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完整释义应当是:崇尚最美好的善思善举,就应该具备像水那样的品格和境界倘若将水人格化,那么老子是尊崇水的质地、品格和境界的极言之,我们为人做事,也应当借鉴、学习水的“美德”为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心善若水的七种境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心善若水的七种境界(之水的六种品格和境界)

心善若水的七种境界

“上善若水”的完整释义应当是:崇尚最美好的善思善举,就应该具备像水那样的品格和境界。倘若将水人格化,那么老子是尊崇水的质地、品格和境界的。极言之,我们为人做事,也应当借鉴、学习水的“美德”为要。

首先,水最大的优秀而集中表现出来的品格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与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亦如是,即与人也不争。争与不争是指什么呢?是指名和利。为何不争?“善利万物”,出于善思善为而使万事万物得利,所以不争;对人而言,就是要善于让利于他人方为善举。“夫唯不争,故无忧”。做人能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忧虑、担心和放不下的事呢。如此为人,活得自在,不亦悦乎?水有如此品格和意境,何有不崇尚之理耶?

其次,水甘居于下,任劳任怨。“处众人之所恶”,不灰心,照旧前进。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这是自然和社会兼而有之的法则。水也是尊重客观事实的,当其所处,承认现实,不是安于现状,只有所创造之条件达到时,便有另一种“居善地”了。

再次,善于处理好矛盾。水最善于避其锋芒,绕道行之,暂时避开。这是具有若大心胸的战略决策,心中有未来,有目标,只要披荊斩棘,所向无敌,是不会影响达到最终目标的。即水回归大海而后快!小人会瞎闯而折腰,君子乃韬光养晦而心安!水即为之。

再其次,坚韧不拔,滴水穿石。再用以下成语来描述水的品格和意境是很恰切的:锲而不舍,不畏艰辛,不折不挠,聚少成多,等等。为人,对以上品格也是赞不绝口的。善哉,若水!

第五,登而之时,不居功自傲,仍然低头向下。无论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受热蒸发向上,直冲云端,“居善地”了,它们仍“心善渊”,也要翻云覆雨,不断下降为水,深入地滋养万物,而不图回报,且年年如斯。推而广之,为人,当其高升高就后,仍然不忘属下,不忘广众,不忘仍然应当甘心为其贡献和服务,那么,这种品格与意境,当然会被万人景仰、膜拜!

第六,灵性而动,以柔克刚。水的灵活性和不畏强者,可从一句俗话“欺山莫欺水”中得到启示。大刀、长矛砍向、刺进水肚后,瞬间,“抽刀断水水更流”!炮弹在水中爆炸激起再高大的水柱,也会很快落入水面的。看似软弱者,当其发起脾气时,也是很厉害的。洪水大发、决堤成灾就是例证。对水只有疏导、不可强堵就是此理。同时,老子以水比譬处世之道,也是灵活多样的。“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说话,待人,处事,治政,守时,均重视善思善为,恰到好处。今人借鉴“善莫大焉”矣。

应当说老子《道德经》中对“善”的论述颇多,唯在“上善若水”条下,举善之论说为最。既然崇尚水善“几于道”,那么,所举上述水之六个方面的品格与意境,也可认为是几于道了,那就是说,它们是我们应该普遍践行的一种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规律之大责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