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淮诗中的淮扬美食姚顺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写过淮扬菜美味的诗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写过淮扬菜美味的诗人(古代哪些人哪些诗写到了淮扬菜)

写过淮扬菜美味的诗人

咏淮诗中的淮扬美食

姚顺忠

淮安自古人杰地灵,商业繁华,曾一度为运河沿岸四大都市之一。自唐宋以降,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淮诗篇。诗人们游在运淮两岸,玩在码头上下,吃在大街小巷,或凭吊古迹,或言情离别,不自觉地在诗歌中留下了淮扬美食的痕迹。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淮阴书怀寄王宋城》一诗中写到:“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李白一生仗剑出行,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尝尽天下美酒佳肴,既是一剑客,又是美食家。诗中的“烹黄鸡”想来是诗人这次淮阴行最投胃口的一道菜了。两淮地区盛产“三黄鸡”,即黄嘴、黄腿、黄爪的草鸡。三黄鸡入菜做法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白斩三黄鸡”。做这道菜首先在杀鸡时就有讲究,鸡绝对不能开膛剖肚,要从鸡肛门处掏出五脏六腑,然后再塞进各种调料,整鸡放入锅中煮烂,出锅时只见鸡皮嫩黄欲滴,油光透亮,再以快刀斩成块状入盘,真是看起来美,吃起来香。也许,能给李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种“白斩三黄鸡”吧。

当然,作为鱼米之乡的两淮大地,正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鱼蛮子》中描写的那样,“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馀。”让诗人们大饱口服的还要数各种各样的鱼了。盛唐诗人孙逖在《淮阴夜宿》中不无妒忌地吟道“秋风淮木落,寒夜楚歌长。宿莽非吾土,鲈鱼岂我乡。”高适也在《涟水题樊氏水亭》中道出“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的佳句。据笔者查阅收集,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的美味鱼类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鲈鱼。这种鱼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唐代淮安滨临大海,内河鲈鱼应该是寻常之物。所以,在诗歌的殿堂中,鲈鱼的身影不时出现。除了孙逖的“鲈鱼岂我乡”外,唐光启年间进士郑谷在《淮上渔者》中也有“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的妙句。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海桑田,淮安的河中再也见不到鲈鱼了。但在淮安的餐桌上还是经常见的,一道“清蒸鲈鱼”仍然能让我们领略到唐人的美味。不过,从郑谷的诗句中可以看出,鲈鱼除了淮扬菜中这种清蒸的文明吃法外,还有一种野性的更刺激的吃法,就是烧烤着吃。大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野外“烤鱼”的经历,想起儿时的野外篝火,现在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淮扬大厨们大胆创新,把烧烤鲈鱼推向淮扬大宴。

其次要数白鱼。白鱼又叫“浪里白条”,一般生活在水面,游速极快,反应灵敏,很难捕捉。也许正因为其灵敏好动,其肉才特别鲜嫩,美味可口。苏轼《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中写到“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想来老夫子途中遇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还念念不忘淮阴市上的白鱼,可见白鱼的魅力。曾为爱国大诗人陆游老师的曾几写过一首《食白鱼》,诗曰:“十年不踏盱眙路,相见长淮属玉飞。安得玻璃泉上酒,籍糟空有白鱼肥。”可见吃白鱼还得有美酒,否则,那真是辜负了白鱼的一番美意。白鱼的吃法很多,既能清蒸,又能红烧,而老百姓的吃法最简单,那就是小白鱼煮咸菜,这种做法虽然简单,却较合理,因为白鱼汤冷却后即成鱼冻,咸菜吸收白鱼鲜味又冰在鱼冻中,这是鲜上加鲜,那吃起来真让人感觉到“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食。”宋代倍受司马光赏识、并官至监察御史的张舜民在《离山阳》中写到的“强饭甘鱼菜,随方学语言”,其中之鱼菜,也许就是小白鱼煮咸菜。

还有的一些鱼现在已不常见。如鲑鱼,宋高宗朝翰林学士汪藻《龟山上方》云:“僧盂收柏子,樵径扫松钗。左宦书无雁,南烹菜有鲑。”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鲑鱼,不同于“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的鳜鱼。据有关辞书解释,鲑鱼身体大,略呈纺垂型,鳞细而圆,常见的有大麻哈鱼。而鳜鱼口大,鳞片细小,有的地方叫花鲫鱼,淮安却叫鲫花鱼。再如鲂鱼,辞书解释其跟鳊鱼相似,银灰色,腹部隆起。苏轼《鱼蛮子》中有言“擘水取鲂鱼,易如拾诸途。破釜不着盐,雪鳞毛青蔬。”鲂鱼的存亡且不去管它,倒是诗中记述的“湖水煮湖鱼”的天然吃法,很投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游人的胃口。新开发的洪泽湖黄金旅游线就有“湖水煮湖鱼”的渔家乐项目,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游人的欢迎。

在歌咏两淮的诗中,还记取了一些淮鱼的烹调方法。其中“江笋烹淮鱼”就特别值得一提。宋治平四年进士淮安人徐积在《高楼春》一诗中写到“盘罗江笋烹淮鱼,樱实赤玉梅绀肤。”作为当地人的徐积肯定懂得淮鱼的一些做法,不会随便瞎写。何为江笋,芦笋是也。这种东西两淮大地到处都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老百姓用它来煮鱼,那也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了。至于宋淳熙二年进士高邮人陈造在《陪盱眙王使君东游》中所写的“醉里银丝脍,鱼舟不待呼。”那肯定是比较早的淮扬菜“炒鱼丝”的记录了。

从诗歌这种很精练的语言中,我们仍能找出淮扬菜的踪影,可见淮扬菜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明显。它既需要我们继承传统,发掘传统的精华,又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相信通过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节”的不断推进,淮扬菜系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创造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