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者字,无论是在文言文中还是在白话文中,都是常用字。那么,者字的本义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从甲骨文入手来探讨探讨。

  一、从字形演变看本义

  者字,就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看,是上下结构,上为燃烧的树木或树枝,下面的口字形为灶坑,表示树枝在灶坑里燃烧,树枝空隙的那些点表示火星。

汉字源头是什么意思(者字本义为什么不是)(1)

者字的演变

  西周早中期金文字形,继承了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者字金文字形开始发生变化,树枝的形状变得不好辨认。至战国时期,金文及帛书简书字形进一步发生变化,燃烧的树枝更加难以辨认。秦简字形把燃烧的树枝讹变为土字加一撇,表示灶坑的口字讹变为曰字,秦小篆则讹变为白字。汉隶字形延续了秦简字形,白字又变回曰字,楷书写作者。

汉字源头是什么意思(者字本义为什么不是)(2)

半坡遗址的灶坑

  从出土文物看,包括半坡遗址在内的一些史前遗址中都有明显的灶坑。人们在灶坑里点燃树枝来烧火做饭、驱赶野兽或者驱寒取暖。

  远古人重视用火,让有经验、有技术的人专门负责保存火种。后来,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但仍然非常重视使用火和保留火种。人们把树枝在灶坑里燃烧的样子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者字。

汉字源头是什么意思(者字本义为什么不是)(3)

者字本义树枝在灶坑中燃烧(网络图片)

  从者字的甲骨文字形看,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者字本义是在灶坑里燃烧树枝。

  《说文解字》认为,“者,别事词也,从白{上止下从}(古文旅字)声。”意思是说,者字是指示代词,从白,{上止下从}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字。许慎老先生这个释读是依据秦小篆字形进行的(见《字源》字形演变图),显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东汉时期,并没有发现殷商甲骨文,我们不能强求《说文解字》得出正确的结论。

  2013年7月出版的《字源》,在掌握甲骨文、金文、楚秦简书、小篆以及汉隶等等大量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却认为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字是“饰笔”,“假借为代词(这)用”。这个释读无视甲骨文字形,也无视考古学的发现,没有找到者字本义,即在灶坑燃烧的树枝,却非要把“者字”看作是假借字,向《说文解字》靠拢。这就令人非常遗憾了。

  由于者字本义在使用过程中早就消失,人们另造煮字表示其本义。换言之,者字是煮字的初文。煮也可以看作是者字的衍生字。

  二、者字引申义

  者字本义是在灶坑里燃烧树枝。其引申义都是围绕本义展开。

  1.要使树枝在灶坑中持续燃烧,就必须有人在旁边不断添加树枝,因此者字借指让树枝在灶坑燃烧的人,并逐步引申为所有做某种事情的人。如,学者,作者,读者,来者,演讲者。

汉字源头是什么意思(者字本义为什么不是)(4)

原始人点燃篝火

  2.只有灶坑和人之间的距离近,才能保证灶坑的火不断燃烧,并且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时可以随时扑救。因此,者字引申为近指的代词,相当于“这”字,与“那”字相对,即《说文》的“别事词”。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此义后来被这(繁体写作這)字代替。关于这字的来历,将另文释读。

  3.用在表示人的词后,强调这个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这个人,是阳城人,字涉)。”

  4.用在动词后表示发出动作的人或物。《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逝)。”

汉字源头是什么意思(者字本义为什么不是)(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网络图片)

  5.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综上看来,者字本义树枝在灶坑里燃烧,“别事词”只是者字的引申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