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是唐太宗第九子。按照封建的“立嫡以长”宗法制度,皇太子之位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李治的。由于他前几个兄弟因争夺太子之位而闹得天翻地覆,唐太宗一怒之下将他们废掉,在其舅父长孙无忌的支持下,李治才幸运地被立为太子。兄弟蠕蚌相争,李治却坐收了渔翁之利。
最早被立为太子的是太宗长子李承乾,因长孙皇后生他于承乾殿,故以本殿命名。635年(贞观九年),太上皇高祖驾崩,在太宗守丧期间,年仅十六七岁的太子奉命处理国事。可见,唐太宗对他特别器重。
可是,随着太子承乾的年龄渐大,变得颇好声色,漫游无度,而且好文过饰非。每临朝视事,在太宗面前,必言忠孝之道;退朝之后,则与群小嬉戏。宫臣每欲进谏时,他则引咎自责,自我检讨一番,致使谏臣无话可说。时间久了,太宗有所耳闻,心中不悦。李泰是太宗第三子,亦长孙皇后所生。从小善于写文章,太宗因他好仕又喜欢文学,特令他在王府别置文学馆,任他召引学士。每月给李秦的俸料甚至超过了太子。太子承乾见父皇日渐偏爱魏王,心有不安。魏王李泰也窥知了太子渐失父皇的恩宠,对自己却情有独钟,渐渐躁动了夺宗之心。于是二人各自在朝臣中拉帮结伙。两派明争暗斗,形势渐渐紧张起来。
643年(贞观十七年)3月,汉王李元昌劝太子承乾谋反,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参与其反谋。凡同谋者皆割破胳臂,以帛拭血,然后把血帛烧成灰烬,和酒而饮,以示“誓同生死”。同年4月,纥干承基告发了太子承乾的阴谋。唐太宗命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审查,结果罪证属实,遂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囚禁于右领军府,汉王李元昌赐自尽,侯君集等人伏罪而死。
唐太宗废掉了太子承乾之后,魏王李泰入宫侍奉,太宗曾当面答应立他为太子。但是大臣们却意见不一,一派以岑文本、刘洎为首,他们赞同太宗立魏王李泰为皇太子;另派以长孙无忌、谏议大夫褚遂良为首,主张立晋王李治。长孙无忌声言“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魏王李泰唯恐储位被晋王李治夺得,也积极活动。他一方面对唐太宗甜言蜜语,信誓旦且地表白,说要是立自己为太子,即了帝位后,在临死之时,必杀掉自己的儿子,以传位于晋王;另一方面却又居心叵测地惘吓晋王李治,称他与汉王元昌关系密切,如今汉王已死,你能安然无事吗?晋王听了心中不安,于是终日忧心仲忡,无精打采。但是事与愿违,魏王李泰的大肆活动反倒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魏王据有天下,岂肯杀死爱子而传位于晋王吗?太宗也以为有道理。
这时,太宗见晋王愁容满面,感到奇怪,再三追问,晋王才把实情说了出来。魏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卑劣做法,使唐太宗恍然大悟:立魏王李秦,他将来绝不会杀死爱子传位于晋王:他即位之后,晋王也不会保全。于是他改变了初衷,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的支持下,下诏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文献参考——《红粉金梦.女帝圆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