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解放大西南》的播映,让我不由想起当年——1949年10月至1951年初,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时,随部队为确保第二野战军顺利进军大西南,参加湘西剿匪的战斗岁月。时间过去几十年了,当我找出当年的笔记和日记,当年在湘西剿匪的一幕幕场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宛如昨天。
一,初到沅陵,我军展开强大宣传攻势,受到群众欢迎
1949年9月,我刚刚19岁。经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后,我第四野战军各部队一路向南,直插海南岛。但唯有我们47军渡江后,在湖北宜昌进行休整。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我军接到命令:挺进湘西,经营湘西,剿匪建政,筹粮支前。当时,全国除云、贵、川、藏等地外,大部分地区均已获得解放,此刻刘邓首长率领的几十万大军,正集结待命准备挺进大西南。
湘西,位于湖南西北部,包括今天的土家、苗族自治州、怀化、张家界辖区等22市县,这里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必经之路。
湘西匪患,可上溯几百年。这里的土匪世代相袭,集官宦、地主、恶霸三位一体,划地为王,奴役百姓。解放前,湘西人口不过三百多万,竟有武装土匪十几万,百人以上的股匪、流匪不计其数。
在怀化古丈县,有个匪首张平,抢男霸女,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他按照保甲制,把乡民分编为常备队,逐户抽男丁当匪为他卖命。没有男丁的人家罚出谷子,没有谷子的罚交鸦片,没有鸦片的罚交光洋。他下令家家种大烟,户户交“烟捐”,交不起的加倍罚交“懒捐”。他将大烟走私贩运到各地,换回枪支弹药欺压百姓。他设立的捐税名目繁多,平日里百姓生儿育女、砌墙搭炕都得交捐,稍有不服,全家性命难保。当地百姓叫苦连天,许多人流离失所,亡命他乡……当地流传:“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湘西地理环境独特。巍峨的雪峰山山脉、武陵山山脉横贯其中,山高林密,溪水横流。这里温湿多雨,云遮雾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传说湘西“无处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匪”。蒋介石败退大陆前夕,曾指派白崇禧携十万大洋和大批枪支弹药亲赴芷江,对这里的土匪封官许愿,企图利用他们阻挡解放大军。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47军在宜昌稍事休整后,立即由湖北枝江南下,经常德抵达沅陵,军部和军直机关就设在沅江岸边,拉开了47军湘西剿匪的大幕。
此时的沅陵冷冷清清,衣衫槛缕的行人面带菜色,脚步匆匆,谈匪变色。大土匪张平气焰嚣张,竟狂言要攻打沅陵,血洗芷江。并威吓当地百姓:凡靠近解放军者,一律杀死全家(这个血债累累的恶匪,在后来的剿匪中被抓获,根据人民意愿被处决)。
当时在沅陵大街上,人们不敢单独行走,都是三三俩俩结伴而行。就连来往的货车、客车也不敢独行,都是等到军车行动时,才敢跟在军车后面行进。不仅如此,有时土匪猖狂到解放军大部队行动时,他们也敢打劫。一次,我军一支炮队从沅陵到芷江,一股土匪鼓噪下山,企图抢夺军用装备和物资。“哐!哐!”我军被迫打出两炮,土匪们才作鸟兽散去。
针对这种局面,我军立即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以大标语、大字报及秧歌舞、快板剧、放电影等形式宣传我党政策,阐述剿匪目的和决心。很快,沅陵的大街小巷热闹起来,多年来被土匪压榨的百姓心里有了主心骨,终于抬起头来。他们敲锣打鼓走上街头,表示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欢迎党的政策。沅陵县城显现生机。
二,侦查排长为避让被匪胁迫群众,吸引火力转战仇家大山
在解放初期的全国剿匪斗争中,湘西剿匪可以说是最错综复杂、最曲折惨烈的。
1949年11月,我47军140师的一个机炮连和干训队等几百人进山剿匪。经过一昼夜的行军,部队进到一个“壕形地”——两面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湍急的溪流。部队正想就地休息、做饭,突然从山两面冲出上千名土匪,对我发起猛烈袭击。由于土匪居高临下,且敌众我寡,部队不得不撤出“壕形地”,30多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由于我军初进湘西,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对狡诈的土匪缺乏斗争经验,因而损失惨痛。
湘西土匪杀人越货、鱼肉乡里,可有时也给涂点保护色。一些土匪到外乡打家劫舍、绑架勒索,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却给百姓点小恩小惠,把抢来的东西拿出一些,施舍给群众,或在村里修个小庙、盖个学堂,收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他们跑。这也给大军剿匪增加了难度。
一天,驻在芷江西面仇家大山下的140师420团侦查排长刘羽飞,正带领战士给群众宣讲剿匪政策,突然有群众来报:山上土匪胁迫许多村民前来袭击!
