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七剧场座位图(经典剧目重启北京剧场)(1)

话剧《洋麻将》剧照。资料图片

北京二七剧场座位图(经典剧目重启北京剧场)(2)

话剧《情书》剧照。资料图片

《西望长安》是国家大剧院疫情以来恢复开放后上演的第一部话剧。这是老舍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五幕讽刺喜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冒充抗美援朝军人、战斗英雄的骗子栗晚成如何编造荣誉坑蒙拐骗、辗转多地步步高升,最终被公安机关机智识破的故事。这部剧2017年首次由国家大剧院制作上演,如今已历经多轮复排,此次又重新亮相。

在原有剧目排期早已被打乱、剧院停滞已久的情况下,拿什么作品亮相舞台“首秀”?各家剧院和制作方的选择,与国家大剧院一样,不约而同指向了自家经典剧目。

北京人艺8月8日重启演出《洋麻将》。这也是北京人艺的代表作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夏衍导演、于是之、朱琳演出的版本即成经典,2014年由唐烨导演重新演绎后口碑依然居高不下,本轮演出依然由濮存昕、龚丽君两位艺术家联袂主演,稳稳拉开疫情之后人艺演出大幕。

央华戏剧同样于8月8日在保利剧院推出自制话剧《情书》。2017年诞生的《情书》,以其明星阵容积累了大批观众的喜爱,老朋友常见常新,重归剧场依然值得期待。

选择经典剧目率先出演是一步“稳妥棋”。对于剧院来说驾轻就熟,降低了复工难度;而对于观众来说,熟悉的味道更容易唤醒对观剧体验的美好回忆。我们度过了煎熬的大半年,而当剧院铃响,看着熟悉的身影讲出经典的台词,舞台触手可及,失去的会回来,遗憾的会圆满,怀旧本身就成为一种力量。

疫情的来袭让戏剧人与观众都不得已安静下来,反而更能促使人思索生命、时代、情感的多重意义。经过沉淀和淬炼后的第一波剧目,尽管风格不同,但思考与关怀始终如汩汩清泉,润物无声。

《西望长安》是轻松的。荒诞的故事情节、夸张的台词和表演,把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立在了舞台上。剧本的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极富年代感的宣传画、演员服装和妆容等等,贴合了时代又增加了“笑点”,把观众从现实中短暂抽离,现场的笑声与掌声就是最好的明证。

《情书》是深情的。两个人,四十年,少年到白发,相聚与别离,戏里的故事与我们的人生一样并不完美,但正如剧方所说,来“看看属于你的美好或伤情的过往,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渴望生活的生命,爱与被爱的一切”。

《洋麻将》是其中最深沉的。小牌局里映射的人生,因为暮年已至显得更加苍凉。如果说从中品味到了伤感与惧怕,那么就学会更加珍惜吧,珍惜亲人,珍惜正在流淌的时光。

疫情期间,线上观演成为一种新业态,也常听到业界或者民间关于“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剧场”的讨论。就拿《西望长安》来说,国家大剧院官网今天依然能找到官摄视频,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进剧场?为什么会因为可以走进剧场而感动?

我也曾在一间间云上剧场流连忘返,但现场的魅力在我心中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戏剧不仅仅是为了重现故事,不仅仅是为了高清聚焦演员的表演,它美就美在演员与观众共处在同一时空,共情于一种命运,笑声都响彻穹顶,眼泪都砸在脚下,每一场演出都独一无二,每一场观众的反应都参与塑造着这种独一无二。它短暂又永恒,脆弱又坚韧,我们在一起,而不是隔着屏幕的陌生人。

(作者:叶云卿,系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