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叶丽侪有个习惯——抽烟,在宁夏的时候,她抽的是50支装的“耕牛牌”纸烟,每筒0.12元,一天要抽一盒,一月要抽30盒以上。这烟,被她抽起来时腾云驾雾,很过瘾,但谁又不能说燃烧的是她自己呢?那烟头的亮光,给人的感觉或远或近,就像她阴差阳错地被“钓”来“钓”去。“钓”来的是她经历的,“钓”去的她又够不着,上钩了,生活就成了自己始终都不能决定的线。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

袁世凯

钓鱼巷,被二皇子“钓”着了

这个人,在现在的资料里,她的简历是这样的:六姨太叶氏,原为南京妓女,结识袁克文之后成为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妾。解放后死于宁夏。她给袁世凯生了5个孩子:

十四子袁克捷(袁巨勋);

十七子袁克有(友);

九女袁福祯(夭折);

11女袁璇(奇)祯;

二女袁玑(瑞)祯。

但是,说她是妓女实际上是不对的。这个词在过去的理解,与现在的差别实在太大。叫她叶氏也是不对的,因为她不但有名,而且还有字。名蓁,字丽侪。1891年生,南京人。

“南京”的简称“宁”,出自以前名称“江宁”,为沿用西晋太康二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而得名。清朝时,江宁府是统辖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上海)、江西省两(三)省的两江总督署驻地,两(三)省首府,中国的军事重镇,两江经济中心以及财政物资的重要供应地,下辖上元县(今南京主城东部)、江宁县(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县(今溧水区)、句容县(今句容市)、溧阳县(今溧阳市)、江浦县(今浦口区)、六合县(今六合区)、高淳县(今高淳区),治所位于江宁县和上元县。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2)

钓鱼巷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东段南侧,东起秦淮河,西至西钓鱼巷。相传因有明、清皇帝在此钓鱼而得名。叶丽侪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其家境颇丰,属当时江宁府有钱的大户人家,父亲在江宁、镇江、扬州等地都置有产业。这就是说,叶丽侪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出身贫寒,她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并且,貌美如花。

有资料说,叶丽侪身材高挑,瓜子脸、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口、莲三寸,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用了这样8个字形容她:“婉姿明靓,柔姿丰仪。”另外,她还读过四书五经,知书达理并擅长女红。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3)

南京钓鱼巷

这就是叶丽侪的家境、长相和气质了,她的职业呢?过去,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女莫教歌与舞,学成歌舞为人妾。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原语是:生男莫教弓与弩,生女莫教歌与舞。学成弓弩沙场灾,学成歌舞为人妾。很不幸,让叶丽侪给碰上了,她的职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艺工作者,或者说是文艺女青年,如果再简单一些的话,是歌手或舞蹈演员什么的,能唱两句,跳两下子,是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1905年,叶丽侪14岁,这一年,她遇到了“爱情”。

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把人比作鱼是不是合适,但有意思的是,在钓鱼巷这个地方,叶丽侪没遇到明清皇帝,遇到无心于政治却被人称为“二皇子”的袁克文,她“被钓”了,他们一见钟情。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4)

袁克文

袁克文,1890年8月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母亲是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月仙。这个人从性格到爱好都是个比较复杂的人,挥霍、任性、骄奢,典型的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他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除此之外,袁克文还是个文艺青年,虽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但他十分聪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喜唱昆曲,好玩古钱,好结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因此,风流也便自然而然,在他的一生中,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还娶了5个姨太太,她们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而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就更多了,据传总得有七八十个。

1905年,袁世凯让袁克文去南京办事,吃喝玩乐,袁克文遇到了叶丽侪,几天下来,因为共同的文艺爱好,两人竟然有了感情。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叶丽侪送给袁克文一张照片,未婚、大叶丽侪近两岁的袁克文答应,两个月后娶叶丽侪进门。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5)

袁世凯家人照片

洞房里,发现老公是快50岁的老头儿

爱情有时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即使像鱼一样被钓也是幸福的。

我们今天不能说16岁的袁克文就学会了花,从当时的情形来分析,他应该是把叶丽侪当回事儿的,至少没有把叶丽侪的照片顺手给丢了,而是随身带着。袁世凯家规大,孩子们从外地回来,都要向他磕头请安,袁克文也一样。叶丽侪的照片掉了下来。袁世凯问:“什么东西?”

