
很多人就感觉自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的了,其实这样完全偏离了理解的真正概念。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理解的标准。
- 我们把理解定义了四个基础方式,达到这几个基础方式的任意两个,是第一个层级;达到三个,是第二个层级;达到四个,是真正的理解透彻的状态。
这四个基础理解方式分别是:举例子、比喻、类比和重新定义。
下面我们来分别说明这四种基础理解方式:
- 第一个方式:举例子,难度3星。
举例子是我们学习中最常见的理解方式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我举个例子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等等。
通过这样的话术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例子后,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的。
这里我们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也会给大家举例子。
例如:数学中的质数,我们学到了这个概念后,老师就会给我们举例子说明哪些数字是质数。
例如:语文中,老师讲到很多诗词是描述诗人爱国情感的,例如杜甫的什么诗等等。
例如:英语中,老师讲到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就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等等~
都是靠举例子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和概念,就像我现在也是在举例子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 第二个方式:比喻,难度3星。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打比方”“譬喻”。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其实我们经常用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乙,比作不熟悉的事物甲来理解甲的一些核心特征。
大家看,这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理解的原则。
运用比喻类比来理解还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
1、用比喻类比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
例如我们很多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做比喻或者类比来讲课,很多学生就很喜欢这样的老师。
为什么?不仅能使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通过记忆比喻类比来更好的记忆知识,一举多得。
也就是不仅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同时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
2、如果自己经常使用比喻类比理解知识,可以让我们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同时还能锻炼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这也是未来学习非常核心的能力之一,未来的高考和中考,对这个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这样学习非常符合未来对人才的要求。
- 第三个方式:类比,难度4星。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种说理方法。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
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
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
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Analogy(类比):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点进行比较,是通过比喻手法的综合运用帮助说明道理或描述某种复杂情况。
类比是试图通过参考不同但比较熟悉的某事来解释相对陌生的某事,实际上就是说,“这个与那个相像”。
写一本有关诗歌的书如同将一片玫瑰花瓣扔进大峡谷等待它的回音。
很多同学是不能分清楚类比和比喻的,其实类比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比喻的高级版、强化版的思考方式。
类比的思考方式用的同学就很少,所以后面我们会把比喻类比当做一个模块来锻炼。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基础的思考方式。
很多人会想,做个比喻或者类比不是很简单的吗。确实是,很多人感觉比喻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知道了就去做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真的不简单,后面课程中,我们会详细讲解如何做一个完整高级的比喻,远远不是我们理解的基础比喻。
例如我们常用的比喻都是单个特征的比喻,实际上利用比喻来理解知识,需要我们做多个特征的比喻,也就是接近甚至就是是类比的层次了,很少有同学会思考到这样的强度。
所以,这是需要锻炼和学习才能掌握的。
- 第四个方式:重新定义。难度,5星。
重新定义指的是换一个思考方式、思考角度、意义或者边界来重新说明知识,重新定义主要是对知识重新定义和对问题重新定义。
这样的思考方式要求比较高,这是对成年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困难的事情,但它却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思考方式,例如我们就对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做了重新定义。
对知识的重新定义这里我们不讲太多,不要求学生掌握它,但是这里我们重点讲解对问题的重新定义,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思考方式。
为什么说对问题重新定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思考方式呢?
因为现在的考试要求的考察,对学生的这个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
例如我们看到很多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很多政治分析题目,很多历史题目,它们的问题我们感觉自己能看懂,但是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例如一种题目是读完什么什么材料的启示是什么?
很多同学都感觉这个题目自己懂,但是回答的时候都是凭感觉回答的,或者是用万能语句回答,导致我们都不能得满分,甚至是不得分,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我们不懂这个题目在问什么!
所以,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可以让我们真正理解问题,理解问问题的人到底想问什么?到底想让我们回答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分。
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定义问题。
这里就是理解知识的四个基础方式,我们要做到至少两个,最好做到三个,才能真正理解一个知识。
但是这里大家要知道,理解只是第一步,理解之后呢,还有深度思考,大家不要把理解当成深度思考。
例如对知识追本溯源也是理解的核心思维,但是由于很多课本知识是没有讲解这么深入的,同时后面进阶班里,我们会重点讲解如何做追本溯源,所以这里就没有把追本溯源放在本节课的内容中。
所以我们不要认为,理解只是这四种方式,理解后再加强思考,才能达到透彻理解的目的。
好了,这节课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理解,如何理解知识的四个基础思维方式。
希望大家真正理解什么是理解,让我们再学习的第一步走扎实。
人人本学霸,莫要负才华~
我们下期见。
我们会持续推出优质内容,请关注我们!
有任何学习中的问题都可以留言咨询,我们会积极回复!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