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
2004年推出《宁夏》这首歌时,梁静茹一定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她会因此被人误会。
2012年8月5日晚,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随着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回球出界,林丹以21-19拿下决胜局,逆转夺金。一时间,球场内外群情激奋。梁静茹则发微博称,自己为马来西亚获得一枚银牌感到骄傲。有网友不解,说你不是唱《宁夏》的吗?你不是中国人吗?
还真不是,梁静茹是马来西亚人……
虽然这首歌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第一句“宁静的夏天”,但它的名字叫《宁夏》,歌词中也有“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它的的确确是在唱宁夏。
那么,为什么一位马来西亚歌手要唱《宁夏》呢?故事还要从一批青年学生身上说起。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二十年前,复旦大学第4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派出了两名大学生,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王民中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活动。
这是复旦大学与王民中学结缘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台湾音乐人李正帆应邀来到王民中学。黄土高原上只有蓝天、绿树、黄土三个颜色,孩子们纯真质朴。每天上课前,两位老师要先下山花半个小时挑水,用太阳能烧开,再加上两个馍馍,当作每个学生一天的食粮。在学校里,李正帆跟孩子们联欢,听孩子们唱宁夏的民歌,也教孩子们唱台湾的童谣。
黄土高原上的所见所闻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虽然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和孩子们经历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离开王民中学时,李正帆在学校门口的黑板上写下了《宁夏》的歌词:“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全校的孩子都围在黑板前面,大声地念着。李正帆事后回忆:“那一刻,我的泪水都快喷出来。”
2004年,由李正帆填词谱曲、梁静茹演唱的《宁夏》发行。淳朴而温暖的旋律加上琅琅上口的歌词,人们听了一遍就能跟着哼唱,仿佛置身于那个层山叠嶂的天地之间,倍感宁静。
雪后的西海固,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深夜的气温会更低。然而在这简陋的宿舍里,取暖的设备只有一个很小的炉子。三十几张床上,挤着四十多个孩子。因为棉被薄,孩子们得挤在一起才能抵御寒冷。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十分强烈,想要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复旦大学第13届研支团成员刘晓光拍摄
可是,即使怀着对学习的热切向往,残酷的现实使部分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读书机会,西吉县三合中学的牛莉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个。
为了解牛莉辍学的原因,第12届研支团队长申宸翻越崎岖的山路,步行三个多小时,抵达了牛莉的家。
孩子们的上学路
原来,牛莉的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压迫了神经,已经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父亲又患上了高血压,一切都给16岁的牛莉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谈及孩子的辍学问题,牛莉父亲的犹豫让申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哥您不用着急,孩子读书好着呢,经济上有困难我们也可以想办法一起解决,”申宸说,“如果孩子非常想读书,而且读书好的话,咱一定得让她读书,不然这辈子真就耽误了。”
听到申宸的话,牛莉哭着哭着就笑了起来:“我希望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考上高中就意味着以后可以少干点农活,我希望我将来变得有钱能建设家乡,吃好吃的,穿舒服的,睡大房子。”
此后,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辍学,研支团的成员们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们募集各种资助。
2006年的王民中学和现在的王民中学
西海固的条件没法与沿海地区相比,水资源十分有限,研支团成员们将淘米水屯起来,当作洗脸水使用。她们开玩笑说:“大家都说淘米水洗脸可以美容,正好我们可以省一点水用。”
清晨六点,借着昏暗的路灯,许多学生已经开始了早读,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信念像一团热火,驱散着零下二十度的寒冬。
王民中学的档案室里收藏了一张课桌,上面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复旦研支团从第1届到第22届的名字。
20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以“志愿 接力”的方式,先后从全国200余所高校,公开招募了23批共计25551名志愿者,赴中西部近700所县乡中小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志愿者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这场传递爱与智慧的接力坚定地跑下去。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青年志愿者行动源自深厚的历史传承,雷锋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每年的这一天也成为了“学雷锋纪念日”。“学雷锋活动”是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新时代所开展的新实践,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1994年2月24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通称“心手标”)。
青年志愿者行动极大地回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和社会需求。从1993年开始,在教育部等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发起实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保护母亲河、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等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
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进入新世纪,经历抗击非典、汶川抗震、北京奥运、抗击新冠疫情、北京冬奥等,志愿服务逐渐发展成为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
201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亲自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代表全体运动员,向6位志愿者代表送上灯笼,感谢全体志愿者。
其中一位志愿者代表叫孙泽宇。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入场时用中文向志愿者问好。身着粉色服装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孙泽宇用最热情的笑容和招手回应。
特莎·莫德全程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第二天,她在网上发布视频表示,开幕式当晚回到住处后,她躺在床上哭了。她一遍遍看了那段视频,“这种感觉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回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热泪盈眶”。
孙泽宇看到这段视频后表示自己“兴奋了好久,在她的镜头下,我此生最难忘的瞬间被记录下来……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的善意真的是最最美好的事!我想,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应该向我们传达的,开放,包容,更团结。”
两个人的真情流露洋溢出温暖友爱的气息,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一抹青春的亮色。在这场盛会中,无论来自何方、何种身份,各国青年都可以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或许这就是世界未来美好的样子。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11月,访问老挝期间发表题为《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署名文章,其中特别提到“中国上海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先后赴老挝从事网络技术、体育教学等工作,其中一名志愿者就任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
文中提及的这名老挝男篮国家队教练,就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援老挝志愿者,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篮球教师孙伟。
援老挝志愿者孙伟与老挝男篮队员们
2017年孙伟前往老挝,一开始他负责的是老挝青年男篮和万象省男篮的训练指导。
“出发前,我并没有预料到能够带领老挝国家队。”不过,凭借着在执教老挝青年队时的优异成绩,老挝篮协最终决定让这位中国志愿者成为国家篮球队的主教练。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出任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不收取任何报酬。由于老挝经济条件有限,篮球队的训练几乎没有任何经费。因此,这位主教练不仅不领工资,还经常会自掏腰包购买全新的训练用球和矿泉水,这也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一边要克服饮食、语言、住行上的不适应,一边要立即投入到工作和训练中,积极备战东盟运动会。“观看对手的比赛视频,有针对性地抠训练细节,每天都到凌晨3点左右……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基本上是整夜学习和研究攻防技战术体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的东盟运动会上,孙伟率领老挝男篮战胜缅甸男篮,实现了球队在这项赛事历史上的首场胜利,也让老挝首次进入东盟男篮前八。就这样,“coach孙”在老挝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孙伟回国之前,老挝男篮也送给他一件“1号球衣”,表达对他的感谢与敬意。
“这件球衣不仅是赠送给我个人的,也是送给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送给中国篮球界的。”
像孙伟这样的海外计划志愿者中,还有前往非洲塞舌尔担任当地国有公司网络工程师的徐玉君,在纽约的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办公室担任志愿者的郭硕,分别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蒙古办公室、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移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周士月、马真骅……
2002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近20年来,海外计划已累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数十个国家派遣数百名青年志愿者。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正在全球多个角落践行志愿精神。他们用坚定的步伐奔向千里,用点滴汇聚志愿之海,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故事生动地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来源:共青团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