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修辞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中说:“引喻,就是一个或几个具体事物作喻体,引出一个事理做本体的比喻形式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二者间隐含某种联系,是用喻体引出本体,本体和喻体间也不用喻词”它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喻体越通俗新鲜,本体事理就越生动深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喻与比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喻与比喻
《现代修辞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中说:“引喻,就是一个或几个具体事物作喻体,引出一个事理做本体的比喻形式。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二者间隐含某种联系,是用喻体引出本体,本体和喻体间也不用喻词。”它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喻体越通俗新鲜,本体事理就越生动深刻。
①“天不会下黄金,地不会结金苹果,谎话填不饱肚子,吹牛皮代替不了粮食。”(艾青《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开始》)前三句是喻体,引出本体“吹牛皮代替不了粮食”,以令人信服的事理,批评了浮夸作风。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以喻体“木之长、流之远”的物理,引出本体“国之安”的政理。以小比大,使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理,一下子变得触手可摸,一看就懂,使人不能不信服。
除了上面这种常见的形式外,引喻还有较特殊的形式。
一、借故事来打比方,引出某种道理。
①“蜂鸟说:‘你我同样采花酿蜜,凭什么人们对你那么欣赏?’蜜蜂说:‘除了你和你的孩子,有谁吃过你酿的蜜呢?’——辛勤劳动并且大公无私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里作者叙述了蜂鸟和蜜蜂的故事,并以该故事作为喻体,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辛勤劳动并且大公无私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个本体事理。喻体的新鲜生动,使得本体所说事理于浅显形象中亦不乏其深刻。
②“蚊子多极了,‘啪!啪!’几下就打死了五六个。蚊子私下里发议论了 :‘哎呀!人真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你瞧,他们手上沾满了我们的鲜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就是侵略者的逻辑。”是蚊子侵略吸吮了人类的血液后,才招致死亡之击的;若没有它的恶行在前的话,是不会被“拍”死的。然而蚊子们却说“人真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你瞧,他们手上沾满了我们的鲜血!”这不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什么?此事理为人轻松愉快接受,正是引喻之功。
二、常借比兴手法,引出某种道理。换句话说就是,借他物兴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喻体和本体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有一条不易察觉的感情线互相牵连。这种引喻格式主要体现在名言之中。
①“牛不吃草会饿死,人不学习会变傻。”其中“牛不吃草会饿死”是他物,是喻体,借之引出本句的中心语“人不学习会变傻”这个本体。“牛不吃草会饿死”指的是肉体上的死亡,“人不学习会变傻”指的是人精神上的死亡,而一个精神上“傻”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虽然他还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因此,该引喻的本体和喻体间的感情牵连点在于“死亡”之处。
②“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这里喻体“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与本体“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的情感相连点是美不在事物外表,而在其内涵。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