袁克文慌了神,老天爷,这事儿怎么能让父亲知道,父亲有家规: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本人不能私定婚姻大事,否则为不孝!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6)

说是迟那是快,慌乱的袁克文脑筋急转弯,告诉袁世凯,照片的人是自己在南京为老爷子物色的一个漂亮姑娘,又说,路途遥远,不好直接带本人来,只能带照片。

那就拿上来瞧瞧吧,袁世凯说。

袁克文把照片递上去,袁世凯眼睛一亮,连呼两个“好”字。

接下的事情,应该能想象出来了,袁世凯笑纳儿子给他“选”的漂亮姑娘,命人带上钱财银两去接叶丽侪。袁克文从地上爬起来,擦了擦额头的汗——心上人,被自己亲手送给了父亲,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再说,叶丽侪因袁克文两个月之后来娶自己,与袁克文有过嫁娶之约,一见袁家派人来接,心里的石头落地,认为袁公子有情有义,与袁公子婚事已成,便收抬行装,高高兴兴地北上袁家了。但她万万没想到,在她渴盼已久的洞房花烛夜,曾经见到的那个翩翩少年竟变成一个满脸胡须的老头——命运真是捉弄人,儿子钓鱼,老子结婚,愿者上钩的叶丽侪并不知道她的人生还有这么一出。当年,她只有14岁,袁世凯已经47岁了。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7)

袁克文戏装照

生米熟饭,不能改变,只有经历了。

在袁家,叶丽侪除了给袁世凯生孩子之外,还经历了袁世凯任军机大臣、被贬回乡、复出、任民国总统、复辟帝制称帝、退位至死亡几度重大变故。她与袁世凯共同生活了11年,在她之后,袁世凯又先后纳了第七、八、九三个姨太太。当然了,在她的经历中也有袁世凯改民国为帝制,“封”为“嫔”的时刻,被称为“皇上娘娘”。虽然短暂,但也是一种“被复古”的记忆。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8)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身后留下一大妻妾与子女:1妻9妾,17个儿子、15个女儿。当时,第17个儿子还在叶丽侪肚子里,是袁世凯最小的儿子——袁克友。叶丽侪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已经是1917年,那时候,她不到30岁,但袁世凯已走了。她面对的是袁家按遗嘱的财产分配:“儿子每人分现款一万余元,各种股票八千余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余间,合计可得二十余万元。女儿们每人分现款七千余元,其它财产无份。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袁克齐《回忆父亲二、三事》)。

这就是说,叶丽侪的5个孩子,有两个没有分到钱——晚生的袁克友和早夭的袁福祯。但这并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叶丽侪从小在有钱人家长大,又嫁给了袁世凯,大手大脚、挥霍无度习惯了,根本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再加上孩子们小,她只能把分得的钱财交给袁家先前的管家打理。

后来,叶丽侪拿钱办了一些企业,但因时局动荡基本都没收益,再后来,就有了她花完所有的钱,卖了天津的房产移居北京。那时候,孩子们虽已长大,但她的生活却格外穷困潦倒。这也许就是老夫少妻的最大坏处,在绝大多数时间,老夫可能为少妻留下钱财,却教不会她们谋生的手艺,很难把历史上的那句名言变成现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9)

袁世凯银元

在这句话里,“被钓”来的叶丽侪虽然吃着别人的“鱼”,自己却没能成为一个钓鱼人,也最终落得凄凄惨惨了。从资料上看,当时,她的几个孩子的情况是这样的:

袁克捷(袁巨勋):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一北京女招待王氏,生育二子,小名袁小五(袁家震)、袁小六(袁家威)。后离婚,未再婚。

袁克有(友):曾恋上京剧演员于云鹏之女,因事未成而郁郁不乐致病,后娶一北京女招待。生活一直过得很落魄,36岁时去世,有人说他的一生像个虚无飘渺的影子,来无踪迹、去无音影,连他的子女都无法说清。

袁璇(奇)祯: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毕业后嫁天津王家,后又离婚,一直在天津的一所师范院校工作。

袁玑(瑞)祯:大学毕业后,于1949年之前去了台湾。

叶丽侪一直与袁巨勋生活在一起,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袁奇祯每月能给她30元左右的现金,而袁巨勋与两个儿子则在北京街头卖冰糖葫芦维持生活。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0)

