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精简了,层级压缩了,文电减少了,敢讲问题的增多了……从机关到基层,都能明显感到转作风改文风取得的实际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文牍主义在一些机关仍有市场,一些机关干部时常忙着办文办件,干了不少与打仗无关的事。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发文、开会、办件等,都是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部队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然而,个别机关干部把精力主要用在文来文往上,很少想着谋战备战。有的层层开会,层层转文,不发文件不干事,不拿材料不开口;有的在“纸对纸”上用劲大、在“面对面”上用劲小,在鼓捣词句上用心多、在干实事上用劲少,爱搞四六句,热衷八股文;有的将简单事情复杂化,能口头说清的非要写成文件,不需要上传下达的依然照抄照搬。据调查,某旅一个月之内,接收和制发文电300余份,不要说逐一抓好落实,每天仅看完10多份文件需要多长时间?

周恩来同志曾为文牍主义画过像:“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文牍主义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集中表现,同军队的根本职能格格不入,与我党我军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如此空耗低转,不但助长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不实之风,而且干扰了部队的主业主责,迟滞了部队的战斗力建设。

打仗最讲实际,最需要高效办事。毛泽东同志曾经号召“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一切繁文缛节、枝枝蔓蔓,都是战斗力的大敌;一切繁琐哲学、文牍主义,都是高效率的障碍。战场血火交织、战机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战局胜负、官兵生死。如果工作拖沓、程序繁琐、文山会海,官兵哪有心思和精力去琢磨打仗的事,到了战时又怎能指挥高效、克敌制胜?

列宁说,生机勃勃的工作不能淹没在公文的海洋中。各级机关应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无论是拟文电、写讲话,还是搞总结、作汇报,都要绷紧打仗这根弦,自觉跳出文牍主义的泥坑,尽可能地做到删繁就简、务实求真。

(作者单位:93716部队)

让古老的简牍文化活起来 别陷入文牍主义的泥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