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

四川考古发掘震惊世界

史记记载却鲜有提及

古蜀先民来自何方?

古蜀文明源自哪里?

在抽丝剥茧的考古探寻中

神秘古蜀国的轮廓逐渐清晰

跟随《寻古中国·古蜀记》

第一集《古蜀之源》

在丰富精美的文物遗存中

窥见古蜀的先民来处和文明源头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2)

“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华阳国志》中这一记载

让人联想到三星堆出土的著名青铜纵目面具

第一代蜀王蚕丛引发人们更多想象

蜀王蚕丛的痕迹是否淹没于历史长河中?

蚕丛始居的岷山石室传说提供了线索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3)

传说中居于连绵群山中的蚕丛部族

清代“蚕陵重镇”石刻还保留着历史记忆

从汉代直至清咸丰年间

这座连通远古与现代的古镇

曾以“蚕陵重镇”闻名

这里的居民与蚕丛有怎样的联系?

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中

又隐藏着哪些关于蜀王的秘密?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4)

一件小巧精致的陶塑人面像

是迄今已知四川地区

最早的陶塑艺术珍品之一

出土于具有丰富文物遗存的营盘山遗址

陶塑线条简练、表情生动、造型传神

会不会是古蜀先民的模样?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5)

营盘山内的9座人祭坑

助力我们揭开古蜀人神秘面纱

考古研究员对颅骨精细测量

力求像拼图一样复原其表情特征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6)

通过对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颅骨进行鉴定

研究者发现营盘山先民

与古西北类型的人最为相似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碎片

与甘肃、青海地区马家窑文化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7)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文化著称

距今5000多年前

从黄河中游地区向西传播

在甘肃、青海等地发展成熟

因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8)

营盘山文化与马家窑文化

具有面目相近的陶塑人像

风格类同的彩绘花纹

基本一致的主食作物

相似的人种鉴定

两种文化或属于同一个系统

两地有非常密切的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徙

为探索古蜀文明的起源提供实证

为史前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交流互动

提供依据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9)

大约4600年前

古蜀先民突然离开生活了几百年的家园

营盘山遗址为何被古蜀人废弃?

研究者通过技术手段解码石笋

从古代气候变化解读其衰落原因

席卷北半球的气温骤降、湿冷和干旱

使得营盘山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古蜀先民会迁向何方?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0)

一件夹砂红陶质地的侈口深腹陶罐

器身整体布满绳纹

出土于四川什邡桂圆桥遗址

该遗址内有着4米多宽的灰坑

出土了1000多片陶片

研究者用这一组器物

推测出赴成都平原的迁徙者

来源于岷江上游河谷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1)

桂圆桥遗址

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为探寻古蜀文化的发源提供重要线索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2)

岷江上游河谷的先民

用足迹推进着人类开发成都平原的历史

来自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人群

与川西高原本地原住民

在一次次迁徙中融合

共同创造了早期的古蜀文明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3)

通过古蜀文物遗存

我们了解到古蜀先民的来源、迁徙与交流

以及在融合中共同创造的古蜀文化

期待考古人发掘出更多的实物

及其背后的故事

带我们更深入地感悟

古蜀文明体现的中华文明包容性

古蜀先民创下的奇迹(探寻古蜀先民的来源)(14)

6月10日CCTV-1晚10:30档

《寻古中国·古蜀记》第一集《古蜀之源》

让我们踏上沉睡千年的土地

追溯那段神秘绚烂的历史

体验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