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必然引起劳动力短缺吗(老龄化还是长寿化)(1)

当前,全球已有约10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为此,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首次关注老龄化议题,举办了“全球老龄化机遇共享”分论坛,讨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挖潜银发经济增长点。

2035年前后老龄化率超30%

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劳动力的老化和供给减少问题备受与会嘉宾关注。

日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已经面临劳动力老化的问题。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处在轻度老龄化阶段,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比达18.9%。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20%;2035年前后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30%。

到时我国也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虽然老龄化将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但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仍超过20%,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仍有潜力,非农产业劳动力仍将保持增长,这将减缓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压力。

劳动力老龄化将带来新的机遇

专家认为,虽然人口老龄化带来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空间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在带来劳动人口减少的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王一鸣指出,我国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我国把科技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适老产品和服务的科技研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实施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将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数字员工、自动化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劳动力替代的过程中,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此外,挖掘高素质老年劳动力的价值也是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提供了一组数字: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共培养了2亿3千万本、专科毕业生,到2050年,预计有8500万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这将不仅仅带来人口素质的变化,同时也给“银发经济”经济需求、劳动参与带来巨大的机遇如何让有经验的、有愿意参与劳动的“低龄老人”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老龄化实际应称为‘健康长寿化’。”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认为,从古至今,追求长寿始终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老年人知识、经验丰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