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军统抓到了一个重庆曾家岩50号的交通员。刚上任副局长的毛人凤,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就让王牌特工郑耀先去审这个案子。

风筝中的谜团(哪个细节经不起推敲)(1)

起初,郑耀先打算想办法救出这个交通员吴福。没想到吴福却是个软蛋,经不住特务的恫吓,立马就叛变了。

到了这时,郑耀先知道不能营救吴福了,他考虑的是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自己也不能留下破绽。于是,他支开了众特务,单独审问吴福。郑装作发怒,套出了情报内容和来源。然后,心生一计,在押送吴福到防空洞寻找藏起来的情报时,交给吴福一件外套御寒。在防空洞里,用放在外套里的纵火铅笔烧死了叛徒,情报也化作一片灰烬。从而,让军统不能查找情报来源,保护了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速记员。通过这个情节和细节,来表现郑耀先这个王牌特工的超级智慧。

乍一看,这些情节和细节十分完美,无懈可击。可是,仔细一想,就发现了问题:曾家岩50号派出传递情报的交通员,怎么会知道打入国民党中央的速记员的真实身份?要知道,她的身份可是绝密啊!

风筝中的谜团(哪个细节经不起推敲)(2)

《风筝》中说的这个速记员,历史上真有其人。她的名字叫沈安娜,是1935年就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也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为我党获得了大量绝密情报。1949年,即将解放时,她全身而退。

她传递情报的途径是这样的:她把获得的情报交给丈夫华明之,华明之再交给交通员。中间经过多人传递,最后才交到周恩来手上。

试想,如果第一个从华明之手上接到情报的交通员被捕叛变,敌人可能立刻就能发现沈安娜。或者,这条线上的交通员一人被捕叛变,然后敌人顺藤摸瓜,抓到全部交通员,这些交通员全部叛变,才能发现沈安娜。

历史真相是,沈安娜这一条线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如果曾家岩50号派出的交通员叛变了,按照地下工作的纪律,上级是绝对不会把情报来源告诉交通员的,因为这关系到卧底的生命安全。敌人即使获得了情报,也不好追查到底哪个环节发生了泄密,从而成为一个无头案。

风筝中的谜团(哪个细节经不起推敲)(3)

所以,《风筝》中的这个细节是不真实的,吴福不可能知道速记员的真实身份,也不可能知道情报来源。他能供出的,最多是他的上线和下线。编导如果这样设计情节和细节,可能会更加接近历史事实,从而也更加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