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有几条著名的河流,比如沙和尚的“流沙河”,比如通天河,黑水河,以及,被斩掉龙王的泾河。

但如果对应一下现实,就会发现,地理上的“通天河”是青藏高原上的长江上游河段,压根没在玄奘取经的河西走廊路线上;而流沙河和黑水河,也都是虚拟的河流。

但泾河,却是自古以来,都客观存在的。

《西游记》小说,是由明代人吴承恩所写,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城在明代早已落寞,反而改名为“西安”,只是明朝西北重镇。

那么,《西游记》里为什么偏要写到“泾河”这么一条河流呢?

这与泾河的地位有关。

先搞清楚泾河在哪里。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1)

之前提过,古代长安的一个建都优势就是拥有“八水绕长安”。在长安城北,是横贯关中的渭河与其最大支流泾河。因此,关中平原也常被称为“泾渭平原”或“泾渭洛平原”。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2)

这张渭河流域图更清晰,泾河在西安汇入渭河,如果以泾河的支流马莲河为源算长度,那么在长安交汇的泾河和渭河,则是差不太多的。

因此,这凸显出作为支流的“泾河”直逼干流“渭河”的地位。这一点认知很关键。

于是,我们再来看《西游记》中讲了什么。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3)

长安城外,泾河边,有个老头钓鱼,钓鱼手艺堪比邓刚,完全吊打姜太公,每天都收获颇丰,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微笑。终于有一天,没忍住,向路过的樵夫炫耀并告密——原来是每天都去长安城里的一个叫“袁守诚”的道士那儿算卦。

这番话,被泾河里的小水妖“夜叉”给听到了,转身就给它们老大泾河龙王打报告。泾河龙王一听,吆喝,额说最近咱这虾兵蟹将小水兵损失不少,河里的水生动物们,都还活不活了!

泾河龙王这暴脾气,倒也不与钓鱼老头这凡人见识,而是直接变身凡人进长安城找袁守诚。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4)

想必到这,你估计就有印象了。袁守诚何许人也,当朝钦天监台袁天罡的叔叔。袁天罡,唐朝有名的星学家,算命达人。袁守诚,他叔更能算命。反正不是一般人,半人半仙那种。要不怎么能算出“天机”。

袁守诚自然一眼看出来者是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是个暴脾气,嗯,有一说一,这一点与泾河的水性是相符的,汛期洪水暴烈。泾河龙王的目的是砸掉算卦先生的招牌,于是俩人就打赌。

作为地方掌管水事的一把手,按理说,长安地界“下雨”这件事,自然是泾河龙王说了算。泾河龙王对于自己的专业还是很有自信的,所以也自然对袁守城说的一串降雨数据不以为然。估计俩人都在心里互骂对方煞笔。

但泾河龙王回到龙宫,还没来得及happy,魔幻的事情发生了——平时对下雨这点地方性基础事务本不插手的玉帝老头,嗯,作出重要批示,并且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三位,并提出,希望泾河龙王深切领会玉帝讲话精神。

听完宣旨,泾河龙王当时就膝关节炎发作,怎么都站不起来。

“什么鬼,我不要面子啊!”

此时,泾河龙王的手下,包括他的孩子(注意了哦,就是黑水河河妖),提出建议,下雨可以,但怎么下,不还得咱们自己操作嘛。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5)

泾河龙王犯了很多男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嗯,爱面子。于是在下雨这件事上,动了手脚。

搞完事后,泾河龙王又去长安城找算命的袁守诚,结果,被袁守诚直接点破并定性——你丫违反天条,死罪难逃。

泾河龙王跪服,祈问“先生,救小龙一命!”

袁守诚指路,“只有大唐皇帝李世民才能救你。”——当朝宰相魏征是人界天官,掌管判决这类事。

这是一个关键,为什么是“李世民”,为什么要牵扯皇帝?

泾河龙王进宫当然很容易啦,于是跟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了,“好啦,没问题啦,等判决那天,朕宣魏征进宫,把他留在宫内,这样只要拖过了判决时刻,你就没事了!”

