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图集(正乐贺庆典水袖舞盛世)(1)

9月27日晚,在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庆典暨2019—20音乐季开幕音乐会上,驻团作曲家周天为听众们带来了《礼献》与《水袖》两部作品。能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首当其冲,并且“毫无畏惧”地与丁善德先生的《长征交响曲》同台献演,足见主办方及作曲家本人对作品质量的极大信心。而近一小时的临响事实证明,周天的作品确属上乘、感人至深。

音乐会先行呈现的《礼献》是为庆贺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而特别委约创作的全新作品。尽管众所周知在《旅程》、《创见》等成功创作经验铺设下,“委约创作”对周天来说并不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聆听之前仍旧十分担心这部作品最终会成为一篇索然无味的命题作文。人们的担心并非来源于对作曲家创作初心和能力的怀疑,而是看到在音乐史上如《学院节庆序曲》(勃拉姆斯)、《战争安魂曲》(布里顿)、《庆典序曲》(肖斯塔科维奇)、《WTC9/11》(史蒂夫·赖希)等类似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背后,几乎都离不开作曲家丰厚的亲历体验和各自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积淀。因此,一位相对年轻且长期在异国他乡求学的80后华裔作曲家能否应对中国“140年”历史文化所发起的挑战,并成就一部不落俗套的中国作品,不免引人好奇。

周天图集(正乐贺庆典水袖舞盛世)(2)

不过,作曲家仅用八分钟就彻底打消了一切疑虑。首先在委约主题的呼应上,作品以宏大壮阔——委婉动人——激动奋进这三个不同性格的板块串联了百年时空变迁,完全契合了上海交响乐团秉承辉煌历史、在平稳发展中不断进步,在新时代中不断涌进的事实,足见作曲家极为细致的历史备课。其次在作品音响呈现上,作曲家充分考虑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现场环境,以完美均衡的配器布置、张弛有度的力度控制以及拨人心弦的节奏律动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多元音乐元素进行有效捏合,终究形成了这部可听性极强的佳作。而最让人欣喜的是,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作曲家在初具“东方意境”的印象派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中华血脉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参差错落、富有律动的中国传统节奏为骨,以壮美婉约的中国民族音调旋律为肉,以烟波缥缈、云中鹤鸣的中国意象描绘为气,却以现代和声与新颖技法为形,从而栩栩如生构建了一部中外听众都可把握,且具有统一意向指向的,描绘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交响电影”。

实际上,周天并不是首次走上这种较之“交响诗”更为具象,而较之“交响音画”更为动态的“电影化”国乐创作道路。相反,他似乎早已在多年的上下求索中寻觅到了自成一派的“乐林秘籍”。在另外一部稍早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水袖》中,听众们甚至能够身临其境、清楚地“看”到在紫禁城太和殿广场上孤独舞者的身影以及舞者的神态表情。这种远近镜头不断切换、内外描绘不断更迭,且更具时代特性的当代音乐语汇让听众见识到了当代音乐电影化写作的听觉冲击与独特魅力。

周天图集(正乐贺庆典水袖舞盛世)(3)

当然,《礼献》和《水袖》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是音乐电影化的纯粹听感官享受。这些作品的真正意义一方面在于引起中国当代作曲家和理论家们对未来国乐创作道路的积极反思,而另一方面则为中国下一代年轻作曲家们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在西方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的当代,在西洋创作技法仍为主流的今天,流淌中华民族血脉的乐人永远不应抛弃民族音韵、传统节律之下中国乐魂,而只去追求炫耀技法充斥的空壳。要知道只有这些中国乐魂这才是我们的本真,也只有拥有这种乐魂的音乐才能更为深切地贴合我们的基因,从而打动我们。

作者:许首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编辑:姜方

摄影:上海交响乐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