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脸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耐人寻味的。
好莱坞天才演员朱迪·福斯特曾这么说过:“对于女性演员,最为珍贵的是一种智慧与力量感。有时候是某种形式的疯狂。对于男性,最重要的则是一种脆弱,能去透露出‘我能被伤害,我很敏感’。”而兼具这种脆弱与疯狂的,氧叔想到郝蕾。
▲《颐和园》剧照
郝蕾,与周迅、汤唯大概是最多被文艺青年们拿来“装饰”自己电影品味的标签之一。这个经典作品与个人做派都相当自我的女演员,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家与“文艺女神”的想象。更被誉为国内文艺片界的“无冕之王”。
▲“文艺三宝”:周迅、汤唯、郝蕾
郝蕾的美很复杂。她的故事感与同在镜头里风光得意的章子怡不同:郝蕾是线条的矛盾冲突成的反差,自身即情绪饱满,随时在溃败的边缘;章则是适宜的“标准”,恰到好处的空间与留白,本身的脸没有任何情绪,有广阔的平铺渲染的余地。艺术家与顶级工匠的区别。
▲左郝蕾;右章子怡
这个矛盾来自眼睛与唇。以《颐和园》为界,早期郝蕾的眉眼其实是很秀丽的类型:长眼睛,内眼角尖勾且向内伸得长,有一定攻击性;眼白占比较小,瞳色漆黑,眼神也晶亮,瞪圆眼睛时也有天真。
▲早期
秀气向的眉眼适合古典一些的造型。而眉形对整个眉眼乃至整张脸的观感都有直接影响。千禧年左右流行的细弯眉很适合她,放大了眼型线条的温和妩媚,更显秀丽。这也是她花期中最符合主流审美的造型阶段。
▲眉形放大眉眼优点
▲动态
相近时期的《少年天子》中,眉形转折更明显,与人物疯狂偏执的性格(饰演被顺治废后的“静妃”)互相说明。弯眉的转折是靠眉峰后段的挑起,前后高度对比完成的。眉越陡,角色越扭曲。开始疯魔。
▲同剧不同眉形
前后等粗的平眉消灭转折对比,厚重且现代感强,显糙,衬得眉眼脏且没有重点。眉眼本身的锐利与秀丽被淹掉。
▲粗平眉
唇形是郝蕾的集中表达。“覆盆嘴”,自然状态下嘴角向下,很少见也很难驾驭,与当今流行的“微笑唇”恰好相反。“微笑唇”两角尖勾向上,是甜蜜;尖翘的嘴角向下,是拒绝。它不是高不高级的问题,而是打破了人们对常规美的理解,是“好不好消化”的问题。
▲嘴角向下
单唇角不足以构成强对比,郝蕾的另一特点在于短、深且翘翘的人中,人中沟突出,牵拉着向下的嘴角。唇是凄惨压抑,人中则是固执又傲气,所以郝蕾的人中-唇这一部分很“神经质”,是点睛之笔。而文艺片需要这种“纠结”、拧巴、抓而不得的挠人心。
▲人中:短、深、翘
二十多岁的时候唇厚,门牙大颗也蛮有存在感,加上独特线条,有种苦相与欲望交织的野性、吸引力。后期唇变薄,“混沌”的欲望感降低,以往的厚重野性也被削弱,更悲悯苦情。14年的《亲爱的》、19年的《春潮》中都是以边缘的母亲形象出现,也能看出气质的改变。
▲《浮城谜事》
▲《亲爱的》
▲《春潮》
眉眼是张扬清丽,唇-人中悲情暴烈,上下半张脸走势相对,冲突就形成了,戏剧张力也随之而来。郝蕾给人的气质观感才会如此的“不稳定”,仿佛随时都会受伤,随时有倾颓的危险,也即所谓的“易碎感”。笑起来让人哭,哭起来让人心碎。
轮廓不拖后腿。十九岁出演《十七岁不哭》时,那时候还带着很明显的婴儿肥,青春活泼。轮廓长开后清晰多了,颧颌规整,脸型方正大气,下巴尖平衡了下,整体端庄贵气。据说当年《少年天子》本来找郝蕾演的是“花束子”,后被评价“长得贵气,不像丫鬟”而给了皇后的角色。也能说明轮廓的气质。
▲轮廓
骨肉关系上一直是肉>骨,脸上肉最少时也是面部线条最干净。轮廓清净的郝蕾其实与刘心悠相似度挺高。像的是五官比例位置与唇-人中,但后者的眼睛略显单调,所以组合出的气韵更单薄,冲击感没那么强烈。动起来更像。
▲左郝蕾;右刘心悠
▲郝蕾
侧面接近直面型,干净好上色,自带清正贵气。额头与下颏多翘出来或凹进去一分,都显得不够规整。直鼻的鼻尖有轻微的“鹰钩鼻”特征,也添了些清冷。
郝蕾苦相又狠相,“苦”来自唇,“狠”与倔强来自上下半张脸的走势冲突。章子怡的倔强感更多的是凹面中(骨)、极少的面部软组织(肉)造成的。二者相比,章的“倔”是不服,刀刃对着他人、他世界,冷静克制;郝蕾的“倔”是不在乎,刃对着自己,她更疯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