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人文历史(致力于家乡历史传承的潜江人甘鹏云)(1)

甘鹏云(1862—1941)是清末民初湖北著名方志学家、藏书家。湖北潜江人。字翼父,号药樵、月樵,别号耐公、耐翁,晚年署息园居士、潜庐老人。早年就读于潜江史公书院、传经书院。1884年参加县试名列前茅,补博士弟子员。其后在潜江设“深柳读书堂”授徒。1888年4月,入武昌经心书院、两湖书院学习,期间完成《西汉说易征存》1卷,《公羊学述》2卷、《菱湖日记》6卷等著作。1898年离开两湖书院,游历京沪,后回荆门、沙市讲学。1902年初至武昌办“崇实学校”。1903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衔,入进士馆学政治法律三年。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08年回国后入度支部(财政部)任主事,并在北京师范学堂讲授经学。1909年出任黑龙江省财政监理官。1911年调吉林省财政监理官。

民国成立后,历任杀虎关税务官监督、吉林国税厅筹备处处长、吉林国税厅厅长、财政部佥事等职。1914年冬派赴察哈尔、绥远调查垦务,次年上《筹垦刍言》重7条,财政部委以归绥垦务总办,力辞不就。旋任山西烟酒公卖局局长兼山西清理官产处处长。1917年6月,张勋复辟,甘对政局深感失望,遂辞职定居北京。次年获选众议院议员。曾三次以整顿吏治和财政上书湖北当局,未被采纳,自是无意于政事,日以撰著考据为事。

1932年4月因“精于史志,熟谙地方掌故”,被聘为湖北省通志馆筹备处副主任,著《方志商》一书,对后世影响颇大。与此同时还与罗田王葆心、监利龚湛园三人主持纂修《湖北文征》,甘以身居北京之便,搜集、选编鄂籍先贤著述寄鄂,由王葆心审订。《湖北文征》一书搜录元、明、清三代湖北各县乡贤2700人的著述8000余篇,辑录成书550卷,堪称珍贵湖北地方文化遗产。1941年12月在北京病逝。其著述三十多种,计有:《国学丛书》、《进士馆听讲记》、《绥垦调查记》、《楚师儒传》、《经学源流考》、《方志商》、《山西征信录》、《鲁文恪公集》、《晋陵先贤传》、《花影老人遗著》、《素风集拾遗》、《大隐楼集》、《潜庐类稿》、《经学源流考》、《潜江旧闻》、《崇雅堂书录》、《崇雅堂碑录》、《楚师儒传》、《潜江书征》、《潜庐随笔》等。

甘氏一生“以书为性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不观”。甘自述一生有三嗜,一是酷爱藏书。传某年甘在武昌偶见乡贤、光绪二年进士万际轩处有《国朝诗钞小传》,一时爱不释手。而万即将启程赴京,经甘苦苦请求,最后万以“今夕借书,明朝奉还”相许。甘喜获好书,乃彻夜未眠,终将是书140页、47000余字抄完。当清晨还书时,万还未起床。此事对甘刺激颇大,以至于年长后倾力藏书以“便读”。先集书10万卷藏于潜江“将庐”,1923年全部被洪水吞噬,后又集书20万卷,藏于北京“息园”,并大半亲手考校。二是嗜好碑拓。搜藏自秦汉以来碑拓4110万余种,并多有跋识。三是喜爱书法。少时在家读书,每日晨起,悬腕临碑,7年不辍。其书法扎根古碑,旁参各流,自成风格。

尤令人可圈可点的是,甘鹏云热心地方历史研究和著述,编著出版了许多与潜江相关的文献史料如《潜江书征》、《潜江旧闻》、《潜江贞石记》,其中《潜江书征》四卷就收录了明清两朝112名潜江人的262种著作。《潜江旧闻》记载了宋元明清关于潜江的旧闻轶事,是了解和研究潜江、江汉平原及汉江等古代历史渊源的珍贵史料。另有《潜江诗征》、《潜江文征》未及印行就去世了。此为,还著有《潜庐随笔》、《潜庐类稿》、《潜庐续稿》、《潜庐诗录》。

据说甘鹏云少年时代喜欢向谙熟潜江掌故的父亲甘树椿追问家乡先贤逸事。“(甘树椿)津津而道之,小子(注:甘鹏云自称)旁坐而听之。喜而忘倦,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从甘鹏云在《潜江旧闻自序》中回忆:邑中前辈万时乂(赠封中宪大夫)访甘树椿,“作竟日谈,述乡老嘉言懿行,娓娓无倦”,甘鹏云在一旁“乐闻之”。等万老先生走后,甘鹏云就以零散纸张记录下来,后收入刊印的地方掌故专著《潜江旧闻》一书,成为清代《潜江县志》遗漏史料的重要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甘鹏云所著《方志商》,为纂修新方志提供体例拟选、类目设置、材料来源和纂修方法等方面的参考,至今仍是方志学家研究并经常引用的文献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