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上第四单元,从人文主题的角度来看,有些沉重。但沉重主题的背后,同样有学生语言训练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是一个我们在现代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会经常运用的一项必备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的作业设计(立足新课标定好任务群)(1)

备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是没有一定量的储备的,比如对“南宋与北宋”的了解,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某种意义上是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的。《示儿》创作的背景,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是无法了解的。但是语文课,又不同于历史课,我们还要从语文的角度,来展开资料的搜集,我们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对资料的搜集,不同于历史课,不同于道法课,是有着自己的目的。

备课标

我们再看课标中的有关的解读: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的作业设计(立足新课标定好任务群)(2)

我们利用资料,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示儿》这首古诗,就是来解决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作者的创作动机我们无法清楚的了解,所以我们需要查找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是我们搜集资料最初的目的。

备过程

我们有时需要在深入思考一下我们查阅资料,仅仅是为了理解这一首古诗吗?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再再挖掘一下的话,特别是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的“爱国情怀”,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文,让课堂开放起来,活动起来,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层次不就更好了吗,语文实践的内容不就丰富起来了吗?

确定语文学习任务群

分析到这儿,我们就要把我们的教学任务群确定下来:通过搜集陆游的诗词作品,简单结合南宋的相关历史,理解《示儿》的内涵,进而了解陆游的“家国情怀”。

目标定好以后,最重要的是“选好资料”。关键是一个“好”字。“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视频资料来了解,但真正走近陆游的内心,我们还得用语文的形式,从陆游的作品中,了解他的内心。所以我们要选好陆游的作品。陆游有关“家国情怀”的诗词有很多,我们选择的余地有很多。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一些古诗供学生选择。

教学过程:

一、学习前置,搜集资料。

1、搜集南宋的资料,可文字,可视频,大致了解那一段时间的民族历史。

2、搜集陆游的资料,了解陆游的生平,对陆游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搜集陆游的作品,特别是陆游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病起书怀》《夜泊水村》《书愤》《秋晚登城北楼》《金错刀行》《关山月》《诉衷情》

二、学习前置,了解陆游诗篇特点。

1、设计预习单,完成表格。

诗篇

身在哪儿(情感寄托)

心在何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孤村 风雨 轮胎 梦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虎尘 江声

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病起书怀

病骨 孤臣 客江干 夜半挑灯

夜泊水村

羽箭 燕然 大漠 江湖

2、总结诗歌特点

情感是有寄托的,再伟大的情感,再伟大的诗人,也都有落脚的地方。陆游的情感寄托,陆游的爱国情怀,大都寄托在山水,梦,河,夜晚,同时内心大都伴随着孤独,寂寞,无助,无奈。

3、清楚作者的身在何处,心在何处。

三、学习诗歌《示儿》

1、诗中陆游身在何处,心在何处。

2、把情感抒发到极点,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无论身在何处,初心不改。

3、读背古诗。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的作业设计(立足新课标定好任务群)(3)

四、综合性学习:尝试写“陆游的家国情怀”研究性报告

1、结合资料,谈谈对陆游的了解。

2、画一画你心目中陆游的形象。

3、写一幅书法作品,配上画的形象,谈对陆游的了解。

4、可以是手抄报,文字性报告,漫画解读,黑板报,也可以在年级内举行一次“陆游文化周”。

五、教学反思

任务群,我们要呈现出学生的学习内容,体现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深层次的是“任务群”要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