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恐龙的第二颗小行星?
研究人员使用地震波反射技术在大西洋底发现了一个异常构造,或与白垩纪晚期的天外来客有关。
这个构造经辨认酷似一个陨石撞击坑。假如真的是这样,那么它与著名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同龄。而希克苏鲁伯撞击坑正是科学家怀疑在白垩纪晚期灭绝了恐龙的那颗小行星留下的。新发现可能表明6600万年前有不止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这个神秘海底构造直径大约10千米,深度约为数百米,深埋在数百米厚的海底沉积物下。其形态在各方面都酷似一个撞击坑。但是海底火山或盐柱的坍塌,以及海底气体的释放也能形成类似的构造。
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如果这是一个撞击坑,那么它应该是由一颗直径约4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在深度约800米的海中产生的。撞击激起的水墙厚度可达800米,而小行星和大量的沉积物会在撞击发生时瞬间汽化,几百千米外都能看到撞击产生的巨大火球。撞击产生的冲击波相当于6.5或7级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撞击产生的音爆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能会相当于最近汤加火山爆发的数千倍。而大气中的压力波还有可能增强海啸的威力。假如这个构造真的是一个陨石撞击坑,那么它的年龄和著名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相同,都形成于距今约6600万年的白垩纪-古近纪之交。而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撞击坑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形成这两个撞击坑的是一颗小行星的两块碎片。大的碎片形成了希克苏鲁伯撞击坑,小的形成了内迪尔撞击坑。如果是这样,那么内迪尔撞击事件可能放大了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恶果,使得生物灭绝雪上加霜。
小行星碎裂后其碎片在轨道上运行的时间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撞击也可以是先后发生的。
第二种可能是,当时有一群小行星进入了内太阳系。这群小行星中的一部分,在一百万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接连与地球相撞。这在地球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大约4亿年前的奥陶纪,就曾经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过多起撞击事件。
而第三种可能只是巧合。像内迪尔撞击事件中那么大的小行星平均大约每70万年撞击地球一次。当时它只是正巧和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中的小行星几乎同时撞上了地球而已。尽管周边的地质条件和构造的几何学特征都指向内迪尔构造更可能是一个撞击坑,但是研究人员目前还不能断言它就是撞击坑,原因在于他们目前还没有进行过实地的考察和采样。小行星撞击坑中的矿物一般都带有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中才能产生的特征,只有找到了这样的特征,才能断言那是一个小行星撞击坑,并判断不同的撞击坑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假如真的发生过内迪尔撞击事件,那么撞击事件中的小行星和近年比较受关注的小行星“贝努”差不多大。而贝努已被列为太阳系中最危险的两颗近地小行星之一,它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有1/1750的概率和地球相撞。
参考The Nadir Crater offshore West Africa: A candidate Cretaceous-Paleogene impact structure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3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