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 见习记者罗石芊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1)

被云海包裹的龙头山大断崖(杨勇供图)

8月31日,封面新闻对凉山州雷波县龙头山大断崖区域(又称“地球的边缘”)长期封山一事进行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不少网民对这片秘境充满了好奇,也关切“地球的边缘”如何走好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之路。

9月1日,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的探险家杨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建议:凉山州可参照国家公园的建设模式对龙头山区域进行规划与开发。未来,凉山还可以龙头山为中心,以龙头山—狮子山一金阳天坑群一悬崖村—美姑河大峡谷为圈,建立跨县域的国家公园,打造有丰富主题的大凉山国家公园群。

堪比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凉山有成为国家公园的潜质

对龙头山,杨勇有种特别的情愫。

他在凉山长大,在昭觉县上小学时,他教室的窗口正对着龙头山,时常他望着远方的山脉出神。长大后,他从事与地理、地质相关的工作。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造山运动在凉山留下了独特的痕迹,从海拔4、5千米的林立山脉到海拔300多米的江河出境,构成了凉山气象万千的自然要素和立体生态系统,组成一幅幅大裂谷托起的山地、高原、峡谷、平坝等动人的生境画卷。从2015年4月起,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启了凉山地理大发现之旅,2016年至2020年期间,他曾在不同季节多次到访龙头山。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2)

2017年,杨勇(右上)在龙头山考察时和当地老乡的合影(杨勇供图)

2016年,第一次抵达龙头山,峡谷里,云海深处,几乎垂直、落差从几百至上千米的断崖绵延十余公里,那种大规模的险峻和美妙带给他的视觉震撼深深刺激了他。回想起小时侯在金阳县城生活时,父母的告诫“如果篮球掉下去了,需背着干粮去捡球”“千万不要去边边耍,不然,要被水龙王吸进去”,突然间,他产生了一种这就是“地球的边缘”的心境与意象。

除了壮美、险绝的风光,龙头山大断崖所在的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还藏着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于是,在2018年第6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他首次为凉山州龙头山大断崖贴上了“地球的边缘”的标签,并叫响了。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3)

绵延的山峰在薄雾笼罩下宛如一幅山水画(唐晓军供图)

在杨勇看来,龙头山区域的形态堪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龙头山大断崖和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通过自然的力量‘切割’出的大峡谷。除了起伏的山脉和台地,众多极具彝族风情的乡镇村落也坐落于此。奇特壮美的景色,美姑河流域深厚的人文,简直就是造山运动和人类争取生存空间的活化石”他说,凉山还有雷波—美姑龙头山下震旦系和寒武系岩柱峰丛景观等稀缺的旅游资源,大凉山完全具备成为国家公园的潜质。

以龙头山为中心

跨县打造大凉山国家公园群

每每回到大凉山,他和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朋友有说不尽、聊不完的凉山话题,他有一个梦想:希望凉山借助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优势建成阳光休闲度假之地,建成一个没有贫困与落后的新凉山。

今年,在短视频的助攻下,“地球的边缘”突然走红网络,近期被雷波县和美姑县联手断道的消息,他都有关注到。“如果让龙头山绝美的风光一直沉睡就太可惜了。”杨勇倡导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4)

龙头山大断崖下绮丽的景色,仿佛置身外星世界(杨勇供图)

在杨勇的笔记本电脑里,深藏着一段他制作的5分零10秒的龙头山开发规划短视频,那是当年的他对龙头山如何发展有过的系统性思考。封面新闻记者观察到,视频里他规划有观光火车、越野基地、高空玻璃栈道、悬崖秋千、悬崖酒店、半穴居酒店、高山音乐节和彝族文化博物馆等文旅体验内容。

杨勇认为,如果把格局拉得更大一点,未来,凉山可以龙头山为中心,以龙头山—狮子山—天坑群一悬崖村一美姑河大峡谷为圈,建立跨县域的国家公园,打造有丰富主题的大凉山国家公园群。

担心商业化后成“一家之物”

强调资源全民性、利益共赢性和对外开放性

如何开发利用?杨勇提出,可参考国家公园的建设模式,实现其资源全民性,利益共赢性、游客体验性和对外开放性。

“所谓资源全民性,就是指受益群体应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商业化之后只属于某一个业主。”杨勇解释,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是当前我国打造国家公园的目的所在,他最担心龙头山被严重商业化后成为“一家之物”。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5)

龙头山大断崖(唐晓军供图)

在利益共赢性方面,杨勇指出,龙头山开发过后,应当避免追求开发商的利益,而是更多关注公众、当地百姓和环境三方面的利益。“除了强调环境不能被二次破坏之外,还可以培养当地百姓成为服务和保护人员,扶持当地旅游经营者和家庭经营户,让大家都能从中获益,良性发展。”

他还很强调游客的体验感,杨勇认为,龙头山的开发不仅要有友好的业态,最好让游客从中获得科普教育和环境意识培养,“最终的目的要让大家自觉参与到自然环境保护中来。”

保护与开发中寻求平衡

保护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建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平衡,这也是记者此番采访中想要追问的答案。

杨勇强调,开发规划中最首要的地方在于“从保守走向开放”。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6)

白云和大断崖连接,宛如下一秒就要进入天空之城中(唐晓军供图)

“保护自然资源并不是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建。”杨勇以连接欧洲七国的阿尔卑斯山为例,他说,当地的上山旅游索道上百条,观光火车开到了山顶,旅游小镇遍布山间。另外,占地89万余公顷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内有上千个景点,“为避免公园内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公园主动建设了600多公里的环线公路和1500多公里的游览道路以及徒步路线。”他认为,“这就是主动规划所带来的环境保护最好的案例之一。”

落脚到龙头山的规划与开发,杨勇认为可以借鉴海内外优秀案例的模式,将景区设计与环境相互融入。他期待,当游客来到龙头山时,除了有观景台可以让阳光、森林、悬崖环绕住游客外,同时索道、栈道、公路、酒店等建筑设施都能把神山灵气在游客观光的各个环节,让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交相辉映。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7)

龙头山大断崖山脉无限延伸到美姑河中(唐晓军供图)

此外,杨勇认为在规划过程中还要化被动为主动,“不能等待环境被破坏了采取纠正规划,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环境保护。”

在龙头山开发规划主动性上,杨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用生态材料做公路路面和护坡、景区索道、徒步道路,同时确定好“只能看不能到”的观景位置、路线和最适合观赏的季节与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龙头山的自然资源不遭到更大的破坏。”

库克山国家公园规划图(首个叫响地球的边缘)(8)

龙头山大断崖的山脉宛如龙的脊背(杨勇供图)

同时,他还建议当地对规划开发区域内的矿山开采进行清理整治,调整并缩减矿权范围,坚决制止乱采乱挖、无序开采和任意排放污染行为,治理和修复地质灾害隐患区,调整开发布局和采矿方法,保护珍稀景观资源,建设环保绿色矿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