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感悟(刘姥姥进荣国府)(1)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感悟(刘姥姥进荣国府)(2)

作者 王少帅

通观一部《红楼梦》,人事繁杂,或浓墨重彩,或淡笔清描。但如刘姥姥之微者,再无第二人;如刘姥姥知恩图报、护救巧姐之功至大者,无出其右。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次次不同,第一次情探公府的小心,第二次答谢游园的热闹,第三次重情不弃的报恩,足见曹雪芹之用心。关于刘姥姥的故事情节集中在《红楼梦》第六回,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回,以及第一百十九回等。

曹雪芹在诸多繁事之中,以刘姥姥入府写起:“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倒还是头绪。”刘姥姥可以说是青萍之末,纤屑之微。这么大一部书从冷子兴演说,黛玉入府之后,接着就是这个看似上不了台面的“穷婆子”论亲登公府,这是刘姥姥故事的开始,也是这部书的开端线索之一。经过第二次进府游园之乐,最后以刘姥姥三进公府报恩结束,显隐明暗,故事情节或长或短。统筹来看,刘姥姥是最值得敬重之人,这其中的敬重源自于刘姥姥三次进府的情与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源于生活艰难,谋生无计。而这次试探性的攀亲叙旧与王熙凤慷慨的接济是第一次进府的重头戏,所见仅周瑞家、平儿、王熙凤等人。这亲戚关系只是女婿狗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宗,不是血缘骨肉,又非姻亲姑舅,又几年不大走动,况且初来就是谋生求救。所以初次会面管家奶奶王熙凤,“情理”二字是刘姥姥与王熙凤最在意的。因此刘姥姥在这层“亲戚瓜葛”关系上坦言:“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象。”王熙凤则以朝廷尚有三门穷亲作答,虽是宽心之言,定位“穷亲”确实不错。刘姥姥深知,“论情”这初次来“不过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的情分”。同时“论理”则是“今日初次见,原不该说的;只是大老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在谈话中,不等刘姥姥说完,王熙凤已明来意。王熙凤问答也在情在理,并不吹嘘夸大,“论起亲戚来,原该不等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如今我接着管事,这些亲戚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王熙凤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亲戚本该经常走动,互相照应这是理。可是家大事多,太太上年纪想不到,这是情。这一层情理为王夫人开脱,毕竟王夫人知道有这门子旧亲戚,刘姥姥也是奔王夫人而来。第二,(王熙凤)我虽管事,可是并不知道这门亲戚,并非是我眼中无人,实在不知情。这层情理之言为自己开脱。第三,大有大的难处,赖着虚名,做个穷官,家运末世,不及先前,自然“穷”些。即使有钱也是各有用处,比如给丫头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这些都是实情。但是论理“大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这个口”,凤姐于是接济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并一串钱。这是一进公府的情与理。谈话间虽有多年不见的生分客气,但更多的是凤姐的圆通与刘姥姥的诚恳,兼具情理,实在难得。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感悟(刘姥姥进荣国府)(3)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为答谢第一次的接济。所以刘姥姥道:“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这次进府是赶着送新鲜瓜果,探望亲戚,重在答谢,意在情。后托着贾母和凤姐的缘,刘姥姥得以在大观园里游玩赏乐,逗留了两日。无论是讲故事,编瞎话,簪花,还是吃饭时鸳鸯、凤姐的玩笑,抑或是随众人游园,刘姥姥都能周旋有度,展示出自己的本色,就连说骨牌副儿,也是毛毛虫、萝卜、大蒜、倭瓜等。鸳鸯说来了个“女清客”,又活像一个捧哏的角儿。论理说,刘姥姥羡慕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她却说:“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在侯门公府中展示出刘姥姥的见识,可见刘姥姥并非势利短见之人。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她能在拿她取乐时,非但不恼,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又见识出公府中尊卑孝敬的礼节,这才是她钦佩的,至于锦衣玉食并不是重点。这次游园在众人面前表现地游刃有余,不卑不亢,她入情入景的言语行动,应该给她点赞。凤姐又让刘姥姥给大姐取名,一个“巧”字,不仅使得刘姥姥认了巧姐为干闺女,也为第三次入公府搭救巧姐设伏。临走之时,众人送的银两衣裳,果品布匹,让刘姥姥满载而归。这次情理之中的探望走动,却有情理之外的惊喜与收获。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已经是公府抄家待罪之后。王熙凤已死,忘恩负义之徒如王仁等挑唆刑夫人要将巧姐许给外藩使唤。刘姥姥的出现则是巧姐的救命稻草,刘姥姥从鼓词说书中想出出逃计划,暂避在自己屯里。经过这次避难出逃,刘姥姥又给巧姐说了一门亲事。贾家势败,落井下石如贾雨村等小人不在少数。论理刘姥姥这样微小的人物,如何能帮得了什么忙?但是论情也该去前去探望。无巧不成书,巧姐得遇恩人获救,正应了当年取名“巧”字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寓意。

侯门深似海。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曹雪芹都是围绕“情理”二字做文章。情分上的亲戚们的瓜葛,道理上的走动问候。第一次,因亲戚之情来谋生存之理;第二次,因接济之理来答谢亲戚之情;第三次,报答恩情,情归于理。情理虽是两端,但是曹雪芹笔下论情论理,二者分明相合。以这个朴实无华,头尾着墨的小人物为线索,演绎这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情理兼备的认亲报恩之路,刘姥姥岂不令人敬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感悟(刘姥姥进荣国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