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章字数有限,想要完整版资料,可以关注我并私信“资料”即可获取更多免费资料!关注我每日获取最新的语文资料!

借喻和借代

(一)借喻及其特征

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中的一种。

“比喻就是 ‘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标志性的词语)。根据比喻的结构组成可把比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位置。”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这里的“厚障壁”就是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彼此不相通或感情上的隔膜。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句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又如: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这里的“树木”和“森林”分别比喻局部和整体;“西瓜”和“芝麻”分别比喻“价值大的事物”和“价值小的事物”。

再如: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糖衣炮弹”比喻敌人经过巧妙地伪装使人乐意接受的进攻手段。

总之,借喻的实质就是一种比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的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将它与明喻、暗喻区分开来。

二)借代及其特征

借代,古汉语中叫“代称”,现在也叫“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去替代的修辞格。”

根据借代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 “以具体代抽象”、 “以专名代泛称”和“借行为代感情”等几种情况。

1、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里的“一针一线”指包括“一针一线”在内的所有东西,属于以部分代整体。

2、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

这里的“圆规”就是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因为她的体形就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属于以特征代本体。

3、他之所以这样胆小,就是怕丢掉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这里的“乌纱帽”就是指官位、职位,属于以具体代替抽象。

4、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呀。这里的“雷锋”泛指做好事的人们,属于以专名代泛称。

5、人们对歹徒李斌当街殴打车娅婷致其死亡的暴行都咬牙切齿。“咬牙切齿”代感情愤怒,属于借行为代感情。

6、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

“发抖”是“害怕”的结果,代替“害怕”,属于用事情产生的结果代替事情本身,即以结果代原因。

借代的特征有二:

1、借体(被借用的事物)一定是同本体(被代替的事物)有关的事物。

2、本体不出现,且借体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合理的利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借喻和借代有何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你还没学会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