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力如同摄影,黑白解构明暗,色彩皆为“包装”。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

书接上文,脑子观动静,心中有明暗。

上文是学习观第一篇,讲的是如何追求事物背后的业力,也就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

前文讲“脑子观动静”,本篇讲“心中有明暗”。

聊人心的明与暗,从最大社团怎么玩明暗,再讲到个体小绵羊如何玩明暗。

人心的明暗玩明白了,要比上一篇讲的脑子观动静更重要。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2)

这里三眼做一个比喻方便理解:

事物的发展就像一个行驶的汽车,它是怎么动起来的?源动力(业力)在哪?

正常思维:因为汽车就是汽车,所以它能动,这是“静态观”;

脑子观动静:各种汽车都有不同的动力规则,也就是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规则,就像汽车内部各种机械逻辑运转,这是一种动态观,是一种“不变的变化”。

而在这个前提,会加入各种变量,风力、道路情况、空气湿度等等。

而最大的变量是人心。

心中有明暗:讲的是“人心向背”,汽车行驶有时候拐弯,有时候直行,这跟驾驶汽车的人心有关,但汽车内部基础的运转逻辑(结构性变化)是不会变的。

放在个体上讲,人脑子中要装进各种汽车内部机械逻辑变化规则,心中明暗要洞察驾驶员方法;

能观动静,能知明暗,即可摸清事物这台车的运动变化,找到背后的业力。

人活一辈子开什么车不重要,有什么名誉地位等不能强求,但是怎么开车很重要,这决定人生的幸福感。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3)

人只有心和脑这俩工具,我们所见到的主观社会都是众生心与脑的产物。

由脑:在思维上(脑中)要有动态观,追寻事物结构性变化规则;

由心:在观念上(心中)将世界分成明暗,这是变化中最大的变量。

再讲一个道理来阐释:

人群与猴群有啥区别?

在社会组成的基础逻辑上,本质都是抢地盘、暴力争夺权力、以及搞分配。

但人类的集合之所以称为社会而不叫动物园,是因为人心的复杂性,人心的明暗是社会运转的最大变量(科技也要围着人心转)。

神州几千年下来,经典古籍本质上讲的都是这俩事,而其中人心明暗讲得更多,从而衍生出各种门派,这种知识统称为谋略学。

把自己当成最高管理者,然后去看诸子百家,这是神州的精髓。

思维(脑)决定世界的规则(车的内部机械逻辑);

观念(心)决定运转的动力(驾驶员的驾驶方法)。

诸子们就干俩事:造规则 刺激动力。

一是弄出各种规则,来管理小绵羊,并且能够管理一万年,万岁万万岁;

三眼写的“分配观”、“养殖观”等等都是这个层面的;

二是诸子们发现人心明暗是最大变量,所以去创造一个个“世界”,并告诉小绵羊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小动物活在一个“明”的认知世界里,通过生活美好大法来刺激人心动力。

三眼写的“是非观”、以及本文的“明暗观”等都是这个层面的。

大组织社团初期就讲“物zhi建设与精shen建设双手都要ying”,就是这个意思。

三眼要讲的大系统,几千年来从未变过,有人就有江湖,就有这个系统,这是根子,弄明白后诸多问题都可以通路了。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4)

造规则上法家胜出,流传千古;

三眼讲“内法家外西学”就是这个意思;

外西本质就是科技,科技是一种几千年来人脑所造的社会规则之外的东西,这东西属于bug,玩好了可以决定“木仓杆子”厉不厉害,从而决定所有经济活动。

没有这个bug,大清可能是地球人类搞心脑锁死术的巅峰了。

刺激人心动力上儒家胜出,流传千古;

当然,现在受到西方min主的攻击了,国家层面的竞争不光是经济政治角力,更是文化意识xing态角力,老美搞电影传教,我们也搞k子学院传教,这属于“东方亮还是西方亮”的问题。

前一阵子大舆论总讲“制du的胜利”,这个制du的本质就在于此,就在人心明暗大法。

小伙伴总问啥是内圣外王什么的,这里就解答了,不要抠字眼,古人讲啥就钻进去死抠字,古今语言系统不一样,不是古文就NB,这个世界大白话才是最NB的!

