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1626~1705),真名朱统筌,中国明末清初画家,僧人。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朱耷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

八大山人作品选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4)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5)

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僧。出家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入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对都倍为尊重。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6)

峭壁竹梅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渐江学人。印鉴:弘仁、渐江僧

题跋:弘仁字渐江,休宁人。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前明诸生,甲申后为僧,尝居齐云,工诗文,山水,师倪云林。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道先路也。没后,友人于其葊种梅数百本,因称为梅花古衲。余每爱其手迹,层崖陡壑、伟峻沉厚,非若世之疏竹枯株者比也。笠檐书。印鉴:汪、野。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7)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8)

山岚松风水墨纸本峭壁孤松立轴 设色纸本 1651年作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9)

黄海松石图纸本淡设色1660年作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此图取黄山一景,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画家以渴笔焦墨勾皴层岩,以浓润的细笔写树,风格冷峻劲峭。自识“黄海松石。为文翁先生写,弘仁”。左下署“庚子”年款。按庚子为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时年五十一岁。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0)

江边独棹立轴 水墨纸本 1637年作

款识:1.淡山如客树如禅,意到无声各杳然。落笔不知谁是画,和身都入水精天,丁丑六月于水香庵,渐江。印鉴:弘仁之印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1)

雁荡看山图手卷 水墨纸本 1640年作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2)

秋亭观瀑立轴 水墨绢本 1644年作(616万元,2007年8月中贸圣佳)

款识:△甲申年暮春江韬写。△壬辰嘉平月余与程守兄相唔于湖系,感慨万千,遂题早年旧作赠予为念。渐江弘仁。钤印:六奇(朱文)、渐江僧(白文)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3)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4)

空山林静图1656年作幽壑鸣泉图立轴纸本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5)

雨余柳色图纸本墨笔1656年作纵84.4厘米横4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化高远为平远、深远。江渚遥岑,水波不兴,山体坚凝,村舍掩映。山石结构严谨而用笔松灵,墨色滋润,呈现出一派春柳又绿江南岸的清新气息。自识“雨余復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钤“弘仁”朱文圆印。另钤“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朱文印。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6)

陶庵图水墨纸本

此图是渐江为汪尧德作,以描写隐者的居室表现他的情趣,罗逸的题诗揭示了画的命意。画中以敞轩为中心,背倚层峦,前临小溪,板桥流水,高柳五株,一片离尘清幽之景。罗逸诗“柳仅五株非着意”,点出画中五柳暗将陶庵居士比作自号五柳居士的陶渊明,此图意在赞颂陶庵居士高隐之心。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7)

奥境奇辟,魅力长存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8)

层岩叠壑图纸本设色纵169.2厘米横4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秋天江山景色,山岩幽深,云壑危耸,江水横波,引人遐思。画法苍辣,得黄子久(公望)传统而不为成法所囿,气势恢宏雄奇。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19)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0)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1)

书画卷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2)

雨洗山根图纸本墨笔纵103厘米横59.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近画岩崖古木,虬松阁榭等,淡水一泓,高士独钓舟首。中景白云缭绕,峰峦叠翠曲径间有石级可缘攀而上。远景幽岫逶迤,整个画面表现了雨后山川的洁净与幽寂。此图笔墨苍润,结构繁简得宜,本幅左上行书自题五言诗云:“雨洗山根白,净如寒夜川。纳纳清雾中,群峰立我前。石撑青翠色,高处侵扉烟。独有清溪外,渔人得已先。翳翳幽禽鸟,铿铿闻落泉。巧朴不自陈,一色藏其巅。欲托苍松根,长此对云眼。”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3)

苍翠凌天图纸本设色纵85厘米横40.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髡残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图中画家自题诗,并款署:“时在庚子深秋,石谿残道人记写。”钤“石谿”、“电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干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点苔。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4)

松岩楼阁图纸本设色纵41.6厘米横30.4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图中绘山岚、松林、楼阁,具写意山水风范。这幅作品,其山坡用湿笔挥写,笔墨流畅滋润,使山峦显得浑厚华滋;松林、树木、楼阁,先用焦墨勾点,再加点染,葱茏苍秀,意境奇开。整幅作品墨气淋漓,秀逸湿润,气韵生动,是一幅意境独造的山水力作。在这幅画的上方,画家长篇题识,其字苍秀,风神独具。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5)

仙源图纸本设色纵84厘米横4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髡残的绘画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山石多用披麻皴、解索皴来表现的技法得自王蒙,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近于黄公望。他重视师法自然,流连山水,创造出用渴笔、秃毫,浓墨渲染来表现结构严密,奇辟幽深,空朦茂密的江南山水,风格自成一家。这幅《仙源图》笔法简括,多用秃笔,苍劲老辣,浓墨皴擦斫,与疏括的短笔相应,笔致变化多样,勾框有“屋漏痕”的笔法,使画面更生朴拙天然之趣。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6)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7)

江上垂钓图轴纸本设色烟台市博物馆藏寒林待客图轴纸本吉林省博物馆藏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8)

云房舞鹤图纸本淡设色

髡残性格直率,感情热诚,又有着严肃认真的治艺态度,从而形成了自己深厚华滋,缅邈幽深,格致雄阔,笔墨苍劲的艺术风貌。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29)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0)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1)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2)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3)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4)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5)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6)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7)

清四僧对清画坛的影响(清初四僧的书画)(38)

名称:儒家传统文化

ID:rujiachuantongwenhua(复制ID添加朋友-公众-粘贴)

读国学,意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取在为“悟中华传统文化人生哲理”。体味、领悟、汲取国学精华尽在”儒家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