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的时间四位肌肉巨兽相继离去(35岁之后突破肌肉量)(1)

人近中年,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身体状态下降。

坏消息是:肌肉质量、力量、爆发力、协调性和其它指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好消息是:科学表明,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极大延缓身体衰老的速度。

了解肌肉流失症

数据表明,无训练的、普通人群的肌肉质量从20岁开始成线性下降。你没看错,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你的肌肉量会从20岁就会开始减少!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们在 20 多岁就开始流失肌肉,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中的两位怎么可能都快 40 岁了,大多数举重运动员在 35 岁左右达到顶峰,健美运动员在 40 多岁时赢得奥赛,而汤姆布雷迪是 43 岁的超级碗 MVP 得主,这不科学。

那时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系统训练的习惯!而且,运动项目不同,巅峰年龄也不同。例如体操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在16-20岁,而在其它运动中,有许多年过40的运动员仍然处于巅峰状态。大多数依赖力量和肌肉质量的运动,巅峰年龄往往来得晚一些,这对于健身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力量举运动员平均在35岁时达到最佳状态。而健美运动中,许多伟大的运动员在三十多岁才渐入佳境;祖师爷罗尼库尔曼在四十多岁时仍然称霸奥赛舞台;菲尔西斯在四十多岁时仍是顶尖水准;乔卡特、多里安耶茨、李哈尼、施瓦辛格等一众顶级健美运动员的30-40岁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再以其它球类运动为例,传奇橄榄球四分卫汤姆布雷迪在40岁时各项体测数据仍在持续进步;37岁的C罗、35岁的梅西、41岁的伊布在足球赛场上叱咤风云,他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足球运动员。

科学研究表明,保持训练的人,在18-39岁之间,肌肉和力量发展并不会受年龄增长而影响,在40岁之后也只是进步速度放缓,而不是呈断崖式下跌。

学会平衡是人生必修课!

年龄不是肌肉流失和力量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年龄增长也不是导致肌肉减少症的主要原因。相反,运动能力下降很大程度应当归咎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营养不良。

30-50岁期间正是养家糊口的年龄,许多人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拼命工作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这期间的工作压力,加上熬夜、吃垃圾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危害中年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消极的习惯似乎成为了中年人的惯例,绝大多数人也选择逆来顺受。

事实上,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在健康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40岁以后也可以很好地保持身体状态——合理的力量训练与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延缓衰老的关键所在。开始训练永远不会太晚!

1年的时间四位肌肉巨兽相继离去(35岁之后突破肌肉量)(2)

但如果是高龄起步训练,方法与年轻人应当有所不同。如果你超过40岁(甚至30多岁已经有慢性疲惫),你可以在五年之内像一个20出头热血青年一样鲁莽地训练,随后各个关节出现伤病,永远和健身说拜拜。

你也可以做出一些明智的改变:实操动作和训练计划都不要过分激进,虽然你的进步会慢一点,但早晚可以赶上年轻人的水平,甚至超越。具体做法:

---每次的训练都围绕蹲、弓步、髋关节铰链、推、拉、负重行走等基本运动模式展开(通常各选1个动作)。也就是每次训练练到全身尽可能多的肌群,不要单独给局部肌群过份施压。你会恢复得更好,增长得更快。

---避免训练引起过份的炎症反应,尤其要避免全身炎症。炎症反应(延迟酸痛)代表肌肉被破坏,正处于恢复当中。年轻人可以更快地从这个阶段中恢复过来,但高龄训练者明显更慢。

如果高龄训练者不去追求太大的训练量(不追求过多的组数、次数、动作数量。不追求过高的训练时长),就可以将炎症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另外一个降低炎症反应的方法是,在动作中不强调离心收缩,即不强调下放重量的过程——相比于4秒的慢速离心,更建议将离心收缩时间缩短至2-3秒。同时不要过份使用负重拉伸技术(在离心收缩的最底端做出暂停控制会强化肌肉撕裂和炎症反应)。

---计划的核心要素是大重量低次数:高龄训练者的肌肉比年轻人更容易流失,那么理应采用更多的大重量低次数,着重发展“肌原纤维肥大(即会收缩的、不容易流失的肌肉细胞类型)”。另外,相比于高次数训练,低次数也能更好地限制皮质醇分泌,避免肌肉分解和睾酮下降。

在基本动作中做3组5次,使用75%的极限重量作为起步(原本你能够做8次至力竭的重量)。在渐进负荷的后期甚至可以发展成3组3次、或3组2次。

其它次要动作则一般控制在每组10次以内,使用70%的极限重量作为起步(原本你能够做12次至力竭的重量)。

---以月为单位来渐进负荷:自备一套微型杠铃片(1.25kg/1kg/0.5kg/0.25kg)。下肢基本动作每个月增长5KG,上肢基本动作每个月增长2.5KG。从年的角度来看,这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即便对于许多年轻人,我也是这么建议的,但他们往往容易操之过急最终破坏了渐进过程。反倒是高龄训练者更加理性和耐心,最后也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1年的时间四位肌肉巨兽相继离去(35岁之后突破肌肉量)(3)

---推/拉阻力撬是非常全能的练法:现在许多健身房都配有人工草地和阻力撬设备,这些工具并不难见到。Charles Poliquin非常强调阻力撬训练的好处。它能够当作腿部的辅助训练,而且没有离心收缩和关节压迫,受伤风险非常低。除了每周一次的传统腿部训练之外,安排1-2次的阻力撬训练,不仅能够降低关节受伤和磨损的风险,还能促进恢复。

还有希望

即使人到中年,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成为顶尖运动员,但可以在未来的几十年始终保持强壮,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状态享受生活。

,