管理的本质就是搞心脑合一锁死术,一虚一实并用。

上一篇已经说过了: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5)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6)

还有很多小伙伴总问我:诸子百家都是站在管理者角度写的,对个体有啥用没有?

肯定有用啊,就因为是为管理者写的才有大用呢!

世界的规则本就没有对错,只有木仓杆子才能决定对错,手握木仓的用什么,当然个体就要研究什么啊,这就是“天”,大家“入世”都是靠天吃饭的。

想一想你在鸭绿江对岸苟活,想要人生巅峰该研究点啥呢?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7)

管理者研究心脑锁死术,个体也研究,研究的东西同频共振,你就赢了,在现实世界的刨食领域,结构就平衡了!

一沙一世界,小与大本质是互通的;

一个人就是全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

这句话听起来很虚对吧?

其实一点不虚,因为这就是我们现实做人的境界目标——内外部结构的平衡。

人有人的结构,世界有世界的结构,当这种结构达到平衡,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就舒服了~

人们总以为自身有很多选择的权力,其实是没有的,我们只能去平衡,而无法选择。

人的内外部结构平衡主要建立在入世的基础上,什么是入世观呢,就是积极的活在世界上,在现实社会里找到一个结构平衡位置。

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均为心与脑所造,每个人从小就接受的认知养成、这个世界权力制度文化等运行的规则,都是人造出来的;

所以三眼经常说,我们嘴里的“社会”是一个主观的社会;

研究社会=研究人的主观=研究你自己。

也就是说,这人想要上进,不是所谓努力蛮干就可以的,上进是个脑力活,更是心力活,需要悟性的,好好用用自己这俩工具,形成结构,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化了!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8)

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别看天天见面,其实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人心中有什么,世界就呈现什么样子,这也是“人内外部结构平衡”的结果。

人的认知越高,共振的概率越大,智者无论看什么都很容易同频共振,在思维上这叫洞察力,在情绪上这叫包容性;

喷子认知有局限,很难共振的,所以无时不刻在喷,咱不用讲他们脑子没结构,就单说实际生活中的性格表现,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包容性的。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9)

这里插播个私货,讲讲喷子。

三眼写文章喷子很少,因为很难喷,但是也有,为啥呢?

三眼写东西有俩原则:

1、在不被feng的前提下,写认知的真相,也就是没有色彩包装的黑白摄影;

2、文风通俗且夸张,有时候会极端,喷子们大多都瞄向这块开喷,就是那种抠字眼的喷子。

三眼能不能不极端,可以啊!说官话呗,但是诸位小伙伴能理解吗?就算理解能记住吗?

鲁迅叔叔为啥从历史看出“吃人”二字,而不是“权力的结构”这种官话文字呢?

因为想让众人记得住!!!

官话是啥?就是讲话滴水不漏,不出错,不惹人非议,而且文字看起来好“高级”,说白了就是不讲人话,用华丽的辞藻绕弯子,而且从不讲真话,只玩情绪蛊惑。

拿着三眼这句话,去看各种文字,大多数都能对号入座!

官话为啥看不懂,因为从不讲人心中的明暗!

能放出多少“明暗”,这个是设计好的。估计本篇就很大概率在其他平台放不出来,放出来一千铁粉就偷着乐吧。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0)

这里又可以写一篇新的《学习观》系列了:

——我们所阅读的绝大多数文字都具有“概念的遮蔽性”。

大多数古籍也都是有遮蔽性的,遮蔽性少的多看看兵家、法家和纵横家,把人心明暗这个事物发展最大变量研究得透透的;

当然里面也有官话,就是那种扮清高,天啊地啊什么的云云…毕竟人家是搞门派的;

啥是门派,首先就要定调子,创造美好生活景象大法,各门派都要有个景象。

三眼就属于无门无派,只帮助小伙伴们做“解构”,具体怎么“建构”那是各位的事…

儒家的规范概念的遮蔽性就很强,毕竟人家主玩的是人心,美好生活景象大法好~在生活的碎片哲学上能帮助人们看清一些细节,但也遮蔽了许多本质的东西。

再讲当下,今天还有小伙伴留言问我,为啥很多NB的经济智囊写的文章看不懂呢?

