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有着“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之称的数学家华罗庚诞辰110周年,华罗庚出身贫寒,从一个只受过初中教育的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人生可谓十分励志。

华罗庚后世纪念(华罗庚诞辰110周年)(1)

1910 年,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的父亲开小杂货铺,家境贫寒。

传闻,华罗庚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里,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避邪消灾,所以给孩子起名为“罗庚”,象征吉祥如意。

华罗庚刚开始上学时,十分调皮,常常我行我素,不好好学习,还喜欢把作业乱改一通,因此有好几门科目都不及格,人称“罗呆子”。到他上初二时,数学老师王维克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看到华罗庚的作业上涂改很多,非常糊涂,心想:是时候叫这位学生来一下办公室了。不过,王老师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位学生做题总是独出心裁,他的每一道题都写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华罗庚这种爱动脑筋、刻苦钻研的精神,让王老师非常欣赏,他开始引起了王老师的注意。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此时,华罗庚正在紧张地计算着,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站起来,大声说:是 23 !王老师非常高兴地说:这位同学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就是用这个方法点兵的。

王老师在课堂上还狠狠地夸了华罗庚一把,说他前途无量,鼓励他好好学习。从此,同学们对华罗庚刮目相看,华罗庚也更加勤奋学习。然而,初中毕业后的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尽管这所学校的学费已经是很低的了,却还是熬不到毕业他就因没钱交学费而退学了。退学后,他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此后,华罗庚边开始了他的自学生涯。

他从王维克老师那里借来一些数学书籍,在杂货铺忙里偷闲,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来钻研数学。就这样,他用 5 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华罗庚后世纪念(华罗庚诞辰110周年)(2)

在 1929 年,19 岁的华罗庚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病还造成了他左腿终身残疾,走路时,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而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此时的华罗庚,更加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并立誓: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慢慢开始在杂志上投稿。起初,由于他写的问题基本都已被国外一些专家证明过了,因此,他的稿件屡屡被拒。不过,这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在 1930 年的某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在办公室看《科学》杂志的时候,发现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

熊庆来继续问: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大家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不禁惊叹: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如此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要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这时,华罗庚只有 21 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从此,华罗庚的人生开启了“开挂”模式!

华罗庚后世纪念(华罗庚诞辰110周年)(3)

1931 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时,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 3 篇论文。

1933 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 年 9 月,他被提升为讲师。

1935 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 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 15 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候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37 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随校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 1945 年。

1939 年到 1941 年,他写了 20 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 年 2 月至 5 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 9 月,他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 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 年,他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至 1950 年。大家都知道是清华大学提携了华罗庚,而华罗庚也长期在清华任教,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华罗庚在清华并不愉快。

1985 年 6 月 12 日,华罗庚在东京大学进行《数学的理论、应用与普及》的学术演讲,13 分钟后,他心脏病发倒在讲台上。

华罗庚后世纪念(华罗庚诞辰110周年)(4)

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曾说过:我不希望死在家里的病床上,要死在工作岗位上。华罗庚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数学事业,留下了《堆垒素数论》《从单位圆谈起》等十部巨著,150 多篇学术论文。他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和龚升等。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作者:超模君

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