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如龙 陈楠 许兴一

来源 :《中国农垦》2020年第12期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农垦杂志学习强国号和今日头条号刊发了《走进上甘岭》一文。主人公原农业部退休干部黄士俊的英雄故事通过网络传播,引发了远在西部边陲的英雄儿女一段不同寻常的寻亲历程……


穿越70年的时空隧道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1)

1950年到2020年的70年间,在北纬36°~39°、东经96°~127°之间,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了跨时空、跨地域的大事件。

1950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数万英雄儿女响应号召奔赴朝鲜战场,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朝鲜五圣山,地理坐标北纬38°20′0″,东经 127°28′0″,令美国人谈虎色变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从1952年10月14日起,志愿军第15军45师与美第7师、韩第2师在五圣山上甘岭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表面阵地及坑道争夺战。战至10月30日凌晨,志愿军15军29师86团3连指导员赵庆乐,带领全连155名官兵参加反击作战,攻击固守0号阵地。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刻,赵庆乐在步话机中用暗语向作战指挥部汇报战斗情况:“我们还有12碗大米饭(还剩12名战斗人员)!”3天后连队撤出阵地,仅幸存21人,134名官兵永远长眠在异国土地上。他们圆满完成了阵地固守任务,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攻必克、守必固”英雄锦旗。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2)

赵庆乐和战友合影

首都北京,地理坐标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

2020年10月19日,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开幕。在参观展览时强调,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从新闻镜头中看到反映“血战上甘岭”的模拟场景时,作为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黄士俊想到军事博物馆去看一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2020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召开,150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胸前挂着满满的军功章和奖章在观众席前排中央就座。黄士俊紧盯着现场直播屏幕,急切地寻找着曾经熟悉的身影。

青海省天峻县,地理坐标北纬36°54′12″,东经96°49′42″。

2020年10月24日,现年63岁的赵长江,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水气总公司退休后,像往常一样正在家中忙碌,突然接到女儿赵莉从西宁打来的电话:“我看到爷爷的故事了!”

赵长江打开女儿发来的《走进上甘岭》一文的链接,跟随主人公黄士俊的故事,重现了70年前志愿军15军29师86团3连参加上甘岭战斗的经过,他被文中反复提到的名字深深吸引——指导员赵庆乐。

“这是咱父亲的名字!”赵长江几乎要喊出这句话。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双手颤抖着连忙把这篇文章发给了远在四川的大姐赵长湘和两个妹妹赵长霞、赵长青。

何曾想到,一篇关于上甘岭的文章,一段横跨70年的故事,竟将首都北京和青海海西州的两个家庭紧紧连在了一起。

萦绕40年的心底谜团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3)

青年赵庆乐

1957年,赵长江出生时,正值父亲赵庆乐在湖北武汉驻守。1959年,全家人随赵庆乐转业支援西部建设,来到青海省天峻县。

1980年,父亲因病去世后,赵长江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套父亲一直舍不得穿的军用新棉装,里面包着大大小小十几枚军功章(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六次)和证书。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4)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5)

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军人?军功章来自什么战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谜团时时困扰着赵长江,成了压在他心底的石头。

为了更全面了解父亲,赵长江专门找人查阅了父亲的档案: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1949年10月参加西南剿匪,参加抗美援朝金化阻击战和第五次战役,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同时,他还在档案中查阅到2张荣誉证书登记表,上面清晰记载着赵庆乐转业时尚未颁发的“英雄章证”和“人民功臣章、朝鲜二级独立勋章证”。

赵庆乐是1953年7月从朝鲜回国的。1957年,部队原准备让赵庆乐转业去南京,如果当时去,组织上还能给一笔丰厚的转业费。后因中苏关系紧张,为支援边疆建设大西北,1959年赵庆乐随100多名军官被安排转业到了青海天峻县,分配到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先后在县统战部、天棚乡和县工程队担任领导职务。文革期间赵庆乐遭受迫害,前额骨被打断并留下脑震荡后遗症。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他一直鼓励家人战胜困难:“要相信党一定会查清楚事实的!”

1979年4月,青海省天峻县县委作出为赵庆乐“恢复职务”的平反决定,组织部重新安排工作。那天,赵庆乐心情特别激动:“耽误了这么多年,我要抓紧时间为党再多干几年!”但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战争留下的伤病,赵庆乐于1980年3月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在父亲离开的40年里,赵长江一直想深入了解更加真实、全面的父亲。直到不久前,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收集抗美援朝资料时,找到了赵长江的岳父杜长发。杜长发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时为15军29师86团2营5连通信员,与赵庆乐共同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可惜,他俩不在同一个营,杜长发对赵庆乐的经历也知之甚少。

看到《走进上甘岭》一文后,赵长江探寻父亲英雄事迹的愿望再次被点燃,了解那些军功章背后故事的愿望也更为强烈。赵长江第一时间让女儿赵莉通过《中国农垦》编辑部联系上文章作者。事后,赵庆乐女儿赵长霞给作者发来如下

“多年的等待,多年的心愿……我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双眼,满含泪水看完了《走进上甘岭》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黄老英雄两次提到他的指导员赵庆乐,这就是我的父亲。父亲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再联系到曾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多年来家人们四处寻找,但均无消息。就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在网络上发现了这篇文章。我们感到十分振奋,通过与《中国农垦》编辑部联系,终于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王如龙老师,并通过他和黄老英雄的家人取得了联系。通过网络我们终于和黄老及家人通了视频,看到黄老英雄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我们很欣慰、很激动。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农垦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给予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为父亲寻找战友的心愿终于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完成了……”

10月27日,赵长江一家人视频连线黄士俊老人。一家人激动和兴奋之余,迫切希望解开积压在心底40年的谜团。

跋涉四千里的寻亲之路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6)

