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初学者刚刚接触到播音主持这个专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自己读了一段很满意的稿件录音,兴致勃勃地拿去给老师看的时候,却被老师指出自己有“尖音”,可“尖音”究竟是啥?这既不是一个字面意思能理解的词语,也不是只言片语能解释清楚的一个语音问题。

但是这又是作为一个标准的主持人、播音员学普通话必须要改正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尖音不仅有碍交流,而且还会影响到播音效果。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1)

尖音,指在舌尖发音的汉字读音,在1923年“国罗派”取消尖音、尖团合流之前,官话方言分尖团音。

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尖音”一般大多出现在舌面音j、q、x这三个音上,在发这三个音的时候发出的类似于吹口哨一样的尖锐刺耳的声音,就是我们常说的“尖音”。“尖音问题”一直都是播音发生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通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性在说话时都有“尖音”,男性存在“尖音”的也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女性有尖音显得发音不纯正,而男性有尖音则会显得缺乏阳刚之气。

01

“尖音”的历史渊源

在汉语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尖音”相对的是“团音”。“尖音”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圆音正考》的序言。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2)

《圆音正考》成书于1743年,即乾隆八年,是专为纠正尖音舌面化(尖团合流)的语病,分辨尖团音而写的。|图源网络

《圆音正考》的序言说:“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见溪群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与开口、闭口、轻唇、重唇之分,有厘然其不容紊者,援辑斯篇,凡四十八音,为字一千六百有奇。每音各标国书(满文)一字于首,团音在前,尖音居后”。

从这段序言可以知道,所谓团音,就是见系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等于现代舌面音jqx,如基ji欺qi希xi;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撮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zi七ci西si。

国语和普通话都承袭了“数人会”“国语罗马字”的衣钵,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团合流”。某些语言学家为此拍手叫好,认为是汉语发展的自然规律。而老派学者对此却深恶痛绝。古代韵书多区分尖团。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3)

在很多戏曲中,“尖音”时很常见的发音方式|图源网络

七十年来,一代一代的“孩子王”们情愿或不情愿地用法定语音教学生“咬舌子”(把尖音字念成团音),而“京剧界至今讲究尖团音的区别”。在尖团音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央推普机关三令五申,几十年来,在普通话教学中,绝不准把‘酒、箭’等字读为尖音,力图消除正音,曾一度规定,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考试,如不克服尖音就不能通过,小学教师不克服尖音就不合格。

但是事与愿违,尖音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迅猛发展了。导致广大南方一些地区因为痛恨把z/c/s发成j/q/x,而干脆把zh/ch/sh发成z/c/s了,以弥补汉人因为缺少尖音而语感上产生的不适。因此合理的尖团分化是必要的。为什么j、q、x的发音从理论到实际都出现了混乱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砍掉尖音、合并尖团音带来的弊病。

其实,在现代的普通话测试的考试项目中,最容易错误的尖音主要就体现在“j、q、x”三个舌面音上,也就是“尖音”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国音”。

女国音是对北京女性口语里的尖音现象的称呼之一。这种尖音现象主要出现在北京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尤其是女中学生中,是北京话的一种口音,也是一种社会方言。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4)

曾经,“女国音”一度是被人钟爱的发音方式|图源网络

它的特点是,将一部分在标准北京话里应读团音(北京话里表现为腭化音,拼音:j、q、x)的字的发音位置前移,读成尖音(北京话里表现为齿龈音,拼音:z、c、s)。由于这种读音现象最早在北京劈柴胡同师大女附中发现,因而又叫做劈柴派读音。

有的学者根据女国音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发音特征提出,女国音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和青春期女性爱美心理作用的结果。

中国传统审美观点认为女子说话开口应小,语音应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追求美的意识,因而在发音过程中下意识或者有意尽量使开口幅度减小,发音趋细,从而迫使j、q、x等发音位置前移,形成女国音。

