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做产品也是如此。9月16日,京东暴改会员体系,将原来京东会员(非PLUS会员)等级“铜银金钻”替换为京享值体系,结果激起用户一片骂声,等于踩了一趟水坑,详细的情况IT之家也做过报道。
细心的用户会发现,去年7月京东对手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上线过新的会员体系淘气值,今年还将天猫/淘宝的会员体系进行了统一,都用淘气值。京享值和淘气值,这两者不仅在名称上套路一致,在详细的会员规则上也很类似,例如两种值都不是固定的,分析的时间维度都是12个月,具体数值不断更新,参考标准也都可笼统分为购买力、信誉和活跃度这三个方向。背后的意图,大致可分为两点:首先是希望用户能够不停地买买买(长期不购物京享值会下降),然后是希望用户之间多互动、买了东西多评论。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但为什么会引起用户一片骂声?IT之家小编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次,就是“京享值”新会员体系本身的问题。一个电商平台调整用户会员体系,动机无非有二,其一是直接盈利,也就是原来的会员权益成本有点高,调整之后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其二就是间接盈利,通过调整会员体系来提高用户黏性,提高活跃度,激发用户的购买欲,从而间接获利。根据京东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来自持续运营的净亏损为人民币2.870亿元(约合4230万美元),盈利仍然是重要目标之一。但从上述两个动机的角度来看,京东这次的棋走得并不是很漂亮。
例如不少用户反映,自己辛苦积累的“钻石会员”变成“京享值”后,原来VIP电话客服,运费券之类的权益都不见了。一个会员如此,千千万万个会员如此,可能会省下一笔不小的运营、维护费用,但牺牲了老用户的部分权益,引起用户的差评,得失之间怎样权衡,京东在作出决定前是否考虑清楚?
另一方面,对于新的会员体系透露出来的信号,京东本意的设想或许是美好的,用户若能够产生更多的UGC内容,对于电商产品的社交化、提升黏性自然是有好处的,但问题在于,用户是否真的会去这样做?包括淘宝推出的淘气值,IT之家编辑认为,这样的体系未免会有本末倒置的嫌疑。用户使用京东、使用淘宝,最核心、也几乎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买东西,而不是看内容,当然,内容本身或许对购买有反哺作用,但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式?而不是强制牺牲部分用户的权益、通过“京享值”以近乎强制的方法去诱导用户买买买。
任何提升用户黏性的方式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符合产品属性和用户感受。而对于京东京享值,抑或淘宝淘气值,IT之家编辑只能轻叹,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