刘羽飞立即疏散在场群众,同时把全排分成三组冲上仇家大山,占据制高点反击土匪。其间,被胁迫的村民在土匪枪口下高喊反动口号,并放火烧山。为避免伤及被胁迫的村民,刘羽飞和战士们一时难以猛攻,致使战斗时间拉长。
战斗从下午4点一直打到晚上9点。眼见所剩弹药不多,刘羽飞硬是背着伤员,带领战士在密集的弹雨中,连续冲过5个山头,甩掉了后面的土匪,最终和前来增援的部队会合,一起打退了土匪。战斗结束后,一些被胁迫的群众纷纷给刘羽飞排长跪下磕头,感谢刘羽飞把火力引向自己,救了他们的命。
通过一系列事实,湘西群众明白了:解放军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援解放军,带领解放军把土匪彻底消灭干净。
三,突击土匪军械库,穿插分割打乱土匪阵势
1950年11月,140师参谋长黎原带领我们到湘黔交界剿匪,地点是天柱县东的一个小镇——沅口。那里有一个自称“九路军”的土匪据点,其中有两座军械库,由匪税捐处长率匪把守。我们的任务是,打乱土匪的兵力部署,聚而歼之。
入夜,部队行进在山里,由于山路狭窄,人只能面贴崖壁,侧身缓缓而行。不久,队伍攀上山梁,进入密林区。云遮雾罩,队伍看不见头尾,战士们只能凭前面依稀的影子跟行。于是,大家只能以吹口哨、学鸟叫的形式相互联络,以防走失。
走着走着,我突然听到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走在我身后的战士付保东,不小心从三丈高的悬崖跌到了河水中……因为是急行军,任务紧,队伍一时不能停下来搜寻。万幸的是,山崖间的树枝、杂草救了他的命。部队走出很远后,大家惊喜地发现,付保东竟一瘸一拐地跟上来了。“真是命大啊!”大家一阵惊叹。
部队到达沅口时已是深夜,接近街口时,匪哨兵发现了动静,便开了枪。我尖兵手疾眼快,一下就缴了他的枪。此时,匪税捐处长正搂着四姨太酣睡,战士们破门而入,匪税捐处长便赤条条地当了俘虏。
天亮后,部队一面严查漏网之鱼,一面清点土匪仓库中的物资,有群众需要的生活用品,立刻分发给群众。负责宣传的战士忙着向群众讲解政策,介绍形势。
老百姓看到解放军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纷纷打开了自家门窗,商家店铺也都开门营业了,人们热情地欢迎解放军。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抱着分给她的一包棉花,走到哨兵跟前,含着热泪说:“孩子,有这棉花我不再挨冻了!”旁边的群众说,这老人无儿无女,住在破庙里。
不久,为便于采访,我主动提出随剿匪战士一起行动,随后背着相机随140师先后深入到到芷江、怀化、安江、会同、晃县等地。
一天,在怀化吃过午饭后,部队向北面山区进发。翻过一座高山,进入一个东西走向的山谷。突然,迎面跑来四五个身背背篓的妇女,神色十分慌张。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只听前面传来“啪!啪!”几声枪声。“是土匪袭击!”随后,走在前面的尖兵连连用冲锋枪还击土匪……
打退拦路土匪后,部队继续向仍有土匪盘踞的辰溪、风凰方面行进。入夜,突然从两边黑黢黢的山上接连射来了数发子弹。
“真猖狂!”带队营长立刻命令机炮手向两面山上还击。枪声漆黑的山谷中凄厉地炸响。土匪见势不妙,隐遁逃散了。过后,营长关切地对我说:“记者同志,光有相机不行啊!进山就会遇匪,得配个枪啊!”的确,平日常有单独执行任务和迷路掉队的战士,遭到土匪袭击、杀害,不能不防!不久,军部为我配了一把加拿大手枪。
队伍继续前进,不久来到山口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部队接到命令:就地宿营待命。我和一名战士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和衣倒头便睡。11月的南方,已是深秋,况且又在山里,寒意袭袭。半夜,我被冷风吹醒,发现竟下起了雪。待天亮举目四望,真是天下奇观:只见平坦的山顶上,鼓起了一个个白色的小雪包。仔细一看,原来那下面竟是我们露地宿营的战士啊!这场面让我既震撼又感动!