人家有身份有地位的,能直接把某些东西脱衣服给你看吗?

这里再引入一个词“命名系统”:这是概念遮蔽的核心。

人们不但眼中的世界不一样,连讲话其实也都是不一样的,语言系统不一样,之间很难沟通理解,语言系统的内核又在命名系统上。

体制内外讲话不一样,外面刨食有刨食的概念,里面刨食要学习“会议精神”;白领和民工、一线与十八线、60后与90后等等,大家的命名系统都不一样;

人提升认知就是为了打破各种命名系统,洞察本质,找寻事物的业力,无论脱没脱衣服给你看,只要讲话了,就能理解其背后的本意。

比如重要人物讲楼市、股市、债市等应该怎么怎么办,看表面是讲这几样,其实本质是在讲“分配”,如果人脑子里没有分配观,看这些东西就只能流于表面。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1)

再讲讲社会具体运行上,人心明暗这个变量是怎么运作的。

这世界每天的信息流大多是“包装”过的,如不能洞察包装规则,学会了其实也没啥用,反而人们会越学越乱。

小绵羊具体感知就是:每天接触信息众多,每一段信息都仿佛很有道理,但是读得多了反而更加混沌。

因为大多小绵羊都是心脑被锁死的一种状态:脑子看世界是静态的,心锁死在各种“包装”上。

三眼讲过学习的第一心理,哲学的第一心理,都是“不要信”,不相信眼前的存在,这是学习的基本法。

为啥要包装呢?

这么讲吧,地球上的各种“大社团”、各种宗教争地盘,说到底都是玩包装,玩的都是“创造美好生活大法”。

所以三眼无门无派,您和三眼聊聊佛家、道家,这个有的聊,因为里面有很多“基本法”可供学习探讨;

但聊佛教道教,三眼是不聊的,那都是玩包装的。

不光大社团大宗教玩包装,个体刨食也是一样,各种企事业小团体,各种独立作家文豪专家学者等等,大多数也都是玩包装,玩人心的明暗。

因为所有人都改变不了“不变的变化”,也就是前面讲的“汽车内部运转逻辑”,这东西不受人力控制;

(这一点可以看文章《#养殖模式(一、二)内法家外西学的解释;和制度之上——土地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地理,就会长出什么样的“天”,神州大社团在迭代也要去顺应,而不能控制。)

人想混口饭吃,只能在变量上玩花样,也就是人心的明暗。

明,就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讲的,这种“包装”最NB的是无论在哪种利益角度,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

各种社团宗教争地盘,本质上都是搞信众,比拼的是谁的“创造美好生活大法”更NB,信众相信了,心脑就被锁死,会一直沉浸在一种“生活景象”里。

政治与宗教的唯一区别就是宗教不搞“分配”,创造的美好生活更虚,不接地气,人吃饱了才会去研究不搞分配的“生活”。

暗,就是台面上看不到的,世界运行的暗在的、冰冷的逻辑,极少数人可以接触得到。

不相信各种“美好生活景象”,而且洞穿其各种包装规则,就可以接近“暗”。

认知,就是接近真相的距离!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2)

包装与共鸣。

明的知识,因为要让大多数人都接受它,所以要“包装”。

我们每个人从小装进脑子的,都是经过“包装”的知识,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包装模式”,也就是认知形成惯性了。

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能改变的人少之又少,需要颠覆根本观念从内心上会很痛苦的!

