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班汉千 图/班汉千 马彪)横县平朗乡笔山村有古驿道,早有听说。近来,经多次前往考查,才得以认识其原貌。根据现存古驿道遗址及笔山村地理交通位置判断,笔山村古驿道是存在的,其在历史长河中应该也发挥过较大的作用。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

▲笔山花屋外景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2)

▲笔山花屋外景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3)

▲年久失修的古民居

  在古代,驿道又称作官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除了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外,同时也是官方及民间交通往来的主要道路。西南交通驿道,从南方的钦廉(古时广东界)出发,过灵山的陆屋、沙坪,向北上横县飞龙、平朗南阳(古永淳县属),直达邕州宾州,并远至西南各地,应是沿海通往内陆的要道。笔山村正处于内地古时两广边界的水陆交汇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人员经济往来必是十分密切,加上村中读书文人也多,村中土豪又富甲一方,实是古代一个人文经济交流密切的节点。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4)

▲笔山古驿道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5)

▲笔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的家具摆设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6)

▲笔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里图片展示

  经考查,笔山村古驿道,目前发现尚存的古遗址,共有三个地段。一是新丁路驿道,从百顺堂门前村道,向北过花屋正门,沿山脚铺设至新丁坪,约长300多米,宽1.5米;二是龙颈坡驿道,从百顺堂门前村道,向西沿马路夹过龙颈岭,至马路头,约长400多米,宽1.5-1.7米;三是文和坡天梯驿道,从百顺堂东侧村道,直上文和岭顶,有100多级石阶,曰天梯,长约60多米,宽约1.5米。这三条古驿道的路面,从现存遗址来看,都是用5块红砂岩石条铺设,每条石条约长75-80厘米,宽35厘米,厚15厘米,约重100公斤。在笔山村西面村道边(古时叫马路头一带),至今还立有一块沾满斑迹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左往那呈新安,右往稔歌,据村中老人证实,这是一块古驿道的指路石碑,历史已很久。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7)

▲笔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里古驿道图片图片展示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8)

▲笔山新丁堂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9)

▲笔山古驿道遗址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0)

▲笔山古驿道指路碑

  笔山村古驿道,始建于何时,虽实难以考证,但从当地老人的讲述中,也可略知一二。据笔山村老人李业仁讲述,从笔山古驿道延伸去的驿道上,笔山(旧称诗屋山)李屋人还捐资不少钱财,修建了荣桥、那圩桥等桥梁,以通往南阳圩、平朗圩等地。1939年冬天,驻南宁的侵华日军在南下救援被围于灵山四夹坳的日军时,也有一部分沿着古驿道侵袭笔山村,并曾被小部国军及笔山村民众的联合阻击。1946年至1949年期间,从钦廉一带过来的商民,赶着马队、挑着盐担来往于古驿道间,笔山村又热闹了,马路头变成了小集市,笔山人开了很多客店,许多的商民也都愿在笔山村住夜,据说有时客商多达六七百人。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1)

▲笔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里陈列有缴获的日军服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2)

▲古驿道遗址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3)

▲古驿道遗址

  笔山村古驿道,联系着南来北往的客商,沟通着内陆与沿海的交通,过往客商带来了外部先进的文化信息,也活跃了当地的文化与经济。笔山古驿道,历经千年风雨沧桑,遗迹还依稀可寻,并引人遐想,当年的古石板上,也留有着挑夫的脚印,也残存着马帮的蹄痕,它们,都曾见证着昔日商贾往来的繁荣,也曾见证着古村落的辉煌历史。

齐鲁古道千年古村(见证笔山村兴旺)(14)

▲笔山花屋的古民居群落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拍摄

  如今,笔山村古驿道,虽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但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必将成为人文观光的一道靓丽风景。有诗为证:

  笔山驿道南北通,

  商贾往来步勿勿,

  潇潇古路夕阳影,

  新引游客觅遗踪。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转发并关注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