李世民言而有信。到了判决当天,的确把魏征宣进宫,又是唠嗑,又是下棋,就是拖着不让回到办公室。但不成想,魏征下棋时打了个盹,进入梦里,直接宣判,把泾河龙王给斩了。

得,泾河龙王的魂魄怒了,好你个大唐小皇李世民,居然言而无信。于是大半夜敲门去找李世民,把李世民给吓个半死。泾河龙王在地府向阎罗大王秦广王伸冤,秦广王很配合——派黑白无常之类的小鬼,去请李世民来阴曹地府喝茶。

当朝皇帝李世民,直接来了个免费的地府三日游。这一路上,除了见识到了阴曹地府的风景名胜,还见过了不少老熟人——比如,他的哥哥和弟弟,还有许多曾经战斗过的对手。这把老李吓了个魂飞魄散。李广王这边搞清楚,老李确实给泾河龙王说情了,事也办了,只是也确实没料到魏征还有那一手。

所以,也就把李世民给放了。

经历过地府三日游的李世民,心有戚戚焉。此时,观音菩萨来给建议了,让李世民搞个“水陆大会”。目的自然是告慰那些亡灵,让大家伙都消停消停,该投胎的投胎,别聚众闹事。

但水陆大会,需要一个有德望的高僧来主持。

咦,谁呢?

我们敬爱的玄奘哥哥出场了。

此外,观音还给唐太宗李世民留了句话,搞完水陆大会,还得让玄奘前往西天灵山拜佛取经,取得真经后回来普度众生。

已经被泾河龙王的冤魂闹过一回的唐太宗李世民,那是满口答应。没问题,“菩萨说什么就是什么,照办!”玄奘要取经没问题,全力支持,要装备给装备,外交部也全面配合,跟西域各国打通关系。哦对了,要不朕和玄奘拜个把子,“御弟”的身份更放心。

……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6)

这大概就是《西游记》里关于泾河龙王的故事。

很多人看电视剧,对这段可能都不太耐烦,不明白为什么要掰扯这个。这是因为电视剧里把“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是处理成唐僧师徒遭遇黑水河之劫时,探究河妖身世时才刨出来的故事。

但如果以《西游记》的整个时间线来审视,就会发现,泾河龙王的事,发生在唐僧取经之前,并且直接促成了唐僧取经。

换句话说,泾河龙王事件,正是《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原因。如此,才有了后面九九八十一难等我们熟悉的故事。

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是泾河龙王?

答案是——泾河龙王正是那个被选中的工具人。

泾河只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是条地方性小河,所以泾河龙王也只是个小官。但泾河又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可以直接影响到凡间的帝王。

谁选中的泾河龙王?

嗯,如来佛祖。

一切的起因,只不过是,如来想在南瞻步洲传扬佛教。南瞻步洲,就是凡间的东土大唐。但有个潜规则,佛界并不能直接插手凡间的事情。

于是带着这个任务。观音菩萨选中了佛祖弟子转世的唐僧。但想让唐僧取经,得需要理由,并且需要凡间力量的护航。更关键的是,即便唐僧能取经回来,还得经过凡间权力,也就是大唐统治者的允许和支持,唐僧才能展开“正规”的传教活动。

如何让大唐皇帝,能够接受和信任佛教,这是观音乃至背后的西天佛祖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袁守诚能“算出”天意?

有没有可能,玉帝的旨意是专门为袁守诚而下的。

玉帝为什么要下旨干预下雨?

有没有可能,是为了给灵山佛教一个人情和面子。

为什么选中泾河龙王?

因为知道他素来性情暴躁,头脑简单,爱面子。所以他一定会犯错。

为什么袁守城让泾河龙王找唐太宗李世民求情?

为的就是使李世民地府三日游,受惊之后接受和支持佛教。为唐僧取经创造世俗上的一切条件。

……

而泾河龙王,只是一个小小的棋子。是高层为了实现战略意志,故意布的局。

顺带提一嘴,泾河龙王的妻子,是西海龙王的妹妹,他们的孩子,也就是最小的第九个孩子,在泾河龙王被斩之后,投奔到舅父西海龙王那里,但并不受待见。这个九小龙,于是负气出走,跑到黑水河当起了“妖怪”,而且算准时间守着唐僧师徒路过。(他怎么知道唐僧取经要路过?因为他舅舅是西海龙王,听到一些小道消息不是很正常嘛)。

