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黄帝在赤水的北岸游玩,登上昆仑山向南眺望,回来的时候丢失了玄珠。第一次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寻找,没有找到。第二次派善于明察的离朱去寻找,也没有找到,第三次他派善于闻声辩言的喫诟去寻找,结果还是没能找到。

直到最后,派了无智、无视、无闻的象罔前去寻找,而这个看似笨拙、毫无能力的象罔却真的找到了“玄珠”。黄帝感慨道:“奇怪啊!难道只有象罔才可以找得到吗?”

这是一则简短又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其背后所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

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出生两次,第一次出生是心理上的出生,第二次出生是精神上的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面临第二次创造自己的人生任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没有这个意识与觉知。

“玄珠”隐喻着强大的精神成长力量,其实就是道心。

道心是什么?道心在人心的对面。人心是从我出发,各种计算,在焦虑中行进,可是精神价值在哪里呢?很少有人讨论和关注。道心呢,由道出发,自然而然,是本初与归宿。

黄帝先用了三个方法,试图找回“玄珠”,复明“道心”却无功而返。

真正“道心”的复明,需摆脱后天意识与感官的作用,放下外在的智巧,回到无智、无视、无闻的状态,减弱乃至于消除自己的后天意识的发挥才能找回“道心”,获得对生命崭新的兴趣、体会,这便是黄帝这则故事的寓意,以及庄子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深意。

庄子的天地之道(庄子天地天下有道)(1)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尧问于许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齧缺之为人也,聪明叡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许由是尧的老师,齧缺是许由的老师,王倪是齧缺的老师,被衣又是王倪的老师。

尧问许由说:“齧缺可以当天子吗?我想借助王倪邀请他出山,来做天子。”

许由说:“这可就悬啦,天下会要遭殃啦!啮缺这个人的为人,聪明睿智,机警敏捷,天赋过人,喜欢用人为的聪明来应对自然的一切。他明了该怎样避免过失,却并不知晓过失产生的原因。

让他做天子吗?一旦人为成性,就会形成“七方且”。

一会重视人事而摒弃天然,他会凸显自身而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自以为是。

二会耽于智巧而且急于求成,这是为智所蔽。

三会被琐事所役使,千头万绪的琐事,使人成为奴隶,这是为事所役。

四会被外物所拘束,这是为物所缚。

五会忙于四面八方的应酬接待,这是为情所碌。

六会讨好外界,事事追求合宜,这是为满而促。

七会受万物影响而没有定准,这是随波逐流,无法超越。

他怎么能治理天下?当然了,有这么一群子民,也就得有个主导,他可以领导一大群人却不可以治理天下。一心想着去治理,这才是造成乱局的根源,是人臣也是君主的祸源。”

这一段写得生动精彩,亲切熟悉,反观周围,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一些有为的政治家、统治者,大多是齧缺型的人物,他们的为人处事像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却不能把治国提升到哲学与艺术的高度,更达不到大道的高度。

这一段与前段讲光靠精明强悍还是找不到玄珠的含义互为匹配。治国理政也是一样,需要来点象罔之道,混沌之道,无为而为。

庄子的天地之道(庄子天地天下有道)(2)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

尧到华这个地方巡视,华地看守边疆的人对尧说:“啊,圣人来了!请让我祝福圣人吧,祝愿圣人长命百岁。”

尧说:“不需要。”

封人说:“祝愿圣人富有。”

尧说:“不需要。”

封人说:“祝愿圣人多生儿子。”

尧说:“不需要。”

封人说:“长寿、富有和多子,每个人都想得到的。而你却不想拥有,为什么呢?”

尧说:“子孙过多担心畏惧也随之增多,荣华富贵可能带来难以预计的麻烦事,活的时间越久所受的屈辱也越多。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福。”

封人说:“刚开始我还把你当成一个圣人,没想到你却是个君子。苍天让万民降生人间,必定会授给他一定的差事。儿子多了安排他们的事情也就多,有什么可忧惧的!富有了就把财物分给众人,这有什么麻烦的!

所谓圣人,就是像鹌鹑那样随遇而安、居无定所,像待哺的小鸟那祥无心觅食,他的行动就像鸟儿飞行一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如果天下有道,就同万物一起兴隆;如果天下无道,就隐居遁世,修养德性。

等活到上千岁,感觉活着没有意义了,便离开人世而升天成仙;驾驭飘荡的白云,到天帝的地方去。

长寿、富有、多子所导致的是多惧、多事、多辱这三患都不会降临于我,身体也不有灾难,那么又会有什么屈辱呢!”

封人离开了尧,尧却跟在他的后面,说:“希望再得到您的指教。”

封人说:“你还是回去吧!” 因为因缘不具足,所以守护封疆的人就不再说下去了。

作为庄子里的小人物,庄子告诉我们,原来高人不一定圣君天子,有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人能逍遥解脱,随性、不拘束,和自己的身份没有关系。封人讲得虽然高妙,是不是一定比尧的见解更高明?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从这一段的叙述来看,尧与封人的谈话更像是设定了正方与反方的大学生演讲主题辩论,如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实两方各持有理,就看我们怎么样去理解,怎么样去结合实际运用了。

庄子的天地之道(庄子天地天下有道)(3)

【成语】

鹑居鷇食:意思是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