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四句名言(不迁怒不贰过)(1)

疫情遇上清明节,清明节遇上晴天,在属地周边踏青,就成了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唯一的选择。昨天找到一个尚未开发的原始部落,景色一般,但贵在人少、车少,带着孩子们骑车、踏青、野餐,既环保又安全。

今天想换一个比较成熟的野外踏青场所,想着可能会堵车、可能会比昨天去的地方人多,但一路上倒也畅通,离景区还有一公里左右时,眼前排队的车龙,还是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由于是和朋友再三商量敲定的地方,尽管我心里第一反应是换地方,但毕竟不是只有自己一家人,所以闷着没有发表意见,跟着长长的车队,慢慢往前挪。

挪了二十分钟左右,朋友也看着势头不对,已经有内侧的车辆开始打左转向准备“逃离”,我试探着问朋友“要不咱也换地儿吧?”,朋友满口答应,估计她也是早就想开口却因顾虑着我而没说吧。

达成共识后,我就想立即从车队里抽身出来,变道的时候难免要影响到后边来的车辆。我瞅着缝隙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变道,准备第二次变道时,后边的车辆差点挨着了我的左后尾灯,我急忙将车窗放下,扭头跟对方说“不好意思!”

我道歉的话还没说完,后边那辆车正副驾驶室的窗户都飞速下降,然后传出一对男女的骂声。听到骂声的我,心里觉得对方有些过分,但不想成为路怒者,所以还是用手势表示着歉意,并让他们的车先行驶离。

开车的那男人,在自己驶离的一瞬间,还伸出脑袋骂了我一句“脑子有毛病!”,那一刻,我的反应是:遇到了垃圾人!朋友坐在副驾驶上,连连说那人素质太差,我笑笑不作评论,心想:估计也是在路上堵得心里发毛。

说实话,那个时候被那一对男女连续骂几次,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之所以不跟对方理论,是不想跟他们一样成为路怒者,遇上这样的人,就算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一万张嘴,若真是理论起来,我们一定不会占上风,何必呢?让他们先走好了。

改变目的地后,孩子在车上嚷嚷、嬉闹,我心里有一点不舒服。本来出行堵在路上、孩子在窄小的车里吵闹、天气又热又晒、到了饭点肚子饿……这些现实状况,随便哪一样都可能会让人产生怒气。

在这样的基础上,若再受到陌生人的怒骂,我想多数人都会把气撒在同行的人身上吧,最常见的现象,可能是会对着吵闹嬉闹的孩子大吼一句“安静点儿”。

若是这样,那估计接下来的出行和游玩,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吧。我很庆幸,在那样的情况下,我除了心里有一丢丢委屈外,平静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依然和朋友聊开儿,回答孩子们无休止的问题。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论语中“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

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似乎没有之一。在孔子的心目中,颜回的优点很多,其中“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夫子认为常人难以做到的,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三个月内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便可称为是“仁”。而我却在思考:如今人们若能做到在一个星期内,做到“不迁怒”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人们仅仅想做到“不迁怒”,就实属不易。人都有七情六欲,而人最不擅长的就,似乎就是自我控制,当受到攻击、伤害、委屈等负面情绪时,总是会下意识地找一个“下家”,总是会把自己所受到不“不好”转嫁给下一个对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踢猫效应”。

以前的我,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不和对方理论个高低,一定会觉得心中有口气难忍,若是在自己主动道歉后还再次遭骂,一定会气得要命,也一定没有好脸色反馈给身边的人,真不知道以前因为这样的小事,而迁怒过多少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现在想想,真是得不偿失呀。

只有做到了真正的“不迁怒”,才有可能会做到“不贰过”。而在我看来,“不贰过”比“不迁怒”的难度更大。有多少人因为同一个错误而一犯再犯?有多少人明知道自己不对却依然不改?固定型的思维,让人们难以改变,想要做到“不贰过”确实是太难了。

“不迁怒,不贰过”是一种递进关系,只有慢慢做到了“不迁怒”,再让自己具有成长型的思维,才有可能会做到“不贰过”。

可能会有人问:咱又不做圣人,如此压抑自己,过得多憋屈?我却从今天的实例中感受到并非如此。被那一对男女骂了两通后,我只有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心里不舒服,随后就只顾着带着孩子们玩了,那个小插曲完全没有影响到我们一车人的踏青游玩。

若是我不放过对方,认为对方骂了我,我就该骂回去,不仅耽误了时间,收获的也一定是一中午的污言秽语,就算最后赢了又如何?还能轻松地游玩吗?还能若无其事地带着孩子放风筝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论语可治家!真希望现在多点人学习、运用一下论语。若是每个人都能出口背论语,遇事想论语,那这个世界一定比现在更可爱!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