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一)需求和需求定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考经济学常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国考经济学常识(公务员考试中微观经济学基本常识)

国考经济学常识

一、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一)需求和需求定理

1.需求的含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个人需求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因为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也可视为一种商品,因此本书下面所称商品,一般即指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注意的是,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不同的。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一种欲望或主观需要而不构成实质需求。市场需求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特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即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知识链接】恩格尔定律

弹性的概念除了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还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三)供求均衡

1.供求法则

(1)供求法则的含义

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2)供求法则的内容: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下降。如果需求等于供给,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达到供求平衡,此时所确定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所确定的产量即为均衡产量。

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格,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示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此时的交易量为称为均衡交易量,均衡价格下的供求数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价格为非均衡时,会有一种使价格趋向的趋势,使价格朝的方向变动,最终变为均衡。只要没有新干扰因素,价格也就不会变动,此时这个市场达到了均衡。

2.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1)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由于市场供过于求,卖者之间展开竞争,为了减少自己的过剩存货,他们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这样就出现了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买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

(2)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是指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买方之间展开竞争,卖方处于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从而出现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卖方起支配作用的现象。

三、市场类型

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即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划分,市场可以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其中,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是“竞争光谱”的两个极端。

1.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

(2)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条件:

1、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

3、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

4、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

5、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

6、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2.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2)垄断竞争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措施的影响;

③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从而厂商数目也较多。

3.寡头垄断市场

(1)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为寡头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2)寡头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厂商数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

②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

③厂商之间相互依存,每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特别注意这一决策对其对手的影响。

④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4.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2)完全垄断市场的存在条件:

①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它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

②垄断厂商的产品没有十分近似的替代品。

③不许有新厂商进入,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

四、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1.市场失灵的含义

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市场失灵的存在表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根源于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功能的局限性两个方面。如果仅从市场的不完全性角度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性影响、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

(1)市场失灵的第一个原因是垄断价格出售商品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2)市场失灵的第二个原因是经济社会需要一类被称之为公共物品的商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

(3)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4)在经济社会中,在信息成本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信息是不可能得到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

【课堂练习】

1.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口红这样花钱不多但能给生活增添色彩的商品,由此可以推断产生口红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的质量与服务B.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心理

C.消费者的收入D.商家的促销政策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受价格影响较大的是( )。

A.生活用品B.高档耐用品C.生活必需品D.生产用品

3.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是( )。

A.供求平衡B.供大于求C.供小于求D.供求协调

4.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谷物欠收,会减少农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欠收后谷物价格会上涨,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下列能解释上述说法的是( )。

A.需求价格弹性B.自然垄断C.消费者剩余D.过剩经济

5.下列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项是( )。

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