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1)

来源 | 豹眺(baotiao_net)

作者 | 谨言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豹小眺(ID:z_zh_h1016)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2)

豹小眺说:

学术中国在新榜监测的所有微信公众号TOP500中排在第200位,排名虽然不靠前,但是作为一个相对垂直的微信公众号,在两年多时间里聚集了80万粉丝,豹小眺就要带大家了解一下了~

2014年3月1日,一个社科人文综合类学术微信自媒体平台开通了,这就是学术中国。学术中国被新榜归入学术类微信新媒体,在新榜监测的所有微信公众号TOP500中排在第200位。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3)

单看这一排名,并不十分抢眼,不少文摘类的微信公众号都比它靠前,但作为一个相对垂直的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在两年多时间里聚集了80万粉丝,打造了一个学术类新媒体品牌,并逐步向在线教育领域拓展延伸,却是与其他微信公众号的差异化所在。

做新媒体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学术中国的创始人郭泽德喜欢称自己为学君,他是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在读博士。博士一年级时,学君是中国传媒大学各种讲座上的常客,听得多了,他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来做讲座的老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院派,年纪比较大,理论阐述得很深入,但是并没有真正在行业中摸爬滚打过,离实践有点远;一种是阿里研究院等机构的老师,是真正在行业中摔打多年的人,但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很难将自己的实践系统性规律性地总结出来。“我当时听得特别不过瘾,总觉得要是有人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就好了。”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传媒人,学君对行业趋势和时代潮流有着更为敏锐的观察,他始终认为,要想真正研究透一样东西,一定要是它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观察者。那么怎样在传媒业飞速变革的当下,参与其中呢?时值微信新媒体初期起步阶段,学君因自身专业的关系对媒体融合、新媒体领域也相当关注,他很自然地萌生了做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想法。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4)

从一个想法到开始行动总是要经历一段过程,学术中国的诞生也不例外。学君曾把自己的想法跟一些同学交流,甚至为此专门组织了几次饭局。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认为做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可行的,当时也研究了不少定位,但因为同学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并没有人真正把这件事落到实处。

学君决定自己做。做一个微信公众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定位。

多年求学生涯中,学君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喜欢通过各种途径把学习资料下载到电脑里,一来为自己的学习做一些积累,二来也相互分享。如果利用新媒体作为载体,分享这些学习资料会怎样呢?这成了创立学术中国的初衷。

确立了基本定位之后,学君对当时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检索和分析,他发现大家做的都是自身比较擅长的专业领域,比如有做哲学相关的,有做社会学相关的,但此间恰好有一个空白,就是没有人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起来的。“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其实有一些共性的、大家共同需要的东西。我把学术中国定位于一个社科人文综合类微信自媒体平台。理工科我不太懂,所以还是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里。”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5)

相对于单一学科领域的学术类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其实并不那么垂直细分。学君认为,做单一学科很容易触到天花板,粉丝数达到一定量之后,增长起来就很难了。社会科学综合类的天花板更高一些,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粉丝不那么精准。“这个我做之前就已经想到了。”

关于学术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非常偶然。学君说,自己当时起了好几个名字,都写在纸上,然后一个一个分析,最后觉得“学术中国”既有人文社科综合的意思,又表达了他想表达的内容。2014年3月1日,学君以一篇《“拼舍狗”的普世价值——评<法兰克福学院派史>》开始了自己的新媒体生涯。

理想主义下的前行与转变

翻看学术中国的历史消息,早期有不少实务性文章,诸如《论文破题技巧》《如何做好博士论文》等,也有一些资源分享,像《国外免费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汉学)研究开放获取学术资源集》等,这些文章非常符合学君对于学术中国的定位——与更多人分享学习资料。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6)

除此之外,学君还做了一些书单,包括人文社科各分支学科的推荐书目,也找了一些高校的博士,把他们的阅读计划或者他们导师推荐阅读的书目发到学术中国上。这种书单特别受欢迎。

2014年4月29日,学术中国粉丝数突破1万。在此期间,学君没有做任何形式的推广,只是把内容分享给同学,再由同学分享出去。用学君的话说,“学术中国的成长就是以中国传媒大学为核心,向外扩散的过程。”