我急忙拿起相机,要把这剿匪路上,战士雪地露营的瞬间拍下来。可是一按快门,相机失灵,无法拍照。原来这台老相机在受冻后快门不能正常开启。我赶紧解开上衣,把相机贴到胸前,想用体温把受冻的快门缓过来。可鼓捣了半天也没奏效。我真后悔早没想到给相机包上棉絮防冻,以至无法拍下这珍贵的历史镜头。然而,那动人的场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铭刻在我心上,至今难忘!
四,奇袭“天王庙”,智擒“假新娘”,我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针对土匪猖狂、狡诈,隐在深山神出鬼没的特点,我军采取大部队压境,小部队分散的战略,以营为单位,重点铺开,划分区域实行包抄。在战术上,则以集中对集中,分散对分散,实施“合围、驻剿、清剿”三结合的原则。同时确定:暂时放弃边缘区(指边远地区),集中兵力对中心区进行重点围剿。除少数部队留守边缘区,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大庸(今张家界)、永顺、保清以南,会同、黔阳以北,风凰、麻阳以东地区,布下天罗地网,重创土匪。
这一战略战术十分奏效,土匪有如热锅上的蚂蚁,东奔西逃,千方百计要逃出我军包围圈。有的跑回家藏在柴堆里;有的钻进崖洞;有的躺进墓穴中;有的甚至逃到已获得解放的城市里……
一股被追剿的土匪逃到一座毁弃的“天王庙”里。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匪在三条上山路上布满岗哨,架上机枪把守。对这一“堡垒”如强攻,必会造成较大伤亡。于是,部队请当地群众当向导,在一个雨夜从一条人迹罕至的山梁上悄悄爬上去,出其不意地一顿猛攻,土匪乖乖就擒。
有的土匪为了逃脱,不惜铤而走险,妄图在解放军的眼皮底下溜走。一天,一个村小学校的操场上,老师正在上体育课。
突然,操场前的马路上传来“嘀嘀哒、嘀嘀哒”的喇叭声和锣鼓声,原来是一支送亲的队伍走来。但十几个送亲的人虽然打扮得很喜兴,但个个脸上却流露出惊恐之色。待他们走近时,体育老师向学生们使了个眼色,学生们心领神会,一起呼喊着冲向花轿。不管送亲的“喜婆”如何阻拦,学生们嬉闹着七手八脚掀开轿帘,伸手把新娘的盖头一拉:“啊!”一张惊慌失措、满是皱纹的老脸,瞪着眼睛往外看……
“是土匪!”老“新娘”正要掏枪,“不许动!缴枪不杀!”侦查排长刘羽飞早把枪对准了他的脑袋。那些“送亲”的土匪也乖乖举手投降了。
原来,侦查排长刘羽飞早就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让侦查员张学荣假扮体育老师,上演了这出“智擒假新娘”的好戏。
在我军设下的大包围圈中,土匪们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不是乖乖投降,就是被全部歼灭。
五,党的政策照进深山老林,黑暗的土匪窝开始分化
不久,我随队伍来到刚从土匪手中解放的会同县。这里是湘西西南,靠近贵州东部,十分偏僻。为充分发动群众,战士们都分散住到百姓家里,和乡亲们谈心、唠家常,帮助挑水、背柴、打扫卫生,教唱革命歌曲、扭秧歌、识字,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注意和受土匪残害、苦大仇深的群众交朋友,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揭发土匪罪行。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这里的群众真正认识了共产党是劳动人民的救星,解放军是他们的子弟兵。解放军说的“反剥削、反压迫”,都是他们从前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如今,有毛主席、共产党给他们做主,要为他们报仇雪恨,他们再也不用怕土匪威胁、欺压了。
