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种人,做什么事,只要看别人做一遍,或者对着别人做出来的东西研究一番,自己就无师自通,能够做出来,而且做得不比别人的差。还有一些人们都无法解释的现象,他们能解释出来。人们往往把这种人谑称为“圣人蛋”。

意守丹田的故事(民间有一种无师自通的人)(1)

那么“圣人蛋”是什么东西?这种人与圣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民间认为圣人是人世间最聪明的人。“圣人蛋”,就是圣人下的蛋,也就是天生带着圣人的慧根降临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人很聪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会,有其父必有其子,只有圣人的儿子才能做到。

我国古代有一个词叫“神圣”,其中是两层意思,一是神,二是圣,两者是不相同的概念。神即上天的神,圣即人间的圣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不过到现在,人们概念中的“神圣”一词的概念有所变化了。一是指神灵,不管是天上的大神,还是地下的小神,世人统称为神圣。比如说,“你是何方神圣?”。现在的意思还指,“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是一种引申意义,其来源还是古人对“神圣”的尊重,并不可侵犯的禁忌。这些意思与古代人心中的“神圣”概念有了很大的区别。

古代人们“神圣”是福佑万物生灵,泽被人间,智慧无穷,威力无穷。神聪明无比,无所不能,有“神妙无方”的说法。现在的人,如果别人都做不来的事,你做好了,人们就为感吧说:“这个人神了!”称赞某人很厉害时说“你真神了!”

神在天上,一种虚构的上天世界,而圣则是地上现实世界的人。圣既然是人,也就没有神那样变幻莫测的神通,不像太白金星,也不像托塔天王,更不像观世音菩萨。只是在才智上要超出常人,但又不是超人,中国古代没有超人这个概念,这是西方传进来的东西。比如《易·乾卦》上说“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就是说,只要圣人一出现在人世间,世上万物的本来面目,便都被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事情都难不倒圣人,因此,我国对圣人的尊重,就像对神的尊重一样。

意守丹田的故事(民间有一种无师自通的人)(2)

古代的皇帝,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神,非要把自已说成是龙,自称为“真龙天子”或“真命天子”,即天神之子,比神的地位自然要低,但自以为比圣人的地方要高。你想想,皇帝能甘心在其他人之下吗?

比如说,孔子虽然做过诸侯国鲁国的官,后被迫周游列国,希望实现自己的政理想,但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重用,“累累若丧家之狗”,后来儒家学说被尊为正统之学,孔子也被后人尊为“至圣”。孟子也一样,游学各国,在其有生之年,他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实现,也未被任何诸侯重要,也被代人尊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作为“天子”的皇帝,自认为自已的地位和聪明才智比圣人要高,理应当然地被称为“圣,上”,在圣人之上。而与皇帝行为有关的,还是脱离不了人,用带“圣”字来称谓。如“圣驾”、“圣旨”、“圣喻”等。

“圣人蛋”自然也就是比喻那种极聪明的人。也就是因为人太聪明了,过去人们的思维定式认为,咱平常百姓之家,如何生育得出这么聪明人来,只得把很聪明的人与圣人扯上关系。这与过去“聪明有种,富贵有根”的封建社会思想一脉相承。民间俗语中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说法,其中表达的思想,也是一样的思维方式。

然而,“圣人蛋”是民间的一种谑称,那就不一定是褒义词了。戏谑,本来就是用逗趣的话开别人的玩笑,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说法方式,是一种口头文化。因此“圣人蛋”之称,就是一句一语双关的玩笑话。别以为与圣人沾上了边,就可高大上了,飘飘然了,民间可不这么认为,是在跟你开玩笑呢。其实“圣人蛋”也有调侃之意,就是说,你真的认为你很聪明啊!

意守丹田的故事(民间有一种无师自通的人)(3)

民间类似的谑称还有好几种,比如说,人们把喜欢想当然,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有,把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说成是亲眼所见,把没有到过的地方说成到过,把人家没有说过的话说成是人家说的,如此等等。这种人不一定是有意要撒谎,就是天生的一种性格,江江易改,秉性难移,改不了。人们往往把这种人谑称为“圣天”,或者“天师”。嘲笑这种人是“地上的事情全知道,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

“圣天”,即是圣人和天师的合称。古代人们认为,地上的事情,前后五百年,圣人无所不知,而天师则是道教中对有道术者之敬称,地上的事他们先知先觉,天上神界的事情,他们也知道不少,人们认为,他们至少知道一半。

我这么说,读者朋友应该能够理解,民间谑称的“圣人蛋”和“圣天”的意思了吧。我国民俗传统文化有时也挺有趣的。

本文由关山听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