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有效教学(高琛代表线上)(1)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次线上教育实践既是应对疫情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中的重要应用,更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的具体呈现。未来,‘线上 线下’将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运行模式。”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琛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疫情期间全国的学校“停课不停学”,所有师生共同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实验。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

高琛表示,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对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资源较少,与教师教学需求的匹配度还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在线教育的认识和准备还不够充分,没有认识到在线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及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区别;此外,在线教育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资源、平台和工具的熟练应用对教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从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较大的挑战。”高琛说。

在高琛看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如跨越时空、交流方便、可选择、可回放等,但也存在着学生不可见、教学过程不可控、效果不好评价等突出问题。“因此我认为,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还应该是课堂,在线教育作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线教育能否弥合城乡教育间的“数字鸿沟”?高琛认为,在线教育仍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之所以会存在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担忧,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二是教师信息化素养还不能满足在线教育的具体要求。”高琛说。

对此,高琛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国家教育预算和财政补贴建立专项资金,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贫困落后地区的信息化条件,另一方面建设系统完善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同时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教师需求的匹配程度,将在线教育资源“做精”。此外,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