群众把解放军当作亲人,不再疑虑,主动向解放军提供土匪线索,主动给解放军当向导进山剿匪。一些家中有被胁迫上山为匪的群众,也都主动捎信给山上的亲人,希望他们早日下山,早有出路。
一个20多岁的吴姓女房东,带着两个孩子,男人在山上当土匪。了解了解放军的宽大政策后,表态说:明天我就去找男人,给我3天时间,我一定把他找回来。第二天我们开饭时,就见她带着干粮和草鞋上山了。果不然,第三天头上,她带着她男人来我军三排驻地,向毛副连长投降啦。
在怀化县,战士们说服旧保甲长将功赎罪,动员土匪下山投降,当时就有号称“地灵王”的土匪吴祖贵,被党的宽大政策感召,和另外7名土匪一起带枪下山向解放军投降。有个叫彭玉清的土匪头子,解放军连续搜山500次他都逃掉了。后来,在解放军设下的天罗地网中,他实在无处可逃了,不得不向解放军缴枪。其他的土匪也在父母、妻子及亲友的陪伴下,前来找解放军悔罪。
在凤凰城,人称“湘西王”的匪首陈渠珍,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劝说下,向解放军投诚,使凤凰古城免遭战火涂炭。
至此,湘西土匪阵营再也压不住阵脚了。这块冻结了几百年的坚冰,在我解放大军的剿匪斗争中,开始融化、瓦解、崩溃。湘西出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局面,湘西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六,乡民们血泪控诉,清算土匪、恶霸罪行,分发胜利果实,全乡喜气洋洋
在加紧剿匪的同时,我军同时也在各乡村发动群众,开展反霸斗争,进而建立人民政权。
1950年12月下旬,我来到会同县的交粮乡。当时,这里正准备召开“反匪反霸斗争大会”。全乡有三四个村子,300多户人家,其中地主、富农17户,家里有当土匪的37户。乡里由大、小匪霸网罗的反动组织有:“十人会”,由匪李茂云控制;“九人会”,由匪林宪炎控制;而匪首刘太钦控制的“英雄会”,气焰最为嚣张。
刘太钦有钱有势,大儿子是匪湘西游击司令的警卫员。1934年贺龙率红军北上路过这里时,两名红军战士被他杀害。此次解放军进山剿匪,他还威胁群众说:“解放军想治我,办不到!谁来也得我说了算!”
听说要开“反匪反霸斗争大会”,乡亲们一大早就来到了会场。这是剿匪斗争后第一次召开这样的群众大会。当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解放军战士立即把匪霸刘太钦、刘长林押上台来。
“打倒土匪刘太钦!”“彻底清算土匪恶霸罪行!”会场上随即爆发出群众的怒吼声。站在台前的青年农民沈登松,满腔怒火地指着刘太钦吼道:“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是谁?”,接着,他控诉说:“那天半夜,你领人闯进家门,不问青红皂白,拿竹杠子对我劈头就打,直到把我打得头破血流,昏死过去,你还不放手……”沈登松两个女儿不过两三岁,刘太钦上去就给孩子当头一棒,小女儿当即被打伤致死;沈登松60多岁的老母亲,由于惊恐过度也离开了人世……
“你!不是人。”沈登松指着刘太钦说,“你是牲口!你抢走了家里的东西、口粮不算,还强奸了我的堂客(湖南话,指自己的媳妇)。你害得我在床上躺了3个多月还下不了床啊!”说到这儿,沈登松愤怒地一个箭步登上主席台冲刘太钦便打。大会主席立刻拦住他,说:“不要打,等到我们日后审判,定他的罪!”
交粮乡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沈于氏,当年女儿嫁到外乡,被人当牲口使唤,折磨致死。沈于氏领回刚满3岁的外孙女,口挪肚攒,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到18岁。前年,刘太钦把沈于氏骗去外地,借机把女孩骗到家里,供他奸淫玩乐,后又卖到外乡,不到一年就死了……
此时,会场上早已群情激愤:“打倒土匪刘太钦!”“枪毙刘太钦!”“你刘太钦也有今天哪!”
