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故事(正定名人先忧后乐)(1)

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宋端拱八月二十九日诞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

他出将入相,主持庆历新政成为一代名相,他在国家危难之机,52岁挂帅西征,成为使敌人闻之丧胆的四路大元帅。

今天的【正定历史名人】

让我们为您讲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名相——范仲淹

敢于直言

范仲淹原来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说范仲淹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直到他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宋仁宗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当时宋王朝因为内政腐败,再加上跟辽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发生恐慌,宋仁宗就把范仲淹从陕西调回京城,让他担任副宰相。

大胆改革

范仲淹回到京城,宋仁宗马上召见,要他提出治国的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弊病太多,要一下子都改掉不可能,准备一步一步来。在宋仁宗一再催促下,就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官吏要定期考核,按他们的政绩好坏提拔或者降职;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改革科举制度;慎重选择任用地方长官等。这些措施得到宋仁宗批准,史称“庆历新政”。

查处贪官污吏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发奋读书。十几岁的时候,他借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读书,过着艰苦的生活。他每天只烧一锅粥,等粥凉了凝固成块以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吃两餐,早晚各取两块,吃的菜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画粥”,并传为历史上刻苦学习的佳话。

1015年,范仲淹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得他了解并且同情民间的疾苦。决心为国家和黎民百姓做出一番事业。他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接连上书建议,因为弹劾当时守旧派,触怒了宰相吕夷简而两次遭到贬官外放。

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先跟韩琦、富弼等大臣审査分派到各路(路是北宋行政区划的名称)担任监司(监察官)的人选。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准备撤换。在他旁边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对范仲淹说:“范公呀你这笔一勾,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范仲淹严肃地说:“要不让一家子哭,那就害了一路的百姓都要哭了。”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

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故事(正定名人先忧后乐)(2)

胸中自有百万兵

1040年,范仲淹和大将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抗击西夏。他改革军制,修筑城堡,实行屯田营兵的持久计策,使得延州一带的防守力量大大加强。西夏军队见他的防守严密不敢进犯。西夏的将领相互告诫说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时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那时候的延州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从这首民谣中,足可以看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侵扰时的功绩了。著名的爱国将军冯玉祥先生,在1934年谒范文正公祠时,曾亲笔题写了这样一副赞佩他的对联: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老夫子;

优乐关天下,愿今人砥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主持“庆历新政”

1043年,他受到欧阳修等在朝诸臣的推荐,担任参知政事。他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病,提出了十项改革方案,决心整顿吏治,加强军备,发展生产,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了这些建议,并下令在全国施行。这一年是宋仁宗庆历三年,历史上把范仲淹的改革措施称为“庆历新政”。

那时候,社会上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范仲淹的改革并没有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尽管这样,由于在实行的过程中触动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切身利益,因此遭到了许多保守官僚的反对,“庆历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范仲淹也被降了职。

以后,范仲淹又到陕西、山东等地做地方官。

淡泊明志

范仲淹为了改革政治,受了很大打击,但是他并不因为个人的遭遇感到苦恼。隔了一年,他的一位岳州(治所在今湖南阳)做官的老朋友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在那篇著名的文章里,范仲淹提到,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一直被后人传诵,而岳阳楼也由于范仲淹的文章而更加出名了。

7

生活俭朴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做了参知政事之后,上门为孩子提亲的更是接连不断。有个人到他家为他的大儿子提亲,那人原以为宰相家里定十分豪华,吃的、穿的也一定比一般人家好上几倍。可是进门一看,家里陈设十分简陋,既没有高丽堂皇的家具,也没有绫罗绸缎的服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土布衣衫。范仲淹三向儿子交待: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你结婚时不能添置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勤俭办婚事。不久,范仲淹听说儿媳妇不要什么昂贵家具、华美衣服了,但是还要一顶绫罗做的蚊帐。范仲淹听了气愤的说:“我家素来节俭,钱财都用来帮助老百姓了,做什么绫罗帐子!”后来女方提出,既然范家不肯做这样的帐子,我们家自己做一顶好了。范仲淹听后,仍然不依。他说:“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也是做人的美德,我家是不兴讲排场的。就是她家里带来了绫罗帐子。我也不许她挂,不能乱了我的家法。”

为民请命

有一年,江淮一带大旱,蝗虫遍地,百姓乏食。范仲淹一面请差官去调查,一面据实赈济,朝廷不应。范仲淹便面见仁宗,问道:“宫里的人半天没有东西吃便是怎样?”仁宗皇帝被他这一问打动了心,立刻吩咐他出京到江淮一带察勘情形,酌量赈济。范仲淹见百姓困苦,便开仓放赈,使百姓度过饥荒。他还带领百姓兴修水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就连边外的羌民,也十分敬重他,在他去世的时候,大家对着他的画像痛哭,羌人的首领还专门供奉了他的像,昼夜哀哭祭奠,接连三天,方才各自回去。

公元1052年,在赴颍州途中病逝,享年64岁。范仲淹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难得的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的人物。他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努力改革朝政,这事迹都是值得称颂的。范仲淹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著有《范文正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