而在《西游记》的剧中,唐僧和猪八戒在黑水河被九小龙捉走以后,这一次,不是孙悟空出手去救的。而是孙悟空去西海龙王那里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知道这是龙王家自己的纷争,于是,让西海龙王的儿子,也就是摩昂太子,也就是白龙马的大哥出面,亲自去收拾他的表弟九小龙。

《西游记(续)》里,摩昂太子是由《西游记》的武术指导曹荣饰演的,嗯,武术指导亲自上阵,所以也不难理解,这场孙悟空没出手的黑水河之战,也算得上是《西游记》里最精彩的武打戏前三了。

……

嗯,接下来,我要提一下《西游记后传》,因为《西游记后传》里,同样提到了泾河龙王,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一集。

顺带说一嘴《西游记后传》,这部剧我童年看的时候,很不喜欢,尤其孙悟空变了,不可接受;孙悟空居然还被正面击败吐血,更是不可理喻;更别提还有每集十分钟的鬼畜……但如今成年后我再回看,我不得不承认,《西游记后传》虽然制作上存有瑕疵,但剧情上是超一流的存在。与《还珠格格3》类似,因为更换演员和剧情改编的关系,因为之前的《西游记》和《还珠格格》太深入人情的缘故,这两部剧都没大大低估。

只论剧情,《西游记后传》的深刻和丰富,我认为是在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和《西游记(续)》之上的。

另,《西游记后传》的核心主演是曹荣,嗯,没错,《西游记(续)》的武术指导,上面提到的摩昂太子的扮演者。由于邀请六小龄童未遂的缘故,曹荣亲自上阵饰演孙悟空。

好的,继续聊《西游记后传》里的“泾河龙王”。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7)

与《西游记》里的泾河龙王不同,《西游记后传》开始几集,也有关于泾河龙王的情节,但在这里,泾河龙王是条好龙,且是被冤死的。

故事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说起。

唐僧师徒取经归来,看到长安城边的泾河时,唐僧喜极而泣。白龙马也很激动,跑到河边,跪着哭泣。这把三个徒弟看呆了。

久经磨炼的孙悟空,早已不是取经前的泼猴,而是变得细腻又体贴。他很快觉察到小白龙的情绪不对。有一天,小白龙偷了长安城中的龙泉宝剑,大半夜跑到泾河边搞法事,为姑父泾河龙王伸冤。这事自然被孙悟空和师兄们知道了。

唐僧师徒在李世民那里大吃大喝一顿之后,回到灵山见佛祖,自然也是领赏受封。孙悟空被封为斗战神佛,唐僧变成了一个会武功的菩萨。八戒和沙僧也都成仙。白龙马也受到嘉奖。

在佛祖受封完毕后,孙悟空向佛祖提出泾河龙王冤案的事,如来打哈欠,表示“天庭的事情不宜干涉”。如来手下一堆走狗小菩萨和罗汉,嘲讽悟空多管闲事,孙悟空表示,“佛家就要主持世间公道”,并把几个喷子罗汉教训了一顿。佛祖护犊子,出手把悟空教训了一顿。悟空表示,“这事我管定了!”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8)

于是,孙悟空跑到天庭,质问玉帝泾河龙王的冤案。又跟一帮神仙动起手来,此时悟空的CP哪吒,告诉悟空一个秘密,泾河龙王的冤魂在地府,还没有转世投胎。

悟空来到地府找李广王查案。李广王也是涉案人员,但最终还是被悟空破案——

原来,泾河龙王的冤案,是这样的:

西海龙王,有个孩子,也就是小白龙,有一天在天河玩耍,碰到了武德星君的孩子武吉,两个仙二代孩子发生了纷争,并动了手。小白龙把武吉打伤了。

这么一来,孩子打架,家长得出面了。武德星君见孩子吃亏,跑到西海龙宫讨公道。

话说,这小白龙,并不是西海龙王的嫡长子,而是庶子,并不受父亲喜欢——当武德星君前来问罪的时候,西海龙王把小白龙叫来,当着面一顿批评,“逆子,不知好歹的东西……”,本来以为是给武德星君一个台阶,但西海龙王越骂越离谱,根本停不下来……搞得武德星君都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够了够了!