斗争大会结束后,部队根据群众要求,对欠下血债的刘太钦处以死刑。老百姓扬眉吐气,拍手称快!一天,沈于氏对我说:“过去,刘太钦糟蹋我的外孙女,谁也救不了她。今天解放军替她伸了冤,我这心里亮堂啊!”
接着,又召开了“财物还家”和“分发胜利果实”大会。一辈子没穿过棉衣的妇女,分到了棉袄;每个儿童都分到了4个用糯米做的“粑粑”,这在以前只有财主的孩子才能吃得到。我看到一个没鞋穿的孩子,分到了一双小皮鞋,喜欢地抱在怀里舍不得穿。
“被抢走的东西还家了,好日子来喽!”人们分到了那本属于他们自己的衣服、粮食、盐,还有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大家个个喜笑颜开,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七,人人都有选举权,男女平等,妇女破天荒当了农会委员
年底,交粮乡开会选举农会干部、民兵干部、妇女干部。
早在几天前,部队就进行了广泛宣传,让能出门的成年人都来参加会议,并反复讲解了选举的意义和做法。
会议一开始,带领当地驻军三排的毛副连长又讲了一遍选举的重要意义。他说:“从前听土匪话,为土匪办事的旧保甲制被解散了,咱们要选出群众认为可信的人给咱们当家办事。”虽然会前宣传,会中又反复讲,可还是有人受文化和旧制度的影响,就是搞不懂“选举”是咋回事。毛副连长和战士们就一个人一个人地耐心讲,反复讲。有人终于开窍了:“原来就是找出给咱老百姓跑腿办事的人呀!”
可让提候选人,大家先是不知道咋提,后来又一股脑地把张三、李四、王二等自己认识的人,不加选择地都提了上来……
“我们是要把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品德好、能秉公办事、办事让人信得过的人选上来……”毛副连长紧着提醒说,“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土匪从中破坏。前些天就捉到一个能说会道,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的人,原来是一名收集我军情报的土匪探子……我们可不能凭花言巧语选这样的人啊!”
直到大家没有什么疑问了,选举才开始进行。先是由群众一一举手发言,或找出一个代表推举出候选人。一共推举出十几名候选人。
“女的不行,不能选女的!”当听到提名中有妇女的名字时,有人吵嚷着说。会场上顿时议论纷纷。
“不!”毛副连长及时解释道,“共产党主张男女平等,男女都一样,如今妇女也有权参加选举。妇女即可以选别人,也可以被别人选。”一席话,让会场逐渐安静了下来。
随后,毛副连长根据群众提出的候选名单,挨个让大家举手表决,举手多的就当选。
“沈登松。”毛副连长念名,农会干部帮着点数。沈登松以满票当选为民兵队长,农会委员。
“沈明亮堂客。”场内立刻一片笑声。因为当地向来妇随夫姓,女人自己的名字总也没人叫,大家也想不起来了。沈明亮堂客叫胡淑珍。“同意胡淑珍的举手……”最后,胡淑珍当选为农会委员和妇女会委员。但人们仍叫她“沈明亮堂客”。
通过这次选举,群众上了一堂民主课,明白了自己也有一份民主权利,为进一步建政打下了基础。
八,人民当家作主,青年们积极要求参军保卫家园
一天,两名当地青年来到部队,其中一个叫李庭祖的向毛副连长表示,要求参加解放军。在场的部队同志立即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毛副连长向两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参军后家中的生活怎么办?父母同意吗?媳妇愿不愿意你去啊?等等。李庭祖不假思索地说:“大家都说你们解放军好,辛辛苦苦为老百姓……”
“解放军好是好,当兵可苦啊!作战有危险……”
“苦?被土匪压迫得无衣无食苦不苦?你们遇到危险都不怕,我也不怕!”
