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5年年底,安徽省共有6个县级市,55个县。其中,就枞阳县来说,人口超100万,外地人容易读错地名。

安徽人口最多十大县(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1)

首先,就枞阳县的“枞”字,存在两种读音,一是(cōng),但是,在枞阳县这个地名中,则是读(zōng)这个音。枞阳县古称宗子国,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在地理位置上,枞阳县西桐城市共水;北与芜湖市无为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早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今枞阳县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朝时期,该地区属古扬州之域。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将该地区封为宗子国,所以枞阳县古称宗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宗子国等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走向灭亡。对于今枞阳县一带,先属于吴国,后因为勾践击败夫差,该地区被纳入到越国的疆域。战国时期,该地区属于强大的楚国。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该地区属九江郡。彼时,九江郡辖境范围大致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镇)。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正式置枞阳县,属庐江郡,促使该地区的建县历史超过2100年了。

安徽人口最多十大县(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2)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对于枞阳县这一地区,先属于魏国,后被东吴占据,仍属庐江郡。隋朝建立后,阴安县并入枞阳,属熙州。公元598年,隋文帝杨坚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唐朝建立后,于公元757年将同安县改为桐城县。自此之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该地区都称为桐城县。元朝建立后,桐城县属安庆路总管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该地区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后属安庆府,直隶南京。

安徽人口最多十大县(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3)

最后,清朝初期,该地区桐城县,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公元1667年,清朝康熙皇帝将江南省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该地区属安徽省安庆府。1914年,桐城县属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地区。2015年10月13日,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目前,枞阳县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00.25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