赵长江夫妇与黄士俊家中合影

2020年11月10日的北京,初冬的暖阳驱散了丝丝寒意。

从青海省天峻县到首都北京,寻亲之旅从东经96°49′4″到东经116°23′17″,相差20个经度,行程20多个小时,横跨4000多里,赵长江和杜绍霞(杜长发之女)夫妇终于在北京见到了父亲的战友黄士俊。

不是一家人,胜过一家亲。拗不过黄老的坚持,赵长江夫妇退掉了预订的宾馆,住到了他的家中。从黄老的讲述中,赵长江知道了父亲更多的故事:金化阻击战前,赵庆乐从2连调到了3连,带领战士们英勇战斗、冲锋陷阵……他对自己的父亲更加肃然起敬。

笔者去黄老家探望赵长江夫妇,亲眼见证了赵黄两家人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场景。赵长江的女儿赵莉说:“我爸妈见到黄老,就像见到了自己父亲一样,那种久违的亲切感,是我从未见过的。”

在北京期间,黄士俊让女儿黄辉和女婿安永益,专程陪同赵长江夫妇游览了长城、天安门、颐和园,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感受着北京的巨大变化,看到了父辈当年为之牺牲、为之奉献、为之奋斗的价值所在!

千里寻亲,赵长江完成了两个心愿:一是见到了自己父亲的战友,二是前往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瞻仰了那里的英雄,重温了父亲的战斗历程,并代表岳父杜长发向故去的英雄们深深鞠了一躬,了却老英雄的心愿。

迟来70年的短暂相聚,赵长江感受到了革命家庭的温馨。英雄们当年义无反顾地牺牲奉献,如今换来了亲人围坐一起的天伦之乐,换来了新时代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是心灵的慰藉,更是英雄儿女不变的家国情怀。

很庆幸,在赵长江夫妇即将结束北京探亲之际,我们通过甘肃省文史馆的王处机(曾在原29师改编后某部服役),找到了86团的老政委聂教材,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黄士俊老人惦念了70年的副连长张洪山。很遗憾,张洪山已于6年前在武汉去世。

英雄无名,但英雄的儿女们秉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没有变,张洪山的后代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70年的时光没有淡化战友间的情谊,那时的舍生忘死、爱国之志,历久弥新,连绵延续,让子女们跨越千里紧密联系,英雄的精神像“星星之火”一样传遍神州大地。

英雄花开傲苍穹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7)

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局领导为抗美援朝老战士颁发证章

古往今来,中国是个崇尚英雄的国度,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无数英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了生命。

1950年的冬天,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血洒长津湖、鏖战上甘岭……志愿军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祖国不会忘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农业农村部离退休干部局领导亲自为志愿军老战士颁发了纪念章,并组织青年干部学习部系统志愿军老战士的光荣事迹。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8)

驻京某部官兵与黄士俊合影

参与挖掘撰写黄士俊事迹的青年干部陈楠深有感触:“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好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价值的守护者和宣传者,我们老干部工作者责无旁贷!”

“抗美援朝精神是激励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要培养绝对忠诚、担当有为的政治品格,当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弘扬者。” 新入职的军转干部赵旭更是对老一辈革命军人心怀崇敬。

历史不会湮没。11月14日,黄士俊在儿女和赵长江夫妇的陪同下来到军事博物馆,参观了70周年展。馆内,“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的军旗格外亮眼,战旗猎猎,老英雄仿佛又回到了军号声声的抗美援朝战场。

“每一捧泥土与弹片的比例是1:1,每一捧土中都有战友的血肉,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上甘岭战场景观模拟处,黄士俊老人动容地讲着战斗的经历,引来众多参观者竞相倾听,纷纷合影留念,黄老成为馆中最闪耀的“星”。

来自广西贵港市的教育工作者廖向华,黄老讲到哪里她就跟着听到哪儿,接连拉着黄老合了好几张影。驻京某部战士许瀚元,深深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黄老刚入场就跟着边听边当起了“专职摄影师”,临别时把拍摄的100多张照片送给敬仰的英雄作留念。担任展馆讲解员的刘晓,更是被黄老生动的事例所折服,接受了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9)

来自广西贵港市港廖向华(左)和南宁市星湖小学邓薇薇(右)与黄士俊合影

人民永远敬仰。聆听英雄的故事,感受战场的情景,不少青年人纷纷在留言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的邓薇薇老师:“我深深被黄士俊老英雄在上甘岭战斗中的刚强意志所感动,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老师,我要告诉学生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技强国、科技兴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杜长发的女儿杜绍霞写道:“献给最可爱的人——父亲,儿女们为你自豪!为你骄傲!”英雄后代、海淀区某派出所民警黄斌在留言簿上即兴赋诗:“七十年前战火纷,鸭绿江畔啸马奔。保家卫国雄心在,何惧无归跨国门。志愿军人英雄胆,豪情万丈灭鬼神。莫忘先烈赞英雄,珍惜和平保安稳!”

黄士俊居住地的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的领导,专程看望慰问了黄士俊等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安徽省原省长王郁昭(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时任滁州区负责人)的儿子王伟平和儿媳戴琳专程到活动站看望了黄士俊老英雄。

正如赵庆乐长女赵长湘所言:“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永远怀念他。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结束采访,我们首先想到了木棉花。木棉花因又名英雄花而著称,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气节,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花朵。

英雄无名,恰似木棉花一样花红似火,鲜血铸,傲苍穹!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10)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走进上甘岭》

今日头条:走进上甘岭——专访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亲历者黄士俊

学习强国(复制此链接到浏览器或微信打开):https://tinyurl.com/ycgo5rs8

上甘岭中英雄的故事(英雄花开走进上甘岭刊发后的佳话)(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