不一会儿,李庭祖的父亲李明照来了。他对毛副连长说:“庭祖要求参军我没意见,这事在家前两天就商量好了。若搁土匪那时,让土匪捉去,要杀要绑,土匪说了算,那才最危险!现在参军,是参加自己的队伍,拿枪保卫自己再怎么苦也是应该的。”
原来,李明照兄弟三人,全家十几口人,几亩薄田不够用,又租地主十多亩地来种,每年交租就要七八担粮。由于家中人口多,年景不好已有3年没交上租子了,欠下地主21担粮。此外还要交枪款费3担、门牌费5角(10角是1块现大洋,相当于10担谷子)。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困苦。就这样土匪还要去他家抢。
一次,有个土匪来抢劫,李明照说了句:“当了匪就出来抢,算什么东西!”土匪一听,扬言要杀他全家。为消灾免祸,李明照不得不把家中的1只大鹅、2斤白糖、6斤谷子都拿给了土匪。
解放军一来,这个土匪吓得悄悄送来两只鸭子,求李明照“千万不要向解放军报告他抢劫的事”。
对李庭祖的参军要求,毛副连长说:“你们回家再全面考虑一下,商量好再做决定。希望你在交粮乡打出‘青年参军’第一炮!”李庭祖听了高兴地说:“我后面还有十多名青年要报名参军呢!”
要过新年了,三排驻地格外热闹。战士们有的在扎花,有的在扎“松门”,为迎接1951年元旦做准备。这时,一位姓李的农会干部来到部队对毛副连长说:“如今没有国民党压,没有土匪抢了,乡亲们心里畅快,生活有奔头了。大家正合计着新年送些礼物来慰问你们哪。”
毛副连长一听,当即阻止说:“不行!乡亲们是翻身了,可还没过上好日子哪,千万不要送什么东西来!”他指着正在扎花、扎松门的战士们说:“咱们明天开会、唱歌、扭秧歌,互相拜年不是更热闹吗?乡亲们拥护共产党、热爱解放军这般深情,我们全领了。谢谢!谢谢!”一席话说得门里门外的战士和乡亲们高兴得一齐使劲鼓起掌来。
九,军民团结一家亲,共度剿匪胜利年
元旦这天,三排的干部战士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有演出的还化了妆,等待和村里的百姓联欢。与此同时,交粮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欢天喜地地走出了家门。带着红袖标的民兵扛着土枪、梭标,四处巡逻;农会干部们忙着慰问军属。在人们的欢呼和簇拥下,“军属光荣”的金字牌匾高高挂在了军属家门前。李庭祖和十几名参了军的青年,戴着光荣花,步伐整齐地走在村路上。
山坡上,人们欢快地唱着山歌,歌声在山谷飘荡。远处,各家各户的门上都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飘荡。多年不出门的老婆婆,从前不敢出门的姑娘,还有活泼的孩子们,也都来到学校广场前。他们指指这看看那,对一切都感到特别新奇。
三排的战士在毛副连长的带领下,举手敬礼给全体乡亲拜年。群众们高兴地欢呼着:“跟着共产党走!”“感谢解放军!”军民握手联欢,山村一片喜庆。
这时,又传来了好消息:47军在军长曹里怀、副军长刘贤权领导下,在边区会剿两个半月,又歼匪两万多人。至此,祸害湘西几百年的匪患被彻底清除,湘西全境解放。在场群众听罢立刻欢呼起来,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广场上军民欢庆元旦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至此,我也在交粮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准各回沅陵军部。临走前,交粮乡农会会长特地找到我,郑重地把他们在元旦写给毛主席的信交给我,让我上交领导再转呈给毛主席。我看过信后非常感动,很受教育。当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字不落、一字不改地把信抄在了日记本上,保存至今。信中的真诚、质朴力透纸背,表达了人民和党骨肉相连、密不可分的情感,感人至深。
湘西剿匪从1949年10月到1951年3月,共计14个月,歼灭土匪9.2万,缴获各种枪支7.08万余支,各种炮190余门,使湘西350万人民得到解放,保障了我二野部队顺利向大西南胜利进军。
与此同时,我47军还派出干部协助地方建立了湘西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挺进湘西,经营湘西”任务。
赵明志(笔名肖莹),1930年3月出生于辽宁大连市,1947年8月参军,被军部选送摄影学习班学习。从此手持相机,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役,两次荣获三等功。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授予上尉军衔。1958年转入地方,曾在营口日报社等新闻单位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9年被评为“辽宁省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
1990年离休后,他相机不离手,十余年义务教小学生摄影。《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辽宁日报》《营口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