包装的东西都带有人主观的、人性化色彩的,用三眼的话讲就是逻辑夹带情绪。

只有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才能“明”着讲。

大多数人的交流沟通,都必须要依附在某一种情感上,或者情绪上,这相当于“话题引子”;

如果没这个引子,俩个心脑锁死在不同世界的人很难愿意展开交流,直接“讲干的”,普通人是接受不了的。

而暗的知识是没有“包装”的,就像人体直接裸漏出血管、骨骼,看起来很“吓人”;

而多数人所见到的人体,皮肉都很少看见,所看到的都是衣服装饰而已,直接给他看人的内里,一时间是接受不了的。

经常看见血管、骨骼、内里,人就会慢慢变冰冷,反过来讲,人也只有冰冷起来,才能看透表象直达内里。

比如古代皇帝从小学习的知识就是暗逻辑,比较“冷血”那种,用老子话说就是“以万物为刍狗”。

也就是这个世界客观的运行法则,权力、制度、人性、民众、舆论….等等,也就是各种道!

比如人在其眼里就是一个个“刍狗”,事物都是由一个个小元素组成,时间久了泯灭情感,什么父子、君臣、亲朋、同僚等等都只是一个个物理关系,而不带有普通人的那种经过“包装”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权力在其眼里并不是拿来尊重的,权力只是个游戏规则,只有屁民才会对权力崇拜。

道是很冰冷的,暗逻辑一定是客观冰冷的,越没人情味才能越接近于道。

人越冰冷,能识破的格局就越大。

越冰冷,就越能接近事物运行的规则本质。

当然,悟道也受限于屁股坐的位置,大多人都心脑被锁死,肉身也锁死在一个分配流转环节上,脑子很难开光,对于悟的要求更高。

这么讲是不是很多人接受不了?心脑被锁的越死,就越接受不了。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3)

大爱与小爱,大智慧与小聪明。

三眼讲的冰冷是一种思维上的战略,不是人性冰冷,而且恰恰相反,思维越冰冷才能越感知人性。

世人讲爱多为“小爱”,都是经过“包装”的,心脑被锁死的那种爱,爱狗和吃狗肉的区别;

“大爱”是需要穿透冰冷逻辑,而后对于事物的爱。

小爱只需要情绪起伏,大爱需要有大智慧!

我们从小所看到的各种读物、影视剧等等,都是很鄙视这种冰冷的人和思维的。

什么叫人情社会,就是大家都玩“包装”,都要扮演小兔子小可爱,并管这个叫素质。

“包装”又分成好多个圈,每个圈的素质玩法也都不一样。

比如大洋彼岸的素质就与东土的素质讲法不一样,这是大圈子,在里面又有很多小圈子,爱狗的和吃狗肉的素质玩法也不一样。

爱狗的就真的“爱”狗吗?不爱狗的就真的不“爱”狗吗?

众生都是被各种“包装”和“美好生活大法”给心脑锁死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没资格谈“爱与不爱”,所谓爱大多都是被人设定好的。

越冰冷反人性,才能越有人性。

谈善良、仁爱、人性等这种赋予责任意义的字眼,是需要一定资格的,不是扮演小兔子傻白甜就有资格谈的。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4)

人们需要梦。

曹丕与曹植就是典型例子。

世人喜欢曹植的多,其脑子装的都是明的,都是经过包装的,正如前面所讲,因为有包装有引子,所以众人更乐于接受他。

看起来很有才华,舞文弄墨诗词歌赋的,能被人广泛接受,但实际上战斗力很弱鸡,真叫他行使什么社会责任和义务,大概率搞得一地鸡毛。

这种人就属于小兔子小可爱,幼稚的、情绪化的人都是小可爱,无论哪朝哪代、无论是统zhi者还是百姓,都喜欢小可爱。

像一些著名诗人,满嘴什么三千丈、明月高高挂那种调调的,本质上都是玩“包装”的嘴炮。

很多古今文化名人都是通过心脑锁死术“创造美好生活景象”,这统属于一种抢地盘行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感染的、绑架的人越多,这位大师就越有饭吃。

最大社团搞一套锁死术玩的地盘是大神州,大师们各搞一套抢个小地盘,当然小地盘给不给也要看大社团脸色。

今天收到小伙伴关怀告知,有一位白先生被封了,这就是给不给地盘的典型案例。

三眼成为不了文人墨客,因为三眼不会玩“包装”,也不屑于玩包装,说实话三眼也没那个玩“包装”的能力,但是三眼能成为一个解构这些大师的人。

三眼说过:为人造梦发家致富!

