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美女10多岁逃婚离家,20岁嫁老外,40岁后导演电影,68岁出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副会长)。

这样的女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了。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1)

实际上,众所周知,中国麻风病协会是一个医科领域的学术性团体。即使是同业专家,若要当选为副理事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何一位电影界的资深美女能当选一个称得上权威的社会学术兼职?

其实,这个美女不是专业的医务或科研工作者,并没有特别的本领或诊治技术。

那么,她依靠什么可以与一个跨界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荣誉兼职产生关联呢?

答案当然与其经历有关。

而这个不平凡且极不简单的女人名为周苏菲。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2)

01 逃婚到千里之外自由恋爱

周苏菲,本来的名字是周素珍。但是,人们喜欢叫她苏菲,一个非常好听的外国名字。

1920年5月19日,这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横塘(现东大居委会)的一户人家。(另一说:系浙江定海人)

她从小就在这个位于舟山本岛东南部的全国最大渔港长大,6岁时才上学读书。

15岁时,家里给她订了一门亲事,但是她并不愿意嫁给一个并不熟悉的男人。

当时,她没有选择顺从父母安排的宿命,而是选择了离家出走,成功逃避了一场包办婚姻可能带来的悲剧。

从家乡出来后,她到了周边的繁华大都市上海落脚。

在朋友的帮助下,由于有一定艺术天分,也爱好表演,她就加入了话剧艺术供应社。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3)

当然,光有爱好是不够的,她还明白必须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才行。于是,到达上海的这年夏天,她考进正风中学,就读高中文科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

这一时期,苏菲与李云鹤(江清)、赵丹曾在上海同台演出《大雷雨》,李扮演女主角卡塞琳娜,赵丹饰演卡塞琳娜的丈夫奇虹,苏菲扮演的是卡塞琳娜的侍女。

那一年,苏菲还出演了电影《海葬》。

抗战开始后,上海已经不能平静地待下去了。

这个时候,17岁的她就跟随艺术供应社的同仁撤离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而绕道至云南昆明,通过热心人士介绍,在当地参与进步活动。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4)

02 嫁给马海德幸福长跑

那个年代,有志青年的心中圣地就是西北。

全国一批一批的姑娘、小伙奔赴陕北,朝着向往的生活高歌。

当苏菲达到延安的时候,延河两岸已经是入秋,到处是如火如荼的红色热潮。

其时的她颜值出众,有“大美女”之誉。

19岁那年,她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

学习有了起色,爱情也悄然而至。

在茫茫人海中,两个异国的青年人不期相遇了。

在李丽莲的牵线下,她在学校门口,见到了曾在西安就听说过的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后改名为马海德)。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5)

这是这位20岁中国姑娘与这位30岁美国小伙的第一次相会,互相留下了好印象。

后来,苏菲因为感冒来到马海德的诊所,请他治病。面前美丽动人的中国姑娘一下吸引住了美国帅气医生。小伙给姑娘开药、上药时都特别细心,据说点鼻子的药就配了两瓶红色红色和绿色的药水。另外,小伙还找来一张很漂亮的信纸,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中国字,大意是“希望你赶快恢复健康,恢复你美丽的笑容。”

这一年除夕,在学校礼堂的春节晚会上,小伙子主动邀请姑娘跳舞边跳边谈,两人相谈甚欢,十分投机。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6)

回到窑洞后,小伙子向眼前有些含蓄的中国姑娘大胆表白,勇敢倾诉了爱慕之情,还向她求婚。

没多久,两颗炽热的心靠在了一起。

最初,苏菲身边朋友极力反对两个人的婚事,就像破天荒的事情一样,简直是不可思议。

但是,互相吸引的性格、共同的理想和相同的情趣爱好,将马海德和苏菲紧紧拥抱在一起。

1940年3月,两人正式办理登记,先是领取了婚姻证,两天后,在一家饭馆里,两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从此,这对郎才女貌的异国佳侣情深意笃地步入人生新的旅程。

除了爱恋滋润外,在鲁艺校园三年紧张又充满喜悦的时光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的养分,不断琢磨、不断排练,逐渐培养起专业表演的扎实功底。

22岁那年,她从这所艺术类大学毕业,被派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做了一名年轻的女演员。

在这里,这位英姿飒爽的江南美女参加了一些话剧演出,其中包括《带枪的人》等。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7)

03 当导演还接担丈夫重任

两人携手生活之后,平凡中活出了幸福的滋味。

和贤惠大方、通情达理的妻子相比较,丈夫温柔儒雅、无所不会,加上非常尊重人,两人组成的家庭温馨、和谐而让人羡慕。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菲在戏剧和电影表演的世界里越来越游刃有余。

29岁那年,到达北京后,她开始全身心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事务,早出晚归地奔波,一丝不苟地打磨作品,对表演事业倾注了深沉的热爱之情。

40岁以后,苏菲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相继导演或参与导演了《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等一批主旋律电影。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8)

在一部部的执导电影中,她尽力将艺术美与思想美最大化地呈现给观众,赢得了较好反响。

68岁时,丈夫不幸离世。其后,苏菲不仅长居在北京,而且还接下了丈夫生前放不下的麻风病研究事业重担,以非专业出身的特别人士身份,亲自出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等社会兼职。

老骥伏枥,生命不息。她不顾日渐年迈的身体,继续热心满怀地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不仅尽量出席国内的各种交流与公益活动,而且还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积极推动麻风病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由于注重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年已高龄的她身心豁达、开朗乐观,身体硬朗,健康长寿。

(完)

外国女子到少数民族支教电影(大学美女20岁嫁老外)(9)


引用资料:

1、逍遥右脑 > 历史网 > 历史人物 >马海德和夫人周苏菲:半个世纪的红色恋人--编辑: 路逍遥

2、中国好女婿中国籍外国人马海德--家装设计看过来--2020-04-14

3、马海德夫人苏菲在回忆录中记述三十年代留给她的印象--夏兰娱乐--2020-04-08

4、百科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