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赏: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百应纵横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百应纵横的区别(通鉴004-10将相和)

百应纵横的区别

原文鉴赏: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

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

感悟:

对比一下田忌和邹忌,蔺相如和廉颇能够和睦共处,真算是国家之福了。但是怎么说呢?皇帝有时候可不怎么想。

虽然说文臣治国,武将带兵,二者如果共同为国出力,自然是国家之福,但是,治国和带兵,本身就是皇帝全部的职责了,如果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把皇帝所有的职责都担任了,这两个人再联合一下……那岂不是这两个人要比现在的皇帝更适合做皇帝了?所以,后世的大一统帝国的皇帝,其实更倾向于,严禁文臣和武将私下交流,或者降低武将的地位,然后再对文臣进行多头扶植,相互制衡。皇帝有时候考虑的,并不仅仅就是这个国家好不好,对人民有没有利益,还得考虑,这盛世的君主,是不是一直会是我,以及我的子孙后代?毕竟,哪个皇帝敢拍胸脯保证,他信任的文臣武将,就和廉颇蔺相如一样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