忍受不了父亲无底线言语暴力的小白龙,直接暴怒,宣布离家出走,与这个家一刀两断!

小白龙跑到了姑父泾河龙王那里,泾河龙王见孩子受了这么大委屈,自然好好招待,并将小白龙培养为自己身边的得力助手。

武德星君为儿子讨理的事并没有结果,西海龙王丢下一句话,“上孩儿他姑父泾河龙王那里去找那个逆子去,找到了你爱咋咋收拾,我不管!我没有这个逆子!”

话都撂这了。武德星君也不得不去泾河龙王那里讨伐,要不然,这事没个结果以后还怎么在天庭混呢。

武德星君来到泾河龙宫,泾河龙王自然是比武德星君官要小的。武德星君要小白龙,泾河龙王表示,小白龙已经是正经的有编制的龙宫人员,也是天庭正式的公务员。你要拿人,就得有天庭的正经手续。

武德星君理亏,恨得咬牙。盘算着怎么收拾这个不知大小的泾河龙王。

这时候呢,武德星君撞见了渭河龙王。哦,泾河和渭河都在长安城外,而且,与泾河和渭河几乎地位相当类似,泾河龙王与渭河龙王也素来不和。

渭河龙王犯了事。啥事?就是跑到长安城里找了个算卦的打赌,嗯,没错,算卦下雨那档子事,在《西游记后传》里是渭河龙王干的。

渭河龙王自知触犯天条,与武德星君一盘算,心生一计——把算卦下雨的事, 栽桩给泾河龙王。就说是渭河龙王受到泾河龙王蛊惑,才犯的错。此时水德星君路过,于是他们的供词里多了一条,“水德星君可以作证”。水德星君良心还没丢完,知道泾河龙王正直,便说“下手轻点”。

于是泾河龙王就这么被冤杀。

只有小白龙记得姑父的冤情。他自觉是因为自己闯的祸才连累到姑父受难,于是跑到天庭闹事,被观音菩萨点化,变成白龙马取经。

取经完成后,小白龙的心事仍未放下,他依然要为姑父洗冤。

幸运的是,孙悟空知道了此事,并且要管到底。甚至不惜冒犯佛祖和天庭。

因为泾河龙王冤案,孙悟空在灵山与佛祖对峙时,引起了“燃灯古佛”的注意——他看到了悟空身上的正直。

从这一刻,这位燃灯古佛便选中了孙悟空,将不久之后,魔界无天颠覆三界后的拯救三界的使命,指定于孙悟空。

这便也是为后面的《西游记后传》的所有剧情做了铺垫。

可以说,没有泾河龙王的冤案,也就没有《西游记后传》里孙悟空对抗无天的使命。

……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被名著选中的泾河,到底有怎样的意味。

也足见,在中国历史文化里,泾河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事实上,关于泾河,还有一些知名的小知识:

战国时,秦在关中修建的郑国渠,便是引泾河水东流入北洛河,使得关中平原成为最早的天府之国。也为后来一统六国奠定基础。时至今日,后世的泾惠渠,依然在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9)

此外,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泾渭分明”,便也来自于长安城外的泾河和渭河。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10)

到底是泾河清澈,还是渭河清呢?

实际上没有固定答案。

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比如先秦,关中平原开发较早,而泾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尚未遭到大规模破坏,所以是渭河水浊,泾河水清。

而到了隋唐时期,关中人口暴增,北边的黄土高原开发程度也加剧,水土流失甚于关中平原,所以泾河水浊,渭河水清。到了明清也依然如此。

但近些年,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得很好,水土保持不错。所以,泾河和渭河,就得看哪个流域下雨了。

在同一年里,相对而言,汛期泾河水更浊一点,非汛期,泾河水更清澈一些。

最后的最后,关于泾河的最后一个冷知识。

那就是,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僧西行取经1365年之后,沿着长安城外的泾河,溯流而上两百公里,在泾河中游的一处村庄,降生了一位帅气的男孩,他是不是灵童这咱不知道,咱只知道,二十八年后,他成为了长安城里最拉风的一位业余作家。

嗯,没错,他的名字叫阿鱼探长。

西游记井龙王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因这条河而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