学术方面的内容专业性很强,对于作者而言,其实不存在写得好与坏的问题,是能写和不能写的问题。学君说:“我对一个学科不了解,对相关文章的判断就不准确。所以我自己做了两个月之后,没觉得有多辛苦,但是强烈感觉到文章的选择受到了一些主观因素的局限,需要有人来帮助我丰富拓展我的视野。”

2014年5月1日,学术中国招收了第一批会员,入会费50元/人。为什么要招收会员呢?学君说,是受到了罗振宇和罗辑思维的影响,“罗振宇是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时常回学校做一些讲座,他那会儿已经很有名气了,而且我觉得他的看法和理念非常先进。会员制其实就是我对于社群模式的一种尝试。”

学君从第一批会员中挑选了7个人,组成学术中国编辑部,每个人负责一天微信后台的编辑、值守,这种松散的编辑部模式持续了小半年。同时,学君和他的编辑部成员们也开始做电子版学术中国月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电子刊逐渐被放下了。

2015年3月,学术中国创立整整一周年,粉丝数突破40万。

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学君坦言,那一年是他最怀念的时候,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全部的想法都是为了把学术中国做好,满满的理想主义。

后来,机缘巧合,在萧三郎组织策划的一个沙龙上,学君做了一次关于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的分享。他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新媒体,并且这是一个可以建立商业模式、可以进行创业的领域。

2015年9月,学君招揽的合伙人和帮手陆续到位,成立了一个五六个人的小团队,开始做一些衍生项目,基于学术中国的流量基因和品牌影响,布局学术自媒体矩阵,先后创建了出版排行榜、中华博士智库、质化研究等微信公众号。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7)

2015年10月,学君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数额100万元左右。他开始组建公司,招聘技术团队,并创建服务号“知深”,更加系统、专业化地开发和运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

以培训 出版打造知识服务平台

知深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学君对它的定位是百万硕博知识服务平台,面向学历在硕士以上、对学术知识有需求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功能性服务,下设学术资讯、学术培训、培训视频、招聘信息、学术图书、二手书、著作出版、论文投稿等多个板块。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8)

从学术中国到知深,代表了以学君为首的团队对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和基于自身专业领域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学君说,学术中国的不少用户是高校讲师,他们想要提高自己,加强学习,但研讨会、论坛这种形式成本过高,“我们希望基于移动互联网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做知深这个项目的初衷。”

知深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四个层级:免费——基础知识服务,如资讯、招聘、投稿等;微付费——20元以下的福利课程、课程录像等;付费——常规培训课程、联合活动、图书等;重付费——出版服务、会员、产品等。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9)

2016年,知深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培训 出版”,“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们希望更集中一些。不做“线”的买卖,只做“点”的生意。”学君说。

在培训方面,主要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方法论层面的视频课程,收费在300元左右,也会做一些线下的讲座和交流。5月,知深会与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一起做一个关于口述史的培训项目。

在出版方面,学君归纳了知深进入行业的四种途径:第一,高校教师,即学术中国和知深的用户群体,本身有各种学术专著方面的出版需求,知深可以介入前段的策划工作,与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合作。第二,学术中国作为一个运营了两年多的新媒体,积累了自己的作者团队,基于此,知深可以尝试学术自媒体出版。2015年11月,以众筹模式出版的《质化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质化研究论文精选集》就是这种尝试的果实。这本书比较小众,印量并不高,但在众筹时已经收回了所有成本。学术中国曾做过一个选题,叫做“博士回乡”,征集了很多博士创作的关于他们家乡的文章,“乡愁”“故乡”又是当下大热的出版关键词,所以后续可能考虑结集出版。第三,海外或港台学术专著的翻译出版。第四,泛文化出版,类似企鹅手账等文化创意产品。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10)

学君和他的团队现有15个人左右,技术人员较多,公司目前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未来,学君希望将知深做成首屈一指的学术培训平台,这也是他打通新媒体与在线教育的宏伟构想。

—The End—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11)

在线学术课程怎么报名(新媒体和在线教育是可以打通的)(12)

专注新媒体项目报道、产业观察,欢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z_zh_h1016)

| 相关阅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