去世时,在一面土炕上不能动了

1955年前后,叶丽侪与袁巨勋、袁家震、袁家威4人一起移民宁夏,今银川贺兰的京星农牧场。当时,这里还属于甘肃省,有30多万亩可垦荒地待开发,迎来了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地数以万计的“城市移民”。

“京星”,取“北京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宁夏大地上闪闪发光”之意。在移民的队伍中既有作家、医生、工程师,也有蹬三轮的、耍手艺的、玩把戏的。黄河边30多万亩荒芜的土地等待着这些人的开发。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1)

根据2005年编撰的《宁夏贺兰县京星农牧场志》等资料记载,搬来之初,国家对移民实行供应制度。叶丽侪一家分到房屋两间(按当时规定3口人以下分配1间,4—6人分配两间,7人以上分配3间),菜刀、案板、锅、碗、瓢、盆、水桶、水缸等生活用具。除此之外,每户每月供应块煤180斤,煤油4两;每人每月供应口粮35斤(粗细粮按比例搭配),香油2.5两,菜金1.44元。若衣被确有困难者,也会得到无偿提供。

这样的生活水平,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与曾在北京潦倒的日子相比,叶丽侪一家算是过上温饱的生活。另外,女儿袁奇祯每月还会给叶丽侪二三十元钱,一家人的生活在移民中已经算上等。

这时候,叶丽侪已60多岁了,不在劳动者之列,袁巨勋每天去农场干活,她就在家里做一些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事情,袁巨勋不爱与人交流,她呢也是足不出户,基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身世,日子过得很平静。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2)

袁世凯与家人合影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开始吃食堂,叶丽侪的脚太小,每天去食堂很吃力、不方便,她很不乐意;另一方面,她曾是袁世凯姨太太的身份被一些人知道了,这些人总想来看看她这个当年的“皇上娘娘”。

再后来,情况更糟,1958年11月,袁巨勋突然去世。这对叶丽侪的打击非常大,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病倒了。农场领导发现叶丽侪3天没来食堂吃饭,到她家来看她。

叶丽侪住的土炕已塌了一半,她躺在尚好的半边土炕上,下面铺着稻草,身上盖着露出棉花的破被,大小便就在塌陷了的炕里。破烂的窗纸在寒风里呜呜作响,似在哭泣,屋里又冷又臭。

农场领导立即找人为叶丽侪打好坑,请卫生所医生给她看病,同时特批食堂为她开小灶,让她的一个孙子不再去参加劳动,专门留下来照顾她。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3)

因为受到这样特别的照顾,叶丽侪很感动,但她还是在十二月三十一日离开了,走完了她67年的人生旅程。

1959年元旦的清晨,袁家震、袁家威来到农场场部,磕头报丧,告诉领导说他们的奶奶死了,他们根本买不起棺材。人们用一张苇席卷送走了叶丽侪,把她埋在了儿子袁巨勋的坟旁。

叶丽侪去世时间不长,农场收到了两封关于她的信函,都与财产有关。一封是说,大约在袁世凯死后不久,叶丽侪在银行存了六千元银圆存款,她女儿袁奇祯要求继承,银行认为不合适,希望农场配合寻找叶丽侪本人。另一封是说,南京某条街上有半条街的房屋,经查证主人是叶丽侪,希望农场能通知叶丽侪接收。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4)

农场如实回复了叶丽侪已去世的真实情况,其后,这两件事便没有了任何消息。袁家震、袁家威兄弟也因为叶丽侪的去世,于1959年秋双双出走。后来,人们听说袁家震在内蒙古磴口县放羊,袁家威在海拉尔林场当了伐木工人。

现在,人们虽然连叶丽侪的坟地在何处也找不到了,京星乡也在60余载岁月中,地域几经调整,名称经历了由“京星大队”、“地方国营京星农场”到“京星农牧场”的转变,当年的大滩变成了鱼米之乡,但说到这事儿,有人一定还能听到那滋滋声响里的亮光。

袁世凯的六姨太结局(袁世凯的六姨太)(15)

今日京星农场

参考资料:《贺兰史话》;《探访宁夏“京星农牧场” 》等。插图来自口述宁夏,照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