三眼专长就是解梦,而不是造梦,没那个能力。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5)

人们需要梦,市场就要有供求关系。

可能,可能哈,不敢说100%,这个世界的大师们所创造的梦与观念,大师们都没有去履行,因为这只是个混口饭吃的工具而已。

老美那有个作家特出名,他的作品瞄向底层,文字激昂有力,是人们在苦难中前行的力量,然而他被扒自己住大豪宅,粉丝就不干了…

我们这边也有“反mei是工作,赴mei是生活”的代表人物。

他们都是混口饭吃,我们平素里所接收的各种信息与观念,几乎都是玩“互相绑架”的

——只要玩“包装”肯定形成互相绑架。

比如某个大喇嘛去参加个综艺,或者弄个专访,大袈裟就需要披上身,炎炎夏日也要保持。

有时候三眼觉得,人类通过人心明暗玩各种“包装”其实很搞笑~

所以三眼说过:这个世界都是演员,世界只有真相和表演。

人与人之间找共同语言本质上就是互相绑架;

粉丝与大师之间也是互相绑架,前者掏钱,后者玩角色扮演。

而大多数人庸碌一生,都是在大社团、或者某个小组织的心脑锁死术里扮演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连其自己也不知道是啥。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6)

身在庐山而不知庐山真面目才是众生之本相!

禅宗讲觉悟要经历三个阶段:

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用三眼的语言系统描述,就是众生在庐山中,以为这就是山;而后跳出庐山不是山;最后重新入世进入山,山还是山。

但对于人心明暗之变化,已经形成了自身一套认知结构。

玩互相绑架玩的就是“包装”,这属于明的东西;而看透绑架这就是暗的认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明一暗两个层面,而暗的层面都是源自于人的心与脑那点东西。

三眼只喜欢黑白摄影,因为黑白是拎出事物的本源结构,而色彩都是在做“包装”。

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学习观人越冰冷格局越大)(17)

再看曹丕,脑子里都是暗的,这人如果不冰冷、不“暗”,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洞察力和承受力。

暗的东西几乎是没有书籍去写的,这个世界很少有人会把真正的客观讲出来。

这里就要说一下什么叫做客观了。

众人以为把事物都按照数学那种逻辑去分析,就算客观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比如经济学,客观吗?

看似客观,各种理论模型、数据推导的,其实一点不客观。

经济学的著述再多,也没有一本书叫做《某帝王怎么利用经济理论达到目的》。

知识只是一把“刀”,刀只是一个客体,只有有人去用它,才会产生对其用法的观察,这才叫客观。

什么是“用法”?就是挥刀舞弄人心之明暗!

武器研究得再透,不会使用也毫无战斗力;

一本三国无数大师品,品来品去也不会有哪位大师把其中的人心明暗写出来,都是讲各种典故,各种谋略,各种神化了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垃圾,都是拿到台面上来讲的,三眼看这些东西都是娱乐片。

当下也一样,比如大组织出一个Z策,那就要看看它是“强体针”还是“强心针”。

前者是往“机械运转”上打药,是实的打;后者是往“人心向背”上打药,是虚的打。

金融市场里讲“信心比资本更重要”就是这意思。

而各路门派都是玩“包装”的,都玩“创造美好生活大法”,甭管药真实往哪打,都会解释到自身门派的“包装”上来,都是娱乐片。

这个世界的信息无不充满“双标”,没有什么真理学科,都是诡辩学,只有人心明暗的不断变化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