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的一些关于明朝的事(了解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的一些关于明朝的事)(1)

此书被评为神作,绝非浪得虚名。当年明月年纪轻轻就写出如此大作,这是何等天资!最关键的是,他既非专业作家,也非历史学家,却以纵横阖捭、气吞万里的功夫,写尽了大明王朝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看到书后附的参考书目,似乎明白了一些。这些几百年前故纸堆里的文字,恐怕是我等凡夫俗子望而却步的,当年明月却埋首于这些故纸堆中,兴趣盎然,甘之如饴,他熟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将明朝上下两百多年主要历史人物了然于胸,以自己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也似在与一个个历史人物对话,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正面、侧面还有反面,他们都不再是历史教课书中的刻板形象,而是鲜活的生命,我们为他们感佩、感慨、叹息,却又禁不住悲伤。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会说,以史为鉴。清楚地记得昨天在课堂上,老师抛出命题:假如李自成没有攻克北京,中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虽然,我们太希望没有后来的满清政府,没有因落后而挨打的民族劫难……可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

正如当年明月书中所说,大明的气数尽了,即使崇祯力挽狂澜,也是无力改变的。以史为鉴,也是不可能的。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一个人如此,一个王朝亦如此。

花了50多个小时读完了这本大作,读到最后,我不禁热泪盈眶,黯然伤神。历时一个多月,很多个白天,夜晚,都有它都陪着我。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它就像一位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现在书读完了,我要和这位老朋友说再见了,依恋,不舍…我仿佛看见作者站在路口跟我挥着手说再见…

记得第一次去故宫,在恢宏霸气的太和殿前,脑海里不停地闪过许多人,弑杀成性却又雄才伟略的朱棣,好玩又叛逆的朱厚照,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心炼仙丹的嘉靖,力枉狂澜,保护北京的于谦,雷厉风行,大力改革的张居正,在景山自尽的崇祯…他们仿佛都站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微笑地点点头…

帝王也好,英雄也罢,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凡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看历史,在我看来看小说是喜剧,看历史是悲剧。历史很少有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很残酷,但那是真实的人性。

伟人之所以得到我们的瞻仰,仰慕,是因为他们有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的血气精神。这些人物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一粒粒微小的尘埃,但却能聚起星辰,发出耀眼,璀璨的星光。

最后奉上书摘:

1.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3.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书内容线索:《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今日份书籍推荐:《明朝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