所以,这正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女性在说话时都有“尖音”的原因所在。甚至很多人在正式学习普通话之前,一度认为“尖音”是标准的、优美的、好听的,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02

正确的发音方式

首先应该再次明确区分现在大众所说的尖音和团音。

尖音指声母z、c、s与i 、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发出的读音,团音指声母j、q、x与i、ü或i、ü起头的韵母相拼的读音。

尖团不分,错误也就出现了。比如“尖、千、先”本应读作“jian、qian、xian”,却被读作“zian、cian、sian”,这就是很明显的尖音错误发音。纠正尖音,根本之处在于正确地掌握j、 q、 x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5)

z、c、s都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前部顶住或接近上齿背,气流在这一部位受阻后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发出的一种辅音。

而j、q、x的发音部位是舌面而不是舌尖,它是舌面与硬腭前部形成靠近硬腭阻碍或前部,而舌尖是绝不能有阻碍的,如果此时舌尖受阻的话,那就会发出十分明显的尖音。

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q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j同,只是在发q时,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在发x时,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

03

实用高效的纠正方法

以上我们分析了发出尖音的各种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该如何通过日常的训练来解决发尖音的难题。

对于日常发音中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练习。

第一,要先做到松下巴,凡是尖音错误的发生,发音的时候下巴通常都是很紧张的状态,下巴越是紧张尖音就会越加明显。所以一定要放松下巴,这时舌头会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会轻触下齿背,上下牙齿也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是最好的发音状态。

第二,在上面的基础上连续的发出“哩—”(li)的声音,体会发元音“i”时的舌位。

第三,保持发元音“i”时的状态,然后让气流从舌面与上腭之间通过。再发出不带元音“i”的“西—”声,这个声音是气流通过时与舌面和上腭的摩擦声,舌尖、牙齿均不可阻碍气流。若发的声音含“丝(si)”或“湿(shi)”的成份就说明舌尖或牙齿对气流形成了阻碍,那这就是不正确的了。

第四,在“西—”音结束时带出元音“i”,发成“西—伊”(x—i),“i”是顺便带出,中途气流不断,不要有意的去发“i”音。

第五,在保持上述状态下直接发出“xi—”音,这时就没有尖音成份了。“xi”发好了,再扩展练习x 与其他i 、ü起头的韵母相拼,熟练练习即可发音到位。

快速纠正尖音(尖音最具历史性)(6)

现在,我们了解了尖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发出尖音的一些练习方法,这时对在发声过程中克服尖音会大有帮助。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时刻注意的。如果不够注意可能会衍生出一些附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规避方法。

我们知道可采取用元音带辅音的训练方法,也就是将产生尖音的音节拆分开来进行夸张发音的训练来去除尖音。这时候尖音去除了,但发音的成阻部位容易过于靠后,听起来像有舌根成阻的感觉,也就是常说的“大舌头”。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保持微笑状态,发音部位不能过于紧张,在发“xi”时逐渐使口腔闭合一些(即:让舌位变高一点),这样成阻部位就从舌根自然过度到舌面了。如果这样还没能完全解决发音靠后的问题,可以继续用“拆分发音”的方法来体会。

例如发“夏”,先从“西”开始发音,再过渡到“丫”,即发成“西—丫”。一点点向前找,由慢到快,“西”音逐渐变短,直到直接发出正确的“xià”音。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用“ia”这个发音正确的复合元音去带“x”这个发音不准的舌面辅音。同样,发“些”音时,用“西—耶”去找;发“肖”音时,用“西—邀”去找。要由慢到快,逐渐发出正确的 “些”、“肖”。经过练习很快可以解决发音靠后的问题。

“x”音发好了,再训练j、q就水到渠成了,例如练习“j”就发“加”音,用“机—丫”去找;练习“q”就发“切”音,用“七—耶”去找。能够正确地发出带有j、q、x声母的音节,还不等于就去除了尖音,关键在于在播音主持和日常言语交流时必须时刻注意发音部位,避免尖音,逐渐使之成